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Steve Jobs 和 Apple 的未来

公司

2009-01-18 19:04

昨天传来消息,apple 公司的 CEO steve jobs 将会因病离开公司半年时间,公司工作由 COO 兼任。

和我猜想的情况类似,虽然我也不希望是真的。但是 apple 的招牌,他们的 CEO Steve Jobs 在宣布自己患上 “荷尔蒙失调 “后不到一个月,他再次证实自己的病情比预想严重,将会离开 apple 半年时间治病。鄙人不是医科毕业,不知道” 荷尔蒙失调 “是个什么程度的病情,但是从短短一年时间,老 jobs 体型的变化来看,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特别是对前几年刚刚患过胰腺癌的 jobs 来说,可能会有什么内在联系。

老 jobs 一直就是苹果的支柱,从最开始的苹果机,到后来的 Mac。从力挽狂澜的 iMac 到如日中天的 iPod,再到现在风靡全球的 iPhone,后面都有老 jobs 的影子。套用一句话:“他高傲,但是宅心仁厚;他低调,但是受万人景仰”。

当 Mac 的增长减缓时,apple 推出了 iPod+iTune,开始在 MP3 市场呼风唤雨;当 iPod 受制于市场饱和时,新的 iPhone 再次让苹果走在前面。现在 Mac,iPod,iPhone 加上 Apps 软件商店,几大支柱产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完全可以说,苹果在产品线上短期内不会出现前几次那样的瓶颈。没想到的是在这个时候,apple 后院失火。因为对 jobs 消瘦的原因不明,apple 的股价在 2008 年下半年稳步下行。你可以把这归咎于经济形势,但是当 jobs 公布自己病情后,apple 立即上扬的变现可以看出 jobs 的影响力。

一个有极强个人魅力和执行力的 CEO,对任何一个公司都是好处,但是当这个人被赋予过多期望,几乎成为公司象征的时候,危机也在慢慢滋生。

在 apple,jobs 的地位是无人取代的,但是他发挥的作用未必是无人取代的。首先,所有的创意不可能全部排他性的来自 jobs 本人,而应该是整个创意设计团队的功劳;接着这么多年来引人入胜的产品设计来自于 apple 的工程团队,并制造于台湾和大陆的血汗工厂。jobs 的工作主要还是一个统筹协调的作用,本质上充当的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如果他是一个曹操那样的角色倒好,起码手下大将如云,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个诸葛亮一样的 jobs。当苹果遇到潜在麻烦的时候,人们从不担心,理由不是公司有什么大的举措,而是 jobs 还在 apple。诸葛亮作为一个 niubility 的代表人物,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做一个宰相却是失败的,因为他的存在搞得最后廖化做先锋。对比如今的 apple,似乎有点类似。在 apple,似乎我们之前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什么二号人物,三号人物,只有两种人:jobs 和其他人。而 jobs 的强大执行力在公司内部可能就是说一不二,或者是最终拍板人。那么如果 apple 没有 jobs,结果会怎么样?可能一下子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或者公司内部出现分裂,谁也不服谁。

在 IT,jobs 的地位同样难以取代。jobs 作为公司的象征,已经不仅仅是个 CEO 的作用。同样处于对没有 jobs 的担心,每当 jobs 传出正面或者负面的消息,在股市上都会出现相对的涨跌。上次 jobs 的公开声明粉碎了市场上关于他病情的谣言,属于利好,因此 apple 股价上扬。但是时隔不久,再次传出病情严重的消息,这下,apple 股价一举暴跌 7%。

虽然目前 apple 的产品发展的如火如荼,公司现金流也很充裕,但是在美国不关心股价的公司几乎没有,毕竟投资人的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根深蒂固的。不关心股价等于不关心投资人,这对任何公司都是一个负面影响。接下来,我想 apple 和 jobs 要开始考虑如何弱化 jobs 的光环,理清和 apple 的关系了。我们看到悄悄的,apple 已经开始了这样的举动:

1、iPod 之父浮出水面

之前关于 iPod 之父的讨论似乎有过,但是很少得到官方回应。大家默认的 jobs 就是 iPod 之父。但是在 2008 年,apple 官方开始针对 iPod 之父这样的称谓作出回应。虽然这样的回应伴随着公司对此称谓的不满,但是对于广大 fans 来说,iPod 的创意并非来自 jobs,本身就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2、退出 Macworld

公司对于退出 Macworld 的解释是产品的多元化和不再集中发布。但是经过分析我们发现,Macworld 正是 jobs 对所有人传道授业的最主要方式。等待一年一度的 Macworld 和 apple 产品,对于众多 apple 迷来说不如说是等待 jobs 带给他们快乐。jobs 也通过出神入化的演讲和产品展示,登上了 apple 教父的宝座。现在,斩断这样一层联系,让新产品发布时不再伴随 jobs,的确是淡化 jobs 的最好方法。

可以说,以上的举措通过淡化 jobs 的影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摆脱因为个人影像公司发展的弊端。在经历了一系列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后…(待续)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