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微单 EOS M50 体验,这是佳能入门小机器的新选择? | 验货

评测

2018-05-22 18:49

不管是佳能还是佳能旗下的 EOS M 系列,EOS M5 都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转接点。

确实,在 EOS M5 之前,佳能的无反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拿来做单反备机的话,当年的 EOS M 系列相机在性能配置上还差了点意思,但要用来打轻便市场的话,需求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高。这种定位上的尴尬造成了当天的错位感,有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

在 EOS M5、EOS M6 出现后,佳能的 EOS M 系统换来了一种新形象。

对比之前,EOS M5 和 EOS M6 有较大幅度的性能提升,也终于受到了类似 EOS 80D 系列应有的待遇。定位中端的它们,用上佳能最新的电子五轴防抖和全像素双核对焦,紧凑的机身上也能够满足多键位操控的需求。

机身附带的翻转触控屏除了支持触控快门之外,对焦点的选择也变得方便。

关于 EOS M6 的话,爱范儿(微信号:ifanr)之前已经做过一个跟 Vlog 需求相关体验,这里就不再赘述。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佳能 EOS M 的新机器 EOS M50。

作为一台定位还要 EOS M5 还低一点的无反机身,佳能竟愿意在上面投放了 4K 视频录制放在上面。要知道,这可是 7D Mark ii 都没有待遇,EOS M50 应该是目前佳能第一台可以拍 4K 的 APS-C 相机。

但除了这个特点之外,EOS M50 更多的是一款满足日常需求的化简版 EOS M5。比 M5 多一个配色的同时,屏幕也做了侧翻以方便自拍。机身的按键会比 M5 少了点,但也同样附带了取景器。

或者,佳能是打算在 M5 / M6 和 M100 之间取一个中间位,给追求简单的用户多一个选择。

那么今天的爱范儿验货(微信号:ifanr)就来体验一下这款佳能新无反,看看它在日常使用方面有怎样的表现。

“娇” 小一点,“简单” 一点

跟前辈 EOS M5 差不多,EOS M50 用的也是类似单反造型的机身设计。

电子取景器是固定在机身中间,取景器突出的 “圆润军舰头” 内部收纳了闪光灯。闪光灯是固定在盖字上的,内部没有弹出结构,需要用手自行打开。

虽然,佳能在盖子上做了一个方便打开的细节,但像闪光灯这种有些时候是要用机内设置弹出的结构,只能用手 “扣” 开,这未免也有点违反操作习惯了吧。

机身上方的位置其实也很干净,按键都集中在右侧的操控区域。视频录制键放在了快门旁边,而原本放在这个位置的 M-Fn 自定义功能键则移动到了快门左侧。

由于少了一个专门用来调节曝光补偿的转盘,机身上方多出了些空间。

但 EOS M50 也没有像 EOS M5 那样加入双转盘的设计,包裹着快门的转盘可以通过机身导航键的配合,切换光圈调节和曝光补偿调节这两个功能。而附近的 M-Fn 自定义功能键可以设置成 ISO 调节键,那这样就可以方便在用取景器的情况下快速调节拍摄参数了。

EOS M50 的手柄不算大,但握持感还好,这个可能是因为机身比较轻的缘故。虽然握持的时候手指会有挤在一起的感觉,但轻便的机身和镜头搭配能够减低负担。

但要是通过转接环转接传统的 EF 卡口镜头,情况就会不一样。毕竟和 EOS M 机身一样,EF-M 卡口的镜头也是往轻便的方向去走的。这次套机中附属的套头 EF-M 15-45mm F3.5-5.6 也算是一支轻便的变焦,搭配 EOS M50 也不违和。

其实,这个也和手掌的尺寸有关。像笔者这种大手肥宅握持 EOS M50 确实会有点难受。要是女生用的话可能会好一些。道理,其实就跟之前写 EM10 Mark iii 的一样。

当然,EOS M50 也有指托的结构,能够让用户借助拇指来固定机身,提升握持感。指托上加有曝光锁定和对焦选择两个按钮。

对焦选择按键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点开之后用导航键选择对焦点,这个是方便在用不了触控屏幕的时候使用的。另一个,则是把对焦点回归到屏幕中心。

第二个用途或许听起来很奇怪,在 EOS M50 的对焦选项中其实是没有 “中心对焦” 这个选项的,里面的单点对焦模式其实是自由选择对焦点的单点对焦,不能把对焦点锁死在中心。

用户可以通过触控屏来自由切换对焦点,这个功能确实很方便。但对于一些习惯中心单点对焦的用户,EOS M50 或者会比较尴尬。尤其是在屏幕取景切换到取景器取景的时候,鼻子或者是握持手指的改变也有可能会碰到触控屏,导致对焦点偏移,这个就是一个非常让人恼火的事情。

而屏幕的触控功能控制也仅限在 “触控快门” 的开关上,没有关闭触控这个选项。只要不是直接采用手动对焦,那就很难避免这个问题。

其实用户也可以把屏幕盖上,但要是每次取景切换都要这样的话,那真的是太麻烦了。

但不得不说,EOS M50 这个功能设置其实是很适合 Vlog 和自拍的。

EOS M50 的屏幕是横向翻转的,这样的翻转结构在拍摄 Vlog ,加上可以通过触控屏幕来做对焦选择,这样操控起来就方便好多了。既不会被机顶收音设备阻碍取景,也不会因为下翻屏幕阻碍到自动云台运动,比前两代的设置要合理很多。

加上,EOS M50 支持全像素双核对焦,对焦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只是有些时候会咬不准,或者半按快门的时候单次对焦相应的速度会稍稍有点慢。不过这些都还好,毕竟 EOS M50 要做的只是一台 APS-C 的入门便携相机,它要对标的也不是什么高端的 APS-C 旗舰或工作定位的机身这个相应其实就足够了。

除了后指托上的按键,EOS M50 的背后还有一组导航键、菜单键和回放键,无线传输的按钮被单独放在机身右侧。

导航键采用的是十字键设计,分别对应对焦模式切换、曝光补偿、闪光灯设置等功能。这个组合算是比较常见,但要是佳能能够在这个导航键上做一个转盘的话,那 EOS M50 也能多一个转盘去操控,这样会显得更加方便些。

这个索尼在 α6000 乃至更早的 NEX-6 上已经做到了这样的处理,要是佳能也能加入的话,对于取景器模式的操控也会更加方便点。

机身接口的话,EOS M50 也做得比较完善。机身左侧有 3.5mm 的麦克风接口,右侧则是 HDMI 接口和多功能的 USB 接口。麦克风接口的下方是 NFC 模块,这个搭配其实已经足够了。

至于拍照体验的话,就跟着样张一起说。

 

EOS M50 拍起照来其实还是比较舒服的,机身的响应、对焦选择以及用官方 EF 转 EF-M 转接 EF 镜头带来的体验都比较不错。机身拍摄出来的效果也比较讨好眼睛,成像的锐度、解析力、反差其实也还好,一般直出的话没有太大问题。

(VSCO 调色)

要放在朋友圈上,骗骗赞还是可以的。

但对于一些用惯了尼康、索尼、富士等 APS-C 的用户可能要注意下,佳能的折算系数大约是 x1.6 左右,裁剪的比例会比之前这几家要再大一点。在视觉上,还是需要注意下这一点。

总的来说,EOS M50 拍起来还算省心吧。

虽然这娇小的机身上也有不少 “娇气” 的地方,闪光和对焦控制这个确实也是比较纠结的问题。有自己一套使用逻辑的用户,或者会在这里感到不适。但对于还没有形成操控习惯的入门者来说,这个操控其实也可以的。

毕竟一般人用相机不需要太讲究效率,能够操作的话就可以了。他们也不太强调多键位带来的便捷,同时也可以适应机身的使用逻辑去学习。虽然这个对之后改用大型机身没啥帮助,但至少用 EOS M50 是没有问题的。方便,还是整个操控的的大主题。

加上佳能在转接环上下的苦工,EOS M50 搭配这个性价比超高的原厂转接环确实能够玩出很多不同的花样。对于入门用户来说,EOS M50 套机加上官方转接环这个组合,其实就足够了。

佳能入门新选择?

对于佳能来说,EOS M50 是一台放在 M5/M6 与 M100 之间的机器。

多加个侧翻屏和取景器,让它和更简单 M100 区别开来。这感觉就像 Leica TL 和 CL 两个系列,内置取景器的设计区分开两种不同操控逻辑的用户。而 EOS M50 也可以把自拍和 Vlog 视频都可以兼顾,在现在这个热点转向短视频和 Vlog 的年代,EOS M50 也算打中了热点。

只是,和前辈们的价格拉不开差距,这是 EOS M50 最尴尬的地方。或者,它能够给你 4K 拍摄这些新鲜的东西,但 4K 模式下的限制也让机器变得有点尴尬。而 EOS M5 在多键位操控上的优势会更加明显,逻辑性也会比 EOS M50 要强一点。

所以如果要定位这款机身的话,EOS M50 还是一款应该放在入门机这一块上。对用户来说,一台简单、带取景器、转自家品牌镜头方便的机身,这些要求会把 EOS M50 引导到需要它的用户群上面了。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