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关于富士康的思考

2010-05-22 21:39

by Laura June from Engadget | Merlin 译,Logout 校,转载请注明 ifanr.com 译文链接。

作者 Laura June 自 2008 年 10 月开始在 Engadget 担任编辑。

old us factory

我不是经济学家。事实上,我对金钱和数学从来都不在行。我也不是制造业者——我亲手做过的东西只有被套和蛋糕。但从做这两样东西的经验上,我知道,最好的产品需要时间、最好的材料和精心专注。

如今事情很明显了——富士康这家在中国拥有大量工厂、以组装苹果产品而著名(尽管它也为别的很多企业组装产品)的富士康出了问题。今年有多起自杀的事件,至少有 8 起(去年两起)致死(尽管据称这个比例和中国其它工厂基本持平)。在过去几天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卧底员工揭露的惊人内幕。从这份报告以及其它几份报告(例如美国劳工委员会对东莞 KYE 工厂的报告),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为科技产品搞组装的许多工人所生活的条件,在美国是永远无法被允许的,而且他们的工资如此之低。对于国家和独立的工厂如何运作,我不想做评价。因为我没有这样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old us factory

我坐在这里,用 MacBook Pro 写着稿子,我的 iPad 在卧室充电。我知道这些小玩意由业内最出色的人设计——它们漂亮、简单、可靠。更关键的是——它们真的好用。我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但我知道他们在中国组装,很可能是在富士康。今天,这个现实让我坐卧不安。

对这个问题我心情复杂。我祖上出身很卑微——先人是最初的移民,在工厂和煤矿里干着高时长工作,拿着极少的工资。尽管无人抽烟,童工和大人们活到五十岁就死于肺癌。当然,这也是他们梦想的生活,好过饿死在爱尔兰或波兰。许多的美国人都有着同样的故事,看我们今天的样子:我不认识任何产业工人或手工劳作的农民。当美国变得成功以后,工厂条件好了,工人们有工会了。在我出生的匹兹堡,铁矿和玻璃工厂开始给工人们高工资、大量的业余时间、良好的福利和养老金,直到今天我的祖父祖母仍从中受益。美国工厂的消亡也是我没有资格评论的另一个复杂问题。

苹果等公司在中国组装产品有复杂的原因——因为工厂在那里,因为劳动力价格低廉,因为所有人都那么做——但最重要的是,因为它能够生产。尽管越来越多的事件告诉我们,科技产品都是在不那么好的条件下组装,但美国人对新奇出色产品的上瘾却必须满足。在说这些的时候,我满怀愧疚,我是那瘾君子的一员。我承认我也没有那么高尚——在我想要购买的首要科技产品中,没有一款是百分之百在美国生产的,做为一个美国人,就不可能获知产品源头和工厂工作环境的一手信息。

我不是在建议去 Facebook 上组团抵制苹果、微软等公司。在 Twitter 上为人权问题发威也没用。无论媒体如何关注这个消息——也许有教育意义——很可能也改变不了什么。我没这么幼稚。我想要的东西不太一样——网络上的声讨帮不上忙。

Pennsylvania Mines

我们这些喜爱科技玩物,购买科技玩物的人,为它们写文章,为它们的设计和细节着迷。我们必须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在购买的时候,应该了解的更多,就如在饮食和衣着上一样,比我们的先人知道的更多。我希望苹果在美国组装 iPhone 吗?是,这里有好的监管,工作条件也更好(在世界上也有很多地方比中国更透明),这意味着我得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它们吗?是的,苹果这样的公司在乎自己的形象。所以它们都在声称自己 “绿色环保”,说自己的产品最终不会成为有毒垃圾。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候,我们不应该接受这些公司无意义的 “我们正在调查” 之类的声明。因为到最后,我们都得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这些公司根本就不在乎富士康工作的员工。对他们来说,只要工厂不被停工就好。

当然,有人说在中国制造东西对中国有益(更别说这同时也满足了我们对产品低价的需求),对那里的工人有益(想想我的先人,在饿死之前决定去宾夕法尼亚的矿里做活)。看看一个国家的经济,你会明白,的确有人在受益——我也不会反驳说这些逻辑是错的。是的,糟糕的工作胜过没有工作,富士康给的工资在中国还算可以的。但我们绕不过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企业在美国以外的国家生产产品的唯一原因——一个绝对的、悲哀的、不可否认的原因:那里便宜,那里劳工条件差得多。我们不该因为一些正面因素就避开这个认识,让自己心安。我也不认为我们从一个国家的痛苦中受益是让人心安的事情。

我们不会停止购买科技产品。但是,了解它们来自何处,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一切都会不同。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关注石油泄漏、关注食物来源、动物的境遇、50 年后的地球、核武器——这清单很长。我们同样也不能对自己的笔记本和手机来自何处、由谁制造、被丢进垃圾桶后会留下了什么东西这类事视而不见——无论他们的工业设计如何出色。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