vivo X21 评测:还是一块带「刘海」屏的手机,但终于不用内裤反穿了

评测

2018-03-28 11:55

近两年来,全面屏可以说是手机厂商争相追逐的一股潮流。毕竟在这个凡事都要先 “看脸” 的时代,屏幕作为智能手机的 “门面担当”,当然是集万千瞩目于一身,任何微小的改动都举足轻重。

vivo 同样没有错过这股浪潮,去年的 vivo  X20 算是推开了通往全面屏世界的大门。时隔不足半年,顶着爆款 “刘海头” 的新一代 X21 正式亮相。本次升级的部分虽然不太多,但在外观和屏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屏幕指纹等新鲜技术的引入也很有看头。本次爱范儿(微信号:ifanr)会重点对这些主要升级的部分进行解析。

屏下指纹和面部识别,哪个更好用?

全面屏和 Home 键在智能手机身上水火不容。更高屏占比的全面屏是大势所趋,也就意味着 Home 键将不得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前一直集成在 Home 键上的指纹识别模块也将 “无家可归”。因此智能手机厂商一般选择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壮士扼腕,直接转头拥抱面部识别技术,比如 iPhone X;

一种是退而求其次,把指纹识别模块后置,虽然有点别扭,但好歹算是个继续沿用成熟技术的权宜之计。

而 vivo 尝试了第三种可能,把指纹识别做到了全面屏下。作为全球第一家采用屏幕指纹识别技术的手机品牌,vivo 在今年年初的 X20 Plus UD 上率先尝试了去掉后置指纹模块,主打屏幕指纹识别;而到了这一代 X21 上,则分别提供屏幕指纹和后置指纹两个版本,其它配置基本一致,售价相差 400 元。

在屏幕指纹版的锁屏状态,可以看到在屏幕下方有一个蓝绿色的指纹图样,手指放上去即可解锁,解锁过程中还配合了或像是电路板扩散开来或像是水波荡开涟漪的动画,初试的确十分惊艳。所以,是否值得为了这个酷炫的屏幕指纹多掏 400 元?自然成了我们在选购时面临的最大疑问。

此前 vivo X20 Plus UD 搭载的,是来自 Synaptics 首款量产的屏下指纹识别传感器 FS9500 Clear ID;在 X21 上 vivo 则同时采用了来自汇顶和 Synaptics 两家供应商的屏下指纹方案,这显然是朝着进一步量产化的目的而做出的选择。

但一段时间使用下来,X21 的屏幕指纹的解锁体验还是有待提高的,准确点说是它的表现 “不够稳定”,尤其是当大家已经习惯了一触即开的实体指纹体验,屏幕指纹失败几次就容易让人失去耐性。现在的屏幕指纹有点像是在使用两三年前的指纹识别模块,无论是解锁的速度,还是识别成功率,都比现在成熟的电容式指纹慢个半拍。

除了较为一般的解锁效率,它的判定面积也是用户要面临的一个难题。X21 屏下指纹判定面积局限于指纹图样的一小块,并没有一个实体的凹槽能够让你闭着眼就能准确定位,所以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的过程中顺便 “盲解” 几乎是不可能了。另外它对屏幕材质(柔性 AMOLED),甚至是贴膜也有相应的要求,这和透光性有关,幸好现在 X21 屏下指纹版都会预先贴好官方贴膜。

显然,如果只想追求高效的解锁效率,屏幕指纹并不是一个好选择,相比之下,我会更倾向于使用 X21 的面部识别 Face Wake:它的解锁速度更快,整个交互更舒服自然,甚至可以让你在 80% 的场景中忽视屏下指纹解锁的存在。

X21 的面部解锁逻辑是求 “快” 的:亮屏后开始识别,成功后直接进入主屏,如果是光线好的情况下,你基本不会看到锁屏界面出现。整个交互效率极高,感觉好像是回到了屏幕不加密点亮即解锁的时代。

但不在锁屏界面停留也意味着你无法像 iPhone X 一样,先判定信息的重要性再决定是否要解锁手机。单纯说解锁速度,X21 显然更有优势,但从实用性来说,iPhone X 这种的 “轻交互” 也有它的价值,所以两者其实不具有可比性,因为解锁逻辑完全不一样。

另外为了应对光线不足的情景,X21 的屏幕指纹版顶部还配备了专门的前置红外线传感器,这也是后置指纹版 X21 没有的元器件。“近红外” 技术目的在于提高暗光和黑夜环境下的人脸解锁效率,如果在全黑的环境下亮屏,便会看到手机额头上一闪而过的红色小灯,具体解锁速度则会根据光线的好坏情况有所区别。这也是对屏幕指纹版的一个实用的补充。

至于安全性问题,上一代 X20 曾遭遇过 “照片解锁” 的质疑,理论上这种非 3D 的面部识别技术的确有被照片欺骗的可能性,但现实里想要做到并不容易。我尝试使用了几张自己的照片甚至是视频来进行测试,均以失败告终。或许做一个人形立牌可能就可以了?

如果对安全性比较在意,可以选择关闭 X21 面部识别功能菜单里的 “更快识别” 的选项,从而可以 “降低照片或是视频解锁手机的可能性”,但识别的速度会相对降低。

从解锁场景来说,vivo X21 依靠 Face Wake 面部识别已经能够获得足够好的体验,而屏下指纹识别则可以视为一个辅助手段存在——尤其是当手机平放在桌面时,你不用非得拿起手机对着脸才能查阅消息,这确实很方便。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有,总比没有要来的强。

更何况,我们还要考虑支付场景,目前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手段还不支持 X21 的人脸识别,如果你不想每次都输密码,指纹识别的支持还是必要的。指纹识别作为安全认证手段方兴未艾,完全阉割指纹对现在的 Android 手机而言还是过于激进了些。

所以,屏幕指纹的确不失为一种发展方向,保不准过半年后,这个体验就赶上来了呢?对于这项技术突破,我们还是要给 vivo 点赞的。

为 AI 而生的骁龙 660 AIE 芯片

这一次 vivo X21 特意强调了骁龙 660 AIE 芯片的重要性,虽然在性能参数上它和原版骁龙 660 基本一致,但区别就在于 “AIE” 这部分,即高通的人工智能引擎 AI Engine,其目的,就是让骁龙 600 也可以具备和骁龙 845 处理器相似的 AI 运算能力。

AI 也是今年的一个流行趋势,获益于芯片上的支持,相信之后出场的次数只多不少。但 AI 具体会影响到我们哪些方面的体验,如何证明一些体验上的提升是 AI 带来的,宣传上还很难解释清楚,消费者则更加模糊。

以高通这套 AI Engine 为例,引擎本身是新东西,但它是基于分布式架构,即结合高通芯片中的 CPU、GPU 以及一系列 SDK 来实现 AI 计算。在没有像苹果华为一样配备独立 AI 模块的情况下,高通这种逻辑对于 Android 开放生态来说比较取巧,也更符合旗下多家手机品牌的弹性需求。

从用户角度来说,AI Engine 现阶段带来的影响更多是效率提升方面,比如以往一些机器学习任务需要靠云端支持,像一些实时 AR 滤镜、实时语音交互等服务,但现在本地就可以处理了,这对于降低功耗和提升续航同样是有帮助的,至于其它应用场景就要看开发者的想象力了。

回到 X21 本身,虽然骁龙 660 AIE 说是骁龙 “6 字辈”,但在今年的骁龙 700 系实现大规模量产之前,骁龙 660 依旧是目前 vivo 中端走量产品的最佳选择之一。这块芯片的 CPU 表现已经可以媲美旗舰,GPU 部分虽然不算强悍,也足以负担得起这一两年内的主流游戏,而且在各种功耗控制上也都十分不错,配合 6GB 的运存,日常使用其实已经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针对 AI 这部分,本次 X21 专门加入了一个名为 “Jovi” 的智能助手,除了有游戏模式、驾驶模式和 AI 相机美颜这些我们已经熟知的功能外,还可以开启 “智慧识屏” 的屏幕取字功能,交互上类似于 Smartisan OS 的 “大爆炸”,同时会自动识别其中的人物、快递、景点地址、网址等关键信息:至于 “智慧场景” 则是更有效地将通勤时间、票务酒店预订、步数、天气等这些生活信息整合在负一屏进行展示。

具体在游戏方面,和 vivo 有官方合作的《王者荣耀》自不必说,全面屏、高帧率模式均已获得适配,还有内置游戏竞技模式的特别优化,整个体验基本已经做到完美。

至于逃不开的热门 “吃鸡” 手游,我挑选了《绝对求生刺激战场》进行体验,配置为高清画质(默认是均衡)和高帧率模式(锁 30 帧),Gamebench 持续测试 30 分钟左右,全程基本可以维持在平均 29 帧的水准,虽然偶尔会有较大幅度的帧率波动,但单局游戏体验还是非常稳定的,发热、功耗程度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不过对比已经获得全面优化的《王者荣耀》,两款腾讯吃鸡手游均还未对 X21 的全面屏进行适配,这一点也稍显遗憾。考虑到目前《绝对求生》手游已经给高配机型开放了超高清画质和超高帧率模式,不排除未来 X21 也会进一步放开性能获得更好的体验。以 vivo 目前的体量,这种定向优化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逃不开的 “刘海屏”

关于刘海屏的手机的论点和槽点,之前爱范儿已经有专门的文章进行过评论。虽然有人会觉得这种 “异形屏” 看着很怪,但抛开这部分争议不谈,目前 X21 在高度、宽度和厚度均和上一代基本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屏幕尺寸从 X20 的 6.01 英寸提升到了 6.28 英寸。

从视觉观感来说,这种提升不仅足够直观,给消费者换机也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

从外观来说,本次 X21 边框进一步收窄,屏幕四角的 R 角切割更贴合边框,至于底部的 “小下巴” 的保留则因为封装工艺在所难免;和前代的金属材质不同,这次 X21 的背部采用了 3D 曲面玻璃材质+金属边框的组合,背面在光照下会有独特的光泽。

虽然触感上会有一些油腻的感觉,但实际上手后我发现这块玻璃完全不沾指纹和油污印记,算是在意料之外。

变化最大的除了材质,还有握持手感的改变。vivo X21 在设计上偏向 “轻薄” 和 “贴合手掌”,所以曲面玻璃过渡到左右两侧的金属中框时,越往两侧会越薄,这种追求极致轻薄手感但不太圆润的收边设计,也让不带套的 X21 会有一点咯手的感觉。简单来说,不带套,不踏实。

在软件适配方面,vivo 在发布会时称 X21 已经对日活 Top100 的应用进行了适配,还取巧地采用了导航栏背景色的动态设置,尽可能地消除黑边的情况。事实上,在经过了去年第一批全面屏手机浪潮后,如今主流应用基本都完成了适配工作,至于一些小众应用,也可以使用最大比例显示。

而对于手游来说,适配全面屏可能显得更为紧迫,毕竟多数游戏还是以横屏交互为主,而非 UI 也需要进行另外的调整。如前文所说,未适配的《绝对求生》手游仍然保持了 16:9 的显示比例,左右两侧便会留下一定的黑边,这大概是之后 vivo 需要努力去争取的部分。

考虑到 Google 在最新的 Android P 已经提出了对异形屏进行兼容性调试,所以适配这方面的问题也不用过于担心,全面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除了刘海屏的使用,vivo X21 还借鉴了 iPhone X 的导航手势(左右滑动底部可以切换应用、中间上滑返回主屏、上滑停住可以呼出多任务等),这基本也是目前国内全面屏 Android 手机都默认会采用的手势操作了。

虽然在流畅度上还略显生硬,但 iPhone X 的这套交互的确很适合全面屏产品,实在不喜欢的用户也可以在设置里改回传统虚拟按键的方式。

淡而不腻的拍照风格

至于 vivo X21 主打的拍照,其配置组合也基本和 X20 一致,即后置 1200 万像素的主摄像头,来自于三星的 S5K2L9,光圈为 f/1.8,配合一颗 500 万像素的辅摄像头负责景深处理;前置同样也是采用 1200 万像素摄像头,来自于三星的 2L8,光圈为 f/2.0。

在配置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况下,引入 AI 元素自然成了本次 X21 主打的宣传点,尤其是在自拍美颜上,X21 会根据场景光线、肤质、性别等因素对美颜效果进行匹配。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也说过,当拍照是否清晰这个痛点功能逐渐被解决后,如何拍得更美会成为广大自拍党们的下一步刚需,未来这种经过 AI 解读并 “再加工” 的自拍照,也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微博时间线和朋友圈之中。

从样张来看,X21 仍然保持了 X20 时代的稳定出片水准,部分场景色彩偏淡,但有些也偏暖,观感上不会太腻;虚化模式下的抠图精度小图没问题,放大看还是会发现边缘的不足;另外我会更推荐使用 2400 万像素模式进行拍照,这比默认的 1200 万像素拍照损失一些对焦速度,但也可以换来更好的细节。

而在 “逆光” 这种有过针对性优化的场景,用 X21 拍出来的照片也明显要比 iPhone X 的更讨人喜欢,这种 “小痛点” 的解决也是目前 vivo 手机拍照的优势之一。

下面是一些 vivo X21 的实拍样张,均为普通模式下拍摄,未做后期处理。

vivo 的妥协与创新

如今 vivo 的线上舆论口碑已经要比前几年好不少,从去年发声说要做屏幕指纹到现在大规模量产,以及今年年初 APEX 全面屏产品的亮相,在互联网用户群中获得了不少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好评。虽然 APEX 只是一个概念性产品,但很多主流外媒已经将它视为今年 “刘海屏同质化” 趋势中一个难得的创新,证明这种 “秀肌肉” 的策略对于提升品牌形象是有帮助的。

不过另一方面,对于希望走量的核心中端产品线 X 系列,vivo 依旧选择的是保守但稳健的 “刘海屏” 设计,自然免不了一些争议。至于对错,我不好评价,从个人角度来说,在如今 vivo 作为全球前五手机品牌这个新标准上,我显然更希望它能够做出领先者的风范,而不是单纯的迎合需求并成为跟随者,尽管大部分消费者仍然会选择用钱包来投出自己坚实的一票。

所以,单纯从产品层面来说,如果不纠结 micro-USB 接口,不纠结 NFC,不纠结无线充电和光学防抖,vivo X21 就是一款整体足够均衡的好产品,至少我们不会用 “高价低配” 这个字眼来评价它:刘海屏设计、屏幕指纹、中高端配置,配合优秀的拍照体验和 Hi-Fi 音乐享受,vivo X21 在当下这个节点依旧有一定的差异化竞争力。

不过,如果是对 X21 刘海屏还不太感冒的上一代 X20/X20 Plus 用户,其实可以继续等待下半年的新品;至于再老一点的 vivo 机型,我还是挺推荐换新的。

注:感谢 GameBench 提供测试软件服务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