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eico design 看设计公司如何探索互联网

公司

2013-08-30 12:00

前不久,eico design 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段视频,描述了一款 BikingMate 的概念产品,通过它提供骑行记录和分享互动骑行的乐趣。不少人和我的第一感觉是,eico 要推出可穿戴设备吗?

但 eico 是一家从设计起家的公司,以对公业务见长,人们之所以认为 eico 会推出硬件产品,源于近几年 eico 逐渐褪去的设计标签,开始积极拓展互联网产品,变成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

实际上 BikingMate 并不是真实存在的项目,只是 eico 创意的挥洒。但 eico CEO 许士彦告诉我,不排除未来会和硬件公司合作推可穿戴设备。BikingMate 是一个缩影,代表着 eico 在互联网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爱范儿曾经在 2010 年 10 月份采访过 eico,那时候 eico 是行业内赫赫有名的设计团队,但真正让大众认识 eico 源于 Weico 的爆红,产品发布 3 天蹿升至 App Store 社交榜第一,是最好的微博客户端之一。

4

如今已经 3 年过去了,许士彦认为现在已经很难有条件去创造那样的奇迹。那时候恰逢 iPhone 4 发布 Retina 屏幕,设计的品质感很容易凸现出来,且微博的火爆,以及 App Store 榜单较为 “干净”,Weico 便乘势而起。如今 Weico 已经积累了 2000 多万用户,其中不乏一些明星用户。

外界很容易的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一家设计公司要去做互联网产品?许士彦给的理由很简单:贴近用户。

“以前给大公司做,总感觉与用户脱节,产品上线后我们很难获得用户对产品的第一手反馈,eico 想拥有自己的产品。”

对公的业务似乎总是隔靴搔痒,不够令人兴奋,而直面消费者无疑会更有意思,这或许和长期服务互联网公司有关。Weico 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让一家设计公司成功蜕变为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现在 eico 已经将 Weico 拆分成独立公司,与 eico 人数一样都保持在 30-40 人左右,其中一半是技术。

目前 Weico 收益并不大,收费版每天几百个下载,免费版有一些品牌合作广告。许士彦对这款产品的盈利并没有苛求,因为它极大的提升了 eico 的影响力,帮助推广其他的产品。

尽管微博有变 “水” 的嫌疑,但许士彦认为微博的价值还没挖掘出来,未来 Weico 会尝试一些内容的运营,增加产品的深度。

Weico 火爆后,eico 便一发不可收拾,接着推出了 Weico+、Weico Note 纹章笔记和 Weico GIF 等应用。通过 Weico 的品牌辐射,这些产品都获得了不错的下载量。其中的 Weico+ 是一款类似 Instagram 的图片分享应用,已经拥有 100 多万用户,包括蘑菇街、穷游网都开通了账号,是国内最活跃的移动图片分享应用之一。

在 Instagram 上线短视频功能之前,Weico+ 也加入了这一功能。对于 Instagram 与 Vine 之争,许士彦更支持前者,他认为短视频只是一个点缀功能,无法支撑独立的应用,它的大部分 Vine 好友只是发了一个测试视频便不再更新。相较于国外用户,国内用户更缺乏拍摄视频的耐心与网络环境,大部分视频还是围绕吃、自拍这类,分享的意义不大。

eico 的所有产品加起来,用户数量有 2000 多万的量级,按照互联网公司算,已经是不小的体量了。

对于以设计起家的 eico 而言,去做互联网创业,设计是优势,但运营、市场是短板。许士彦笑称这是甲乙方角色的转换,他现在的主要精力在 Weico 这边,对他来说来,要学习、看的东西比以前多得多。为了吸引更专业的人才,Weico 除了设计总监是来自 eico,其他都是从外部来的。

在设计与 Weico 业务之外,eico 经常会放出一些概念设计,比如概念冰箱 Project White,概念洗衣机 Project Halo,这也是 eico 让人感觉前卫的原因。有的时候,制作这些视频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厂商,有的时候则只是展现自己的创意。

许士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 eico 走在行业的前列,认为设计公司也需要不断创新。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这和 Weico 软件不同,硬件会更加复杂。

也许不久后,我们就能看到 eico 推出的可穿戴硬件设备,那时候 eico 的业务会更加多元化,这是一个设计公司探索互联网创业的故事。

下图是 eico 办公室图片:

2

1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科技,热血而沉着,极致而纯粹。努力做一个理想主义者。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