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媒体大变革时代的萌芽与焦虑

公司

2013-02-25 15:24

我的本职工作是个记者,而且是个互联网行业记者,有点让人感到悲观的是,我在纸媒工作。纸媒最近几年来整体给人的感觉是诸多昔日大牌开始面临困局甚至死亡,它们即将进入历史的故纸堆,成为一种过时的形态,而无纸化则代表着未来趋势。

身处这个行业,放眼望去看到朝气蓬勃的互联网新产品不断涌现,机器、技术、算法和程序能帮人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一转身看到残酷的景象却是互联网的潮头涌来,拍死的正是媒体自己。数字海啸来得太快,传统媒体不及躲闪和重生。有对比更能让人感受这种新老交替的残酷。

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产品形态、渠道、组织形态等等都在发生改变,一个大变革席卷而来。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讨论也随之不绝于耳,但怎么做呢?实践并没有到足够总结充分且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不过科技报道这个细分领域,相比其他领域,有更多的改变。我看到了一些身边的案例。

有一些传统媒体人走出了第一步,开始基于博客搭配着微博、微信、阅读应用等来做起了 “自媒体”。媒体记者多是单打独斗,著名记者的个人品牌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从单位辞职出走,在自己的平台上也写长篇文章,视角独特,更加个性化,观点和评论多于新闻。而目前养活他们的盈利模式是广告和咨询,也许会比过去的稿费多。星星之火能不能燎原还有待观察,目前还只是少数人,不过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互联网让每个人都能发声,个人之外,博客这种形式也让一些小团队能更加灵活地提供内容。消除了印刷厂、纸张、刊号、邮递渠道之后,办一个科技媒体的门槛更低了。需要打造的就是内容和增加传播渠道以及综合二者而生的影响力。伴随着美国出现的报道创业资讯的网站 TechCrunch 和一些数码设备、互联网科技信息的科技博客,国内也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了科技博客媒体。七八年前那波博客热潮中,很多博客出现,但现在有人把它当做正经事了,当做一个可以承载事业和新商业的平台。人多了,就不是 “自媒体” 了,他们就像一个媒体组织那样去战斗。

众多的科技博客媒体也分散了传统的门户网站的流量去向,而门户也在形式上进行改变。过去门户网站首页和科技频道下面的新闻是什么样?全是标题,全是字,配图很少。而现在呢?改版后的腾讯科技版面像是博客页面,按照时间轴排列,增加配图,长标题下面是一段简介文字。换个角度看,这不就是一段段写的不到 140 字的微博吗?点进去可以详细看文章正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在改变,过去是纸媒塑造上网用户的阅读习惯,而网民正在被 SNS、微博等重塑习惯。因此,你会看到有这样的改变。

还有一些变化,就是科技类的公司厂商以及他们的公关总监也利用微博等平台运营起了内容和媒体,对自己的用户和关注者推送 “用户关怀” 类的内容,推送行业信息来增加影响力,推广自家产品以及在发生危机时能有个通道进行危机公关。

在这些变化当中,一个纸媒记者,面对这些纷乱的改变它将身处何处呢?大潮拍过来摧毁旧的城堡,渗进沙滩里,整片土地都变得柔软潮湿。这些改变从不同角度看都将是将来大变革的萌芽,而身处其中的人难免不会焦虑,是否落后于时代,是否能跟上步伐不被淘汰,现实些说就是是否还能有个饭碗?

观察到了,感受到了,是否敢于不怕失败去尝试呢?这背后的阻碍或许就是传统媒体转型的症结所在。

 

图片来自于纽约时报对 MacRumors.com 的报道,图中人物是 MacRumors 创始人

原文刊载于《经济观察报》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技术是人的欲望的延伸。研究复杂技术,研究复杂人性。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