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当音乐与互联网共舞

公司

2013-04-04 21:59

据报道,中国无线数字音乐的总销量为 371 亿元,数字音乐付费下载也已经达到了 27 亿元的规模。相反,唱片业自从上世纪 90 年代达到顶峰之后,每日愈下,已经是夕阳产业,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标志是:五大唱片已经变成三大;全英国最大连锁唱片店 HMV 的破产。目前国内传统唱片业只有不足 10 个亿的规模。

可是 371 亿元的背后却隐含重重危机,未来,音乐如何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发展,仍是当下的重大命题。

音乐创作人才的流失

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互联网为音乐提供了两个平台:传播和终端。而音乐的核心力量始终是内容。它们天生的关系就是互补。

然而,当互联网的活跃度和粘性增强,音乐人却大批转职,缺乏后续人才的现象突出。为什么?因为音乐人难以从中受益。这就给互联网时代的音乐产业带来内容上的危机。

371 亿元的销售额看似辉煌,音乐人贡献了内容,到手的钱却很少。各大唱片公司只从中获得了不到百分之五的收入,还是数字音乐付费下载 27 亿元里面的百分之五。其他的费用都被渠道商、政府机构、版权公司等等瓜分。真实的音乐创作者连千分之一都没有拿到,继续处于贫困和生死边缘。

一把上好的电吉他需要两万元,最便宜的马丁民谣木吉他要 5 千多,雅马哈电钢至少也要 5 千多,录音声卡能用的要 8 千,但写了一辈子歌曲却卖不出 5 千元。台湾的李泰祥写了一辈子歌曲,现在年纪大了还要靠募捐生活。音乐人只能靠在酒吧、夜总会之类的场所驻场,获得微薄的收入,一晚上大约 150~200 元是广州的行价……这种情况下,音乐创作人才不得不离开。

版权:永恒的竞争核心

事实上,唱片行业在最鼎盛的 1999 年,每年都出版不了 1000 张唱片,营业额在全国范围也不超过 30 亿元。而今天,《中国好声音》被急于翻身的加多宝拍出 2 亿元的价格,《我是歌手》等选秀节目受到追捧,仅 KTV 行业营业额就达到每年 100 亿元。通过各种途径,如今音乐行业的产业规模比起唱片业时期至少已经膨胀 8-10 倍。

唱片行业从来没有成为整个泛音乐行业的老大。它从来没有切出去最大的蛋糕。但是,它掌握了源头:版权,以及版权的根源音乐人。这从某种程度上保障了音乐人的生存环境。

唱片行业实质上干的不过就是收拢音乐人的活。唱片公司走向灭亡,网络时代兴起,可是,如何收拢音乐人,是音乐市场永恒的话题。科技公司们要真正做大做强音乐业务,仍然无法摆脱在版权上被传统唱片行业扼住命脉的死局。

版权依旧是未来的搏杀战场核心地带。这个领域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包括强势到三大运营商都很难涉足的战场。

一个行业的兴起往往踩着另一个行业的尸体前进。但互联网公司在音乐上要想真正强势,版权是无法绕开的壁垒,至少十年中,买下三大唱片公司所有版权的可能性非常微茫。而且在音乐人收入不足的情况下,买下了版权没有新血的出现又能如何?

分众音乐——个人发行音乐、独立唱片公司等等,在利益不足的情况下,不再会出售自己的唱片版权。2012 年全中国含港澳地区总共发布了一千张左右的专辑。其中港台 300 余张,大陆 700 张左右,版权在三大唱片手里的不足 100 张。十年后 1 万张专辑中,80% 以上会分散于各个音乐人手中。

如果中国 2013 年 7 月开始实现正版收费,哪怕一开始是聆听免费,而高品质音乐下载收费,公播收费、包月收费等等模式出现。那么,在严格的版权制度下,互联网公司要从这么多音乐人手中获得音乐使用权,需要什么样的代价?

蛋糕的新切分法则

从艺术家的角度,自由胜于一切。无论创造、生活方式等等都不可能离开自由。互联网精神亦如此,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手持终端的强盛,网民们也将获得越来越自由。

三大运营商事实上已经危机重重,OTT 软件洪流势不可挡,Wi-Fi 热点的不断增多终将使手持终端逐步摆脱无线运营商。智能终端可以自行设定来自网络的音乐作为铃声,这对运营商音乐模式的经营产生强烈的冲击。到时,371 亿元的音乐市场会缩水到何种程度,这个结果不堪设想。

如果现在不培养音乐的新血,不从音乐创作者的源头上改变版权的结构状态,网络渠道平台随时都可能受到冲击。也许最好的战术就是及时以硬件来切分市场的蛋糕。如苹果依靠软硬结合的优势,iTunes 音乐下载 2012 年超 34 亿美元,占全球数字音乐营收的 60%。

这在中国能奏效吗?面对全球规模第一的山寨机市场,硬件战术是否有效,非常值得商榷。你今天推出的发烧级硬件卖价是 2 千元,一个星期内具备同样功能售价只有 200 元硬件可能就面世。而普通消费者对音质要求并不高,他们根本不知道镀金的接口能提升多少音质,甚至觉得你花 3000 块去买音频线或者 2 万块买一个解码器是脑子进水。

枪花乐队两万块一把的吉普森电吉他声音,跟星辰电吉他没什么区别,看看满街卖的美国魔音耳机就知道。中国不缺硬件,目前普及高端硬件的想法仍然会受到低端硬件的猛烈冲击。做硬件的解决方案,仍然只是战术过程,而不是真正坐吃音乐行业的办法。

音乐产业由一个个同心圆组成,最中间的核心就是创作者。这样的生态环境下,或许你今天的模式能够成功一时,获取一定的利益,但从长远的角度,紧抓音乐人的源头,扩大源头,才是唯一的战略级解决方式。

互联网与音乐共舞,互联网经营者如果不瞄准音乐人的核心行进,势将错过最好的发展时期。须知最蛮荒的时候,才有最多的英雄出现。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音乐与科技未来战略,不断策划向上的战术。

累计已发布 1 篇文章

最近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