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PRINT ISSUE

公司

2012-12-24 12:58

又一家重量级媒体转向数字化。

本月《新闻周刊》决定从 2012 年 12 月 31 日开始不再印发纸质刊物,全面转向数字化。在 Twitter 上,《新闻周刊》公布了最后一期纸质版的封面——在一张俯瞰《新闻周刊》旧址,暗喻过去辉煌的摩天大楼的黑白照片上,印着 Twitter 上流行的标签 “#LASTPRINTISSUE” 的字样,缅怀与进取两种情绪并存。

现在,这条 Tweet 已经超过 1000 转发,200 收藏,大多数转发的人表示 “喜欢” 杂志最后一期的封面设计。《新闻周刊》的 Twitter 账号有 185 万关注者,一共发布了 1.4 万条 Tweets。

《新闻周刊》是一份有 80 多年的老杂志了,上个世纪 80 年代,它到达了巅峰,全球有 2000 多万订户。他们拥有雄厚的媒体资源,旗下的记者,出没于各个领域的角落,直面国家最高元首、世界 500 强 CEO、顶级艺术大师,频频获得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普利策奖”。

很多人从高中开始就订阅《新闻周刊》。然而和很多大报老刊一样,《新闻周刊》不得不转向数字化。2009 年,前主编助理 Kathleen Deveny 陈述当时的困境:“我们裁员了 160 人,现在只剩下 400 余人”,“我们的广告主要么转身而去,要么自身难保”。当时,她也提到,杂志生存的大环境日渐艰难,“广告的页码下降了 11.6%。”

当时,《新闻周刊》寄望于压缩发行量,提高杂志单价,发掘新的读者群体以求生。但杂志每季度 1000 万美元的亏损,令杂志的拥有者《华盛顿邮报》失去耐心,最终 2010 年《新闻周刊》被出售给制造高保真音频设备的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之后,《新闻周刊》与新闻网站 The Daily Beast 合并,由曾经在《名利场》、《纽约客》两大杂志担任主编,后创办 The Daily Beast 的 Tina Brown 出任主编。

今年 10 月,Brown 已经宣布了《新闻周刊》全面走向数字化的消息,《新闻周刊》将更名为《全球新闻周刊》(Newsweek Global),并称该决定只影响到杂志的发行方式,不会影响品牌——但在作出数字化决定的同时她进行了裁员,并引入 Dirk Barnett 任创意总监、Lindsay Ballant 任艺术指导。

现在,转向数字化生存的《新闻周刊》,能否摆脱沉重的负担?

传统媒体中,印刷用的纸和油墨构成传统媒体的主要成本,根据东方早报报道,今年南方报业巨亏,拟发行 3.5 亿元债券进行融资以度过难关,其中 2 亿元用于购买印刷纸。

即便减少了这部分的负债,改变之后的《新闻周刊》就能够扭亏为盈吗?此前,默多克曾经的掌上明珠,数字化杂志《The Daily》停刊,引起轩然大波——在传统媒体遭受冲击,纷纷转型数字化的年代,一份完全数字化,拥有强大编辑阵容的杂志却经营失败,不得不让媒体从业者深思。

李楠曾经总结 《The Daily》的死因

而当渠道变得更动态以及更高弹性的时侯?更加个人化,更短小,更快速,以及更多行业洞见而非中立观点的报道,就会脱颖而出。”

移动互联网研究联盟总监,曾经深度参与广州日报采编、发行和经营的陈刚,则总结:

“用户响应的时间不能超过 10 秒”、“一段文字不可超过 6 行”、“一篇文章最好不要超过 3 屏”……当新媒体把用户体验作为生死线的时候,当新媒体在为一个按钮精益求精的时侯,仍有不少纸媒的新媒体负责人坚持与早已习惯免费的用户叫板:iPad 版必须收费,这是我们的身段。

对纸媒而言,数字化不是找死。关键在于,怎么在 “纸” 上做数字化的文章,怎么调整理念,怎么在运营流程上做改进,怎么形成一个真正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纸媒生态圈。

归根结底,过去的传统媒体运营思维已经死亡——传统媒体依然能够生存,但只剩下最顶尖的佼佼者,比如《时代周刊》和《经济学人》,其余的则被成长起来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冲击得七零八碎。《新闻周刊》十月份当期的封面报道是 “奥巴马是同性恋”,尽管招来了非议,但也反映了 Brown 在新闻报道思路上的改变。

谁也不知道未来《全球新闻周刊》能否在数字化浪潮中生存。现在,在 App Store、Kindle Store、Nook Store 等商店中,《全球新闻周刊》的报价为 2.99 美元一期,部分精选文章将在 The Daily Beast 免费刊登。

前方,还有多少传统媒体等着转型?沙滩上已经人满为患。

【拓展阅读】

平台为王:从商业模式看纸媒数字化
传统媒体没死
纸媒数字化是找死么?
传统媒体之死
对话韩松:新媒体没有话语权

 

题图来自 abc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