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降噪耳机是对抗繁杂世界的防御型武器 | 粉红测评

产品

2018-05-26 08:08

爱范儿编辑部一位即将大学毕业的软妹子思真,在用索尼的降噪耳机 MDR-1000X,她曾说:

我觉得是自己完全不受科技产品安利的……直到我遇到降噪耳机,体验的时候觉得世界真美好,一个人的世界啊!真的很安静。坐高铁什么的,再也不怕小孩子哭了。

在上一篇粉红测评《一个科技媒体女编辑的第一把机械键盘》中,我提到爱范儿编辑部的机械键盘普及率已经高达 80%。在办公室此起彼伏的键盘声以及讨论声里,如果想要快速进入状态,长时间保持专注,一副舒服的降噪耳机是非常有必要的装备。

早前冲动之下入了一副 Bose QC 35 II,使用一周后,我已经慢慢开始向身边的女性朋友安利降噪耳机,“有预算不一定要买包包衣服鞋子或者出去玩啦,入手一个降噪耳机,简直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话毕将 Bose 的降噪打开,播放马友友的《Where’s My Bow》,再给她们戴上。从她们惊喜的表情和眼神可以看出,我种草成功了。

(图中耳机为 Beats Studio 3)

这次我另外搜罗了两副比较受欢迎的 B&O H9i 和 Beats Studio 3,连同自己的 Bose QC 35 II,尝试将这三副头戴式耳机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为什么没有索尼?索尼不用对比了,钱包应付得了的价格,买吧)

对待嘈杂,是消极应对,还是主动出击?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对外部环境很敏感的人,那么在地铁、飞机、高铁上,降噪耳机能够让你与嘈杂的引擎声、小孩哭声、人群的讲话声隔绝。

当周围环境的声音让你烦躁的时候,使用普通的耳机听歌,或者是 3M 隔音泡沫耳塞,其实是相对消极的办法。因为使用普通的耳机,必须开到足够大的声音才能够盖过外界的声音,而这会对听力造成损伤。在复杂环境中长期使用 3M 耳塞,容易造成耳道感染。

(图中耳机为 Bose QC 35 II)

能够主动降噪的耳机,形态上主要有头戴式、挂脖式,以及入耳式的降噪豆。入耳式、挂脖式耳机的播放端总是需要与耳道紧贴,但耳廓、耳道的空间狭小,因此要找到一副戴得稳、舒适契合的耳机,简直跟找男朋友一样难。

相比之下,头戴包耳式的降噪耳机就对耳朵更加兼容,并且还能在物理上隔绝部分噪音。然而,随着夏天的到来,没开空调的话,就别用头戴式耳机了,都热到快要熔化了,即使周围静悄悄,人的状态依然是烦躁的。

(黄色线条表示噪音,绿色线条表示耳机发出的声波,蓝色线条表示音乐)

之所以说使用降噪耳机,是「主动出击」,这得从它降噪的原理说起。降噪耳机通过麦克风接收噪音,然后再产生与噪音大小相等、相位相差 180 度的声波,让其与噪音抱在一起同归于尽,同时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就这样,差不多就跟外界的繁杂吵闹基本隔绝了。

那么这三副头戴式降噪耳机表现如何,哪一副适合你呢?

颜值、舒适感、操控感哪家强

根据体验,我给这三副耳机的颜值、佩戴舒适感和操作感大致排了个序。

  • 颜值:B&O H9i > Beats Studio 3 > Bose QC 35 II
  • 舒适感:Bose QC 35 II > B&O H9i > Beats Studio 3
  • 操控感:B&O H9i > Bose QC 35 II > Beats Studio 3

佩戴的舒适感除了跟耳机设计和材质有关,也跟头的大小、是否戴眼镜、头发厚度的影响。以上排序是在头围 60 厘米,不戴眼镜,长发披肩的情况下得出。

颜值第一的 B&O H9i

B&O H9i 产自丹麦,耳机的骨架大部分使用金属,整体的设计风格相对硬朗简洁,但细细看上去,其实相当精致优雅。接触耳朵的部分使用小羊皮,包裹着厚度接近 3 厘米的记忆棉。

圆形的耳罩外面,是经过打磨的阳极氧化铝,中央是 B&O 的 logo。右边是用来调节音量、模式的触摸操控板面,左边则是电池的位置。在头顶部分,依然使用皮革,从侧面看皮革的厚度,可以看出 B&O 的工艺考究和用料良心。

B&O H9i 的重量为 285g,戴上并不算贴合。这个重量和结构带来一个尴尬的情况就是,如果在使用中要仰头喝水,耳机会掉下来。在沙发上躺着听歌,等我坐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咦我的耳机怎么自动脱落在沙发上了。

除了颜值高,B&O 的手势操作也很有科技感。在这块冷冰冰的金属上,按照相应的手势滑动,就能进行播放 / 暂停歌曲、调节音量、切换歌曲、开关降噪功能、切换透明模式。虽然刚刚开始用时经常会点错划错,但习惯了以后体验还是挺棒的。

B&O 有一个 3.5mm 和一个 type-C 的插孔,还附送一个飞机上专用的插头,可以直接使用机舱上的多媒体。

下载 B&O 的标配 app Beoplay,就能通过这个它来调节四种不同的音效,包括偏暖偏冷、高音低音的偏好都能满足。

如果有人跟戴着耳机的你说话,可以选择在操控板上「上划」,进入可以听到外界声音的「透明模式」。当然你也可以很尊重对方地摘下耳机,这时候耳机会自动暂定播放音乐,等到再戴上耳机两秒后,就会继续播放。这个功能还是很方便的。

舒适感第一的 Bose QC35 II

Bose QC 35 II 的重量为 235g,是这三副耳机中最轻的,对颈椎也是最友好的。 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使用了密度更低的材质,让耳机整体看上去有一股浓浓的「塑料感」。

虽然看上去「塑料感」很强,不过耳机依然有防撞设计,并使用玻璃填充尼龙和不锈钢材质。

耳机贴合耳朵的部分是椭圆形的,耳垫使用丝绒耳罩软垫以及人工合成蛋白皮革,触感很柔软,对耳朵非常友好。

操控使用了传统的物理按键,三个常用功能键、电源开关以及 NFC 都在右侧,降噪模式的切换按键则在左侧。

下载 app Bose Connect,可以调整音量、查看电量,以及调节强 / 弱降噪的模式。还能与另一个副 Bose 耳机分享音乐。

连接苹果设备很方便的 Beats Studio 3 

Beats Studio 3 有种夹耳的感觉,戴久了会有明显的闷热感。没有给耳朵留出足够的位置,耳垫也相对硬朗不够舒适。头顶部分的材质是一块橡胶,看似方便清洁,但是给人一种「廉价感」。

相比另外两副耳机左耳右耳的提示相当明显,Beats Studio 3 的「R」和「L」是很小的字,在耳机调节大小的连接处,挺隐蔽的。

Beats Studio 3 的开关在右边,操控台则是在左边耳罩的「b」上。暂停 / 播放音频、快进 / 快退、前跳 / 回跳、调节音量、接听 / 挂断电话……应有的功能都有。

然而,就算是在不戴耳机的情况下,去按这些按钮,都能够清晰地听到「哒哒哒」的声音。当我戴着耳机去按这些按钮,按键声真的是声声入耳,即使是播着音乐也不例外。不知道你能不能忍,反正我不能。

Beats Studio 3 作为一款使用了苹果 W1 芯片的降噪耳机,与 iOS 11 系统的 iPhone 连接起来相当敏捷流畅。只需要将耳机靠近已经解锁的 iPhone,按住电源键 1 秒,几秒后手机界面就会出现连接提示。

与 iPhone 连接后,它还会与已经登录到 iCloud 并使用 iOS 11、macOS Sierra、watchOS 3 以及更高版本的其他设备进行配对。大概这就是苹果亲儿子的好处吧。

降噪效果谁最能打?

我在噪音单一以及噪音复杂的环境中分别进行了测试,对三副耳机降噪效果的大致排序是:

B&O H9i > Bose QC 35 II > Beats Studio 3

在客厅的立式空调 3 米外,用手机 app 分贝测试仪测得噪音为 55 dB。这种情况跟坐飞机、高铁时所遇到的场景相似,噪音是相对单一的「哄哄哄」声。

  • B&O H9i:气流声被明显削弱,播放中等音量音乐可以明显掩盖
  • Bose QC35 II:气流声被明显削弱,播放中等音量音乐可以勉强掩盖
  • Beats Studio 3:气流声被削弱,依然能听到很明显的气流声,需要播放高音量音乐才能掩盖

在办公室里,测得噪音在 44-70 dB 之间波动,主要是人声、机械键盘打字声、空调声等周围各种活动的噪声。

  • B&O H9i:周围尖锐的人声变得很模糊,机械键盘打字声被明显削弱,隐约能听到周围人员的活动声
  • Bose QC35 II:可以听到相对模糊的讲话声,机械键盘打字声被明显削弱,周围人员的活动声能大致听到
  • Beats Studio 3:开启 3-5 秒后进入降噪状态,空调声还是能够听到,机械键盘打字声被稍微削弱,周围人员的活动声还是能听清

总而言之,B&O H9i 以及 Bose QC35 II 的降噪效果让人满意,Beats Studio 3 虽然能够隔断和削弱部分噪音,但是整体来说,真的不大行。

一万以下听个响,金耳朵点评听感

如果没有对耳机进行过专门的训练,其实很多人对于音乐的质量没有太多的感受。在听感部分,我请到了爱范儿音频达人、号称「一万以下听个响」、耳朵最厉害的同事梁梦麟,对这三副耳机进行了评价。

(音源来自 WALKMAN NW-ZX300A)

音源情况如下:JW 王灏儿,专辑《My Tale》,16bit 44.1kHz FLAC,接入设备为 WALKMAN NW-ZX300A。

B&O H9i:

声音太生硬了,莫名偏冷会让整个听感变得奇怪。人声足够突出,但由于整体声线太生硬的关系,干涩感很明显。简单的来说就是比较刺耳,不太舒服。不过,细节还算突出,有些乐器的表现还是能够听清。但,也只能局限在听清这个级别了吧。

Bose QC35 II:

一贯的 Bose 特色,出色的低频包裹让整个声音都变得非常饱满,输出很舒服。而且对比上一代,声音解析力高了一丢丢,细节终于能听清楚了,这是让人惊喜的地方。但降噪对听感的影响有点大,要是那个降噪效果能够没那么强的话会更好。尤其是对于一些喜欢开很大音量的人,夹着那个降噪就很辛苦了。

Beats Studio 3:

声音特性跟传统 Beats 一样,低频环境处理得不好,整个声音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即便细节表现比以前突出,但都冲不破这个环境。人声和 QC35ii 一样,做不到聚拢,分散的人声无法定位,感觉很奇怪。虽然听感比老 Beats 要好了,但没有像 Beats X 那种能够颠覆传统的魄力,还是活在老的框架里面。

「听感」这个东西,同时受到音源、耳机以及耳朵三者的影响。打个比喻,音源可以说是食材,耳机是食材烹饪处理的方式,耳朵相当于品尝食物的嘴巴。

就像有人爱吃清淡,有人爱吃酸辣,每个人的耳朵都会有自己的喜好,所以在听感方面,就没法强行打分和排序了。

总结

价格方面,B&O H9i 为 3898 元,Bose QC 35 II 为 2868 元,Beats Studio 3 为 2863 元。

(三副耳机的收纳方式)

在收纳方式上,三者也很不一样。B&O H9i 不能折叠,只有一个布口袋。Bose QC 35 II 是耳罩单向旋转 90 度后,向内折叠。Beats Studio 3 是在大小调节处直接向内折叠。后两者都配有专门的盒子。

三者开启降噪功能的续航时间,大约都是 20 个小时。不过初次使用降噪耳机,有些人可能会有一种「幽闭」的感觉,慢慢适应后,就会喜欢上降噪耳机所带来的安静世界。连续使用降噪耳机 2 个小时,建议取下休息一会儿。

静噪耳机是一种必须亲身感受才会喜欢上的物件,那种世界突然安静下来的感觉,曾经让我非常感动。

对于一个敏感内向的人而言,接收和处理外界的纷扰声音,其实一件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情,而降噪耳机可以帮助自己回收注意力,专注高效,它是我在不少场景中用来应对外界纷杂的装备。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