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进口 “大片”:终究只是商品?

公司

2012-12-31 18:46

元旦假期将至,选择前往影院观影作为假日娱乐的人一定不在少数,相信也会有一部分人选择从论坛上下载各种 “720p” 或者 “1080p” 片源来充实家庭娱乐。

按照国际惯例,公映影片发行蓝光以及 DVD 拷贝,一般在上映 3 个月或更久之后。票房越好的影片出碟的速度越慢。相当多数的高清片源都来自这些正版拷贝的转制再上传。如果在影片上映之后不久后(这里说的上映时间当然是指全球首映)就能够下载到高清片源,一般情况是电影公司员工监守自盗,我们也曾报道过好莱坞的上述情况。

Torrentfreak 的文章 统计了即将过去的 2012 年被盗版次数最多的电影,盗版多寡的数值为 BitTorrent 中盗版片源被下载的次数。

排名第一的《X 计划》(Project X),全球票房约 1 亿美元,BT 下载次数 872 万次。排名第二的《碟中谍 4:幽灵行动》(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全球票房近 7 亿美元,下载次数约 850 万次。除此之外,众多大片如《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均榜上有名。

这个统计显然忽略了迅雷等国内下载工具的巨大威力。不过,这个榜单中的火爆如《X 计划》、《龙纹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龙虎少年队》(21 Jump Street)、《大独裁者》(The Dictator)的几部电影为什么在国内影院里难觅踪影?2011 年在北美上映的《暮光之城:破晓 “上”》(The Twilight Saga Breaking Dawn Part 1)为什么一年之后才出现在国内影院中?一般,大家会用 “审批” 等类似的理由自我解释。其实,这是个复杂,但并非无法解释的程序。

首先,“外国电影” 在我国是一个进口商品门类,执行着严格的电影进口配额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每年只允许进口固定数量的外国电影。这些电影一般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数量严格固定的 “分账进口” 影片;第二,名额略有弹性的 “进口买断” 影片;第三,是近年来流行的 3D 电影和 IMAX 电影。若某部外国影片只以这两种特殊制式发行,就有可能取得 “特种单发” 资格,快速通过进口以及后续手续。但实际上,“特种单发” 影片是在 “进口分账” 影片基础上增加的名额,严格意义上并不算第三种进口渠道。

“分账进口” 电影是指不购买外国电影版权,影片在国内放映的票房属于外国电影公司,但给国内电影放映机构分成。按照国际惯例,进口分账电影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 35%,发行方 17%,放映方 48%。特殊的是,在国内上映的 “分账进口” 电影宣传费用由发行方承担,而国外一般是由放映方承担。固上述分账比例有可能调整偏向外国电影公司。一般情况下,“分账进口” 电影与国际同步上映的概率很高,推迟亦不会很久。特殊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先于北美地区上映,如今年暑期档的《超级战舰》(Battleship)。

特别要说的是,“分账进口” 电影的来源仅仅限于好莱坞 “六大” 制片公司:迪士尼(Disney)、华纳兄弟(Warner Bro.)、20 世纪福斯(20th Century Fox)、派拉蒙(Paramount)、索尼哥伦比亚(Sony-Columbia)以及环球(Universal)。其他制片公司无论影片的质量与火爆程度,都只能通过 “进口买断” 渠道进入中国,比如借《暮光之城》系列大红大紫的顶峰娱乐(Summit Entertainment)。

简单地说,这些公司是把电影的版权直接卖给国内的公司。一旦交易成功,这部电影就与制片方不再有任何关系。之后的审批等等程序需要由购买方完成。所以,推迟年余上映或者干脆消失不见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一些 “烂片” 购买后在国内冠以 “大片” 的名号上映反而获利颇丰,比如大烂片《天际浩劫》(Skyline)。一些小成本或者卖价很低的电影能通过 “进口买断” 在国内捞一把,比如 2010 年的《敢死队》(The Expendables)。这部花了不足 800 万人民币购回的电影最终创造了 2.13 亿元的国内票房。

“进口买断” 影片的质量从 2011 年开始看似越来越好。2011 年的《源代码》(Source Code),2012 年的《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雨果》(Hugo)均是叫好又叫座,气质直逼一线大厂的优秀电影。实际上,中国最早的进口电影都是 “买断片”,但是有个现象不容乐观。因为名营企业以赚钱为唯一目的加入这场游戏,购买电影时考虑的因素自然仅仅只有如何吸引眼球。前些年进口的《钢琴家》(The Pianist)、《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等气质上佳的 “文艺” 电影很有可能绝迹于国内院线。

渠道之外,我国电影的购买方也有严格限制。

严格来说,只有中影集团与华夏电影这两家国营电影公司可以通过上述三种进口渠道进口电影。民营企业可以参与 “进口买断” 影片来赚个盆满钵满,前提是在购买影片之后向这两家国营电影公司申请 “指标”。近年来,在电视台进口电影的基础上,视频网站也在逐渐参与进来。民营的视频网站引进电影更大意义的在于,与 “国” 属性的广电系统及新闻出版系统相比,哪怕维持自审自播,在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我国复杂怪异的内容审查制度,算得上一次巨大的突破。

通过互联网下载电影无疑侵犯了发行方的版权,在很多国家也确确实实触犯了相关法律。但在国内畸形、贫瘠的文化条件下,互联网也许是我们唯一能够期待的方式了。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Geek地生活,文艺地思考。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