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负荆前行

公司

2013-05-31 13:26

手机 QQ 产品经理殷宇在台上演讲,神色凝重,并无轻松之色。台下座位上,他的智能手机时不时推送消息,屏幕从上到下排列满了一列,有的是来自他亲手打造的产品手机 QQ,有的是来自他最关注的产品微信。在演讲时,这些信息都等待他回复,就像短信一样等待着。

手机 QQ2013 版上线后因在线状态与以往相比改变较大而遭遇用户吐槽。5 天之后,手机 QQ 团队拿出了修改后的新版本。而他的演讲主题被定为移动浪潮下 QQ 的自我变革。

手机 QQ 的状态,过去是在线用户头像点亮,不在线用户是灰的。而 2013 版中,手机 QQ 统一将所有用户头像都改为亮的。这背后的思路是移动终端随身,而用户将随时随地永远在线,它鼓励用户多发信息多交流。

过去的使用习惯

手机 QQ2013 版的改动让许多用户并不习惯。

从 1998 年直到现在,QQ 主要的角色是在 PC 端,不谈账号数,单就活跃用户来说就有 8.5 亿。这其中多少人在 PC 前被培养了 QQ 状态的认知和一套在线社交规范。在线亮,不在线和隐身是暗着的,离开会标示出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新的市场变化,新的竞争环境,手机 QQ 采取了移动为先的思路,以移动端的发展来定义整个 QQ 的发展。手机 QQ 试图按照 QQ 在移动时代的新思路来引导用户使用。可是用户过去 PC 时代培养的习惯太强大。

用 QQ 以及腾讯的理念来说,做互联网就要小步快跑,快速试错。如果看不清未来,也不应该等待,投入进去,试错再修正。最终,手机 QQ 决定听取用户意见,但并没有彻底妥协退回到 2013 版之前。

用户习惯与产品的改变也是一个博弈、平衡与妥协的过程。历史并没有上帝意志选定的那唯一的一条路。

未来荆棘之路

但是,无论怎么折腾试错,也要有一个目标,没有目标就难免有迷失的恐惧。

QQ 希望将来能多平台、跨场景,包含 PC 场景,也包含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掌上场景,还包含客厅中智能电视的场景,甚至还有可穿戴设备的另一种随身场景。可以说移动场景不是最终能贯穿一切的思路。

未来之路充满荆棘,手机 QQ 引导用户改变使用习惯的类似情况在向更多场景和终端扩展中还会面对挑战。未来在多场景下,会有一种多场景都认可的在线状态使用思路出现吗?电视与 PC 类似?可穿戴设备与手机类似?手机就一定因为其终端众多目前使用时间看似增多而凌驾于 PC 之上?

目前还难以回答这一切问题,但你可以看到前面的荆棘之路。

淡化即时通讯特色?

在移动端,不同于 PC 端,手机 QQ 选定了一条淡化即时通讯独特特色的路。看似它随时在线了,但它更像微信和短信了。作为用户,上班 8 小时会一直盯着手机屏幕吗?手机放在口袋里随时都能感应到拿出来回复? 在线不意味着即时通讯,短信和手机电话都在电信意义上在线,但显然不都是即时的通讯。

除了硬件终端使用习惯不同,软件产品造成的使用心理预期也不同。

微信在产品设计上弱化了即时通讯的特色,没有像这类工具的鼻祖 Kik 那样显示消息已发、收到、已阅等状态。QQ 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在过去 PC 使用中,在线就意味着 “在线等”,有更高的立即收到回复的预期。用微信,用户发出消息第一反应是对方啥时有空可能就啥时回,我自己干我自己的事。用 QQ,用户发出消息第一反应是这事他快速回复我了,就解决了,我就先花个几秒钟等等。

手机 QQ 选择自己的定位与 PC QQ 的定位有了差异,一个异步通讯与即时通讯有所差异的定位。或许面对移动时代,就要随着移动而变革。但随着 QQ 自身向多终端多场景扩展,两两不同的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产生的不一致,或许还将会出现矛盾。用户在 QQ 不同终端上会有不同使用习惯,而 QQ 能建造起一整套互不矛盾、互相融合的习惯体系吗?

QQ 目前只能负荆前行。它背负了昔日的荣光,它也要承担新浪潮中的苦难。微信轻装上船了,QQ 怎么到达彼岸呢?或许现在有些迷失。但在试错中,作为用户,除了被折腾一下,我们也可以观察下 QQ 以后的定位和走向,以及它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论和智慧。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观察、记录、思考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大潮,及其对商业、社会和生活的改变。

累计已发布 45 篇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