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Eye-Fi:从无线 SD 卡到跨平台媒体管理服务

新创

2012-07-27 08:40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 Eye-Fi,这家公司创造性地推出了内建 Wi-Fi 传输功能的 SD 卡。几乎任何相机装上 Eye-Fi SD 卡都能甩开数据线和读卡器,直接将所拍照片和视频无线传入电脑或智能手机作进一步处理。同时 Eye-Fi 也是过去十年里不多的几个靠消费电子产品起家的硅谷创业公司之一。

上周爱范儿来到 Eye-Fi 位于 Mountain View 的总部,采访 Eye-Fi 创始人、CEO 尤瓦·柯恩(Yuval Koren)。

尤瓦说话比较像腼腆的工程师,而不像那些口若悬河的、仿佛随时可以做一场公开演讲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家。这位麻省理工 EECS(电子工程+计算机)本科毕业、工作期间读完斯坦福电子工程硕士的前思科系统架构 Technical Leader 是 Eye-Fi 初创团队的缩影。Eye-Fi 的四位创始人全都是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专业背景,创业前也都在 SGI、Atheros、思科等公司的技术岗位就职。就连主管销售和业务发展的 Ziv Gillat 也曾在苹果做过四年软件工程师。

随科技趋势一同成长

Eye-Fi 成立于 2005 年,当时智能手机还处在诺基亚、微软、Palm 三分天下的时代。大部分移动设备只有蓝牙、Wi-Fi 基础设施也远远谈不上普及。事实上 2006 年媒体开始报道 Eye-Fi 将推出 WiFi SD 卡的时候,不少读者还在抱怨说蓝牙是比 Wi-Fi 更好的选择。

尤瓦解释说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启动 Eye-Fi 是因为 Wi-Fi 从尖端技术走向普及的趋势已经出现。他认为:

“创业公司在打造新技术的时候,应该和技术趋势一同成长。若等技术成熟以后再开始研发,到市场可能就已经迟了。”

真正的创造往往伴随着风险,尤瓦回忆说 Eye-Fi 创业早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而是信任。2006 年,Eye-Fi 做出原型产品以后拿给投资人看,几乎人人都抱着怀疑态度。他们得到的反馈无非有两种:市场还没准备好,消费者不能理解这样的产品;或者门槛不高,相机厂商很容易就能打造出同等技术。

Eye-Fi 总部是一幢单层独立建筑,位于 Mountain View 火车站西边几百米处,门口停满了员工的汽车

事实证明 Eye-Fi 时间点把握的不错。2007 年,iPhone 上市,Wi-Fi 逐渐成为移动设备和家庭网络的标准配置。Eye-Fi 也于 2007 年年底拿到 A 轮融资,开始量产首款 Eye-Fi SD 卡。

直到 Eye-Fi 上市四年后,同类 WiFi SD 卡才出现在市场上。而投资人原先担心的相机厂商,虽然推出过不少集成 WiFi 功能的相机,但这些产品到今天也没成为主流。事实上,包括佳能、尼康、索尼在内的大部分相机品牌都为 Eye-Fi 进行了优化,在传输照片时会自动调整休眠等待时间。

不是硬件公司

Eye-Fi 一般被认为是一家硬件公司,尤瓦对此并不认同。他说:

“Eye-Fi 倾向于把自己看成一家系统公司,而非硬件公司。硬件产品实际上是帮助 Eye-Fi 的软件和服务进入只靠软件没法进入的领域——相机。”

成立之初,Eye-Fi 的大部分研发力量都在软件领域,所聘用的工程师大多也是软件工程师。虽然传输照片是 Eye-Fi 卡的主要工作,但软件功能和网络服务一直是产品进化的核心。

经过数年软件升级,Eye-Fi 卡现在可以:

  • 给照片打 GPS 地理位置标签(通过周遭 Wi-Fi 网络的位置信息自动添加);
  • 无尽存储,Eye-Fi 卡剩余存储空间低于特定值时自动删除卡中已安全备份的照片,用户不再需要手动删除;
  • 自动连接 AT&T 在美国提供的 Wi-Fi 热点;
  • 自动把照片备份到 Eye-Fi 的服务器(不限容量,但需要定期付费服务)。
  • 自动将照片或者视频上传至 flickr、Evernote、PhotoBucket、Facebook、Picasa 等数十个第三方云服务或者用户自己的 FTP;

Eye-Fi 办公室一角,遗憾的是由于新产品的关系,不能拍硬件实验室的照片

Eye-Fi 诞生至今最重要的功能演进应该是去年一月在 CES 消费电子展上发布的 Direct Mode。在此之前 Eye-Fi 需要和你的电脑接入同一个 Wi-Fi 的网络才能上传照片。这就带来两个问题。

首先是每次到一个新地点都需要把 Eye-Fi 卡插在电脑上重新设置网络。比如我每次参加发布会都需要设置网络,很麻烦。如果碰上机场等需要进登陆页面的网络环境,则根本没法连接。

其次是信号问题,Eye-Fi 尺寸和普通 SD 卡完全相同,它的信号强度不可能和电脑或者手机相比。一旦无线热点离相机距离稍远,Eye-Fi 卡的传输速度就会变得很慢。不要说覆盖面积大的公共网络,很多人家里房子稍微大点,再隔道门 Eye-Fi 很可能就无法传输照片。

Direct Mode 通过软件升级让 Eye-Fi 直连电脑和 Android、iOS 移动设备。其原理和我们用的移动无线热点一样。Eye-Fi 会自动生成一个无线网络,用手机或电脑接入这个网络就能建立连接。实际使用中 Eye-Fi Pro X2 卡能够在 4 秒以内将 NEX-5C 拍摄的高画质模式 JPG 文件(每张 4-6 MB)传入 iPhone 4 等支持 802.11n 标准的设备。

至于 Eye-Fi 为什么不选择专门为此类直连场景设计 Ad-hoc 或者 WiFi Direct 模式。他解释说 Ad-hoc 限制较多,安全性也不够。而 WiFi Direct 标准更不普及,Wi-Fi 联盟最近还宣布要重新修订标准,到 2013 年才能完成。Direct Mode 完全兼容标准的 Wi-Fi 基础设施,支持 WPA2 加密,Eye-Fi 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

这些新兴硬件系统公司和老一代硬件公司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软件升级。Eye-Fi 目前在售的三款产品都支持 Direct Mode,其中最便宜的 Connet X2 卡(40 美元 4GB,也是我之前用的卡)推出于 2010 年,去年 4 月通过免费软件升级获得 Direct Mode。换做很多传统消费电子厂商,类似的重要功能升级恐怕就只能靠购买新硬件实现了。

智能手机的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拍照技术的进步,相机特别是卡片机市场开始急剧萎缩。智能手机不需要无线 SD 卡,那么 Eye-Fi 的前景呢?尤瓦对爱范儿表示,技术趋势的发展扩大了 Eye-Fi 最初希望解决的需求。

NPD 调查显示,2011 年傻瓜相机销量下滑 17%,但可更换镜头的单反和微单相机的销量反倒增长 12%。尤瓦相信这是 Eye-Fi 的机遇,因为:

“用户对拍照的要求在提升,这里不但包括照片质量也包括真正简单的照片处理、传输方式。而且随着 Wi-Fi 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潜在认为所有设备都应该能够通过 Wi-Fi 联网分享照片。”

尤瓦说目前大部分机型都不提供 Wi-Fi 功能,提供 Wi-Fi 的机型在软件体验上也明显不及 Eye-Fi。通过 Eye-Fi 把单反、微单拍摄的高质量照片传入 iOS 或 Android 移动设备,再通过越来越强大的应用和 3G 网络随时随地处理、分享照片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模式。

通过 docomo 销售的 Eye-Fi 卡,内附激活卡,不再需要电脑

作为一家私有公司,Eye-Fi 不对外公布财务状况和产品销售数字。不过在东京和欧洲的销售渠道扩张、在南加州建立新研发中心,以及今年 2 月 NTT docomo 牵头的 D 轮融资或许可以佐证尤瓦所说的良好业绩。

今年三月开始,Eye-Fi 的产品也开始通过 NTT docomo 在日本的零售渠道销售。先前的 Eye-Fi 产品虽然支持 Direct Mode,可以甩开电脑、直接连智能手机使用,但初次使用依然需要连接电脑,完成激活,算是历史遗留问题。docomo 联名销售的 Eye-Fi 卡附带激活码,省去了连接电脑的步骤,完全移动化。

未来在云端

谈到 Eye-Fi 未来的的发展,尤瓦认为一个分裂的移动市场对 Eye-Fi 第三方平台来说是一个好机会:

“Android 平台进步显著、微软 Windows 8 以及 Windows Phone 8 的进展也有很意思。消费者面前的选择在增多,更活跃的生态系统对于 Eye-Fi 来说很有帮助。我们的计算设备现在越来越多。2007 年一般来说很多用户都只有一两部数码相机。今天的用户同时拥有多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相机、智能电视也不罕见。不仅仅是在硅谷,相信你们的很多读者也是这样。”

“Eye-Fi 创办之初就是为了帮助用户在相对少数几个设备之间管理照片。现在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我有时用相机拍照、有时用手机拍照,有时我妻子也会拍些照片。如何管理这些照片?如果设备丢失,我如何保证照片不会丢失?对用户来说,设备增多加剧了我们希望修复的问题。”

确实,如果用户只用 Mac 加 iPhone 或者 Windows 加 Windows Phone,那么用户只需要用苹果或者微软的云服务就能满足一切需求。但现实是 Mac 用户不一定用 iPhone、Windows 用户不一定用 Windows Phone。这就为 Eye-Fi、Dropbox 等第三方服务提供了机会。

 

Eye-Fi iOS 应用,目前功能比较简单,没有整合它的付费云服务

Eye-Fi 创办的时候第三方云服务尚不流行,所以 Eye-Fi 没有像今天的很多创业公司那样租用亚马逊云存储服务,而是自己搭建、管理数据中心。这在 Eye-Fi 早期带来了一定成本压力,不过尤瓦说回头想想这也是一件好事,自有数据中心让 Eye-Fi 云服务的成本压力比租用第三方服务更低。

目前 Eye-Fi 已经开始支持导入相机以外的移动设备照片。无限量备份照片的 Eye-Fi Premium 服务收费每月 5 美元或者每年 50 美元。不过 Eye-Fi 的云服务并不在网站的显眼位置,我通过桌面端链接才找到 Eye-Fi Premium 的页面。它的桌面应用和移动应用也仅支持上传。若要转型云服务,Eye-Fi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毕竟竞争对手不再是做不好软件的相机厂商。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电子阅读、任何有趣的设备、IC 以及“历史的草稿”,相信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的结合正促成近百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