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Sense:与 Kinect 结缘的故事

公司

2013-06-23 20:17

当年 Kinect 推出之后,大家看到肢体语言也能转化为控制电脑的指令,兴奋地为这种方式命名为 “体感操作”。不过,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被 Kinect 光环所遮盖住的 PrimeSense。后者于 2006 年研发了 3D 传感器,后来内置到 Kinect 当中,成功掀起了 “体感” 大潮。

不过,微软在开发新一代 Kinect 的时候,并不打算再次依赖 PrimeSense,它经过长时间的封闭开发,成功地开发出属于自己的 3D 传感器。 PrimeSense 于是重新回归独立芯片制造商的身份,并在一年前打造新产品,名为 Capri。这是一块价格更低、体型更小的 3D 芯片,可以嵌入到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显示器中。

接受 Engadget 的采访时,PrimeSense 的创始人 Aviad Maizels 忘不了 7 年前的 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游戏开发者大会)。当时,他从以色列飞到美国,第一次对外展示 3D 传感器,希望找到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也许是运气使然,当年的 E3 大展时,他得到一个与微软碰面的机会。也正是这一次碰面,催化出后来的代号为 Project Natal 的神秘项目,相信关注 Kinect 的朋友,不会觉得这个名字陌生。最终,2009 年的 E3 大展上,微软发布了 Kinect,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产品。

故事看上去很简单,但中间的经历却很复杂。

原本 Maizels 和其他几名联合创始人为以色列军方服务,他们都有很强的科研背景,拥有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数学学位。当时他们在思考,通往下一场变革的道路在何方。通过不断地讨论,他们觉得似乎游戏产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一个游戏通关后,再玩另一个游戏,会遇到相似的情节,以及相似的动作。” 于是他们继续深入思考,如何才能变革游戏产业,如何让人能够拿起游戏中的长剑,怎么样才能让电脑看到人的动作。很快,他们找到答案:摄像头。紧接着,公司的名字也敲定了下来 “PrimeSense”。

这家年轻的公司受到了关注,迅速地解决了第一笔资金的问题——PrimeSense 梦想远大,要做的事情很多,没有一笔启动资金可不行。最初的投资者包括 Gemini Israel Ventures 以及 Genesis Partners,都位于以色列的荷兹利亚。这两家机构曾经成功投资后来被 IBM 收购的 Diligent,以及被微软所收购的 Kidaro。

不过,有所投资即要求有所回报,丰厚的资金允诺之下,是确定的产品开发期限。PrimeSense 需要尽快将自己的产品开发出来,并让投资者们看到时时刻刻的进步。为此,每当投资者们来访时,PrimeSense 都会向他们展示进度。

经过一个月的尝试,他们终于打算在一颗芯片上完成 3D 传感器的设计。他们需要对 “光编码”(light code)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让产品具备 “可供性”。“这项技术必须变得便宜,而且足够好。这听上去不像是打算征服世界的初创团队所说的话,但我们觉得广泛的适用性是关键。”

2005 年 9 月,距离公司成立一个月,PrimeSense 拿出了第一个硬件原型。很快他们了解到自己产品的性能,在几英尺的距离外,3D 传感器能够追踪整个人体的动作。然后,他们利用基于 OpenGL 3D 的云端三维建模可视化软件开发了几款 DEMO。

在不断地改进之下,PrimeSense 的最终产品终于出来,白色的塑料外壳之下有着 RGB 相机、一个红外探测器、一个光源以及 PrimeSense 3D 传感器。公司的动作要比微软快上几个月。

紧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增加了公司的规模,不断与微软开会,共同努力开发软硬件产品。但让人措手不及的是,2006 年 11 月任天堂公布了 Wii。

Maizel 说,“Wii 和我们所做的很接近。我们感到很紧张,如果它的体验很糟糕,人们将对我们所做的产品丧失兴趣,最终不会有人打算知道我们的产品。不过如果 Wii 很棒,也许它会好到别人不打算知道我们的产品。” 不管怎样,Wii 最终还没到令 PrimeSense 濒临绝境。“我们的技术,能够让玩家感受到,但不会被看到……游戏产业也在寻找 Wii 出现之后足够独特的技术。”

而当 Kinect 发售之后,根据 Guinness World Record 的记录,它是世界上销售速度最快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从 2011 年 3 月停止发售以来,一共销售了 1000 万套。微软每天销售 133333 套。Kinect 震动了世界。

而 2010 年年底,PrimeSense 打算寻找除了微软以外的合作伙伴,与华硕合作开发了 Xtion Pro——和 Kinect 采用了同样的 3D 传感器,不过只能在 PC 上使用。另外一个合作伙伴则是北京的联合绿动(eedoo),这是联想控股的成员企业,正在研发一款内置了 PrimeSense 3D 传感器的游戏机。

2011 年,公司与 Willow Garage 合作,创立了非营利性的机构,名为 OpenNI。这个组织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低水平的硬件支持以及视觉追踪软件,推动以及支持 3D 应用的开源软件社区的发展。Prime Sense 开放 NiTE Middleware 下载,方便开发者开发 3D 应用。

后来法国的 CRIIF 机构在 SAMI 机器人原型上安装了 Prime Sense 的芯片,一家零售店的解决方案 Shopperception 用芯片来分析顾客的行为等等。

不过,经历了早年的成功,2012 年的 PrimeSense 似乎遭遇到困难,公司当时解雇了 50 名员工。Maizels 的解释是,当时公司改变发展的路线图,重新发明自己。看上去,这是一个明智的行为,微软很快开始着手开发下一代 Kinect。尽管如此,PrimeSense 的市场副总裁 Tal Dagan 并没有抱怨以前的合作伙伴,“事实上,微软选择继续投入 3D 的研发,并带来了通用的解决方案,并确保了 3D 以及 Kinect 今日的成功。我们仍然相信 PrimeSense 在市面上拥有最好、最先进的 3D 解决方案。”

很快,公司发布了世界上体积最小的 3D 传感器 Capri,它的分辨率是前代产品的 3 倍,而体型是前代的十分之一,环境光的检测性能是前代的 50 倍,可以在日光下工作。PrimeSense 希望 Carpri 能够被广泛采用,但阻力来自 OEM 厂商。

Maizels 拿起自己的 Lumia 920 比划着说,“世界渴望看到 ‘隐形的科技’。现在人们仍然需要将自己手指放在手机屏幕上。我们则有能力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忘记科技的存在。”

而这就是 PrimeSense 与 Kinect 结缘,后来又独立发展的故事。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