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传统媒体的改革——BBC News 的评论区

公司

2011-03-21 16:08

1922 年,大英帝国统治着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那一年,BBC 成立;十年后,BBC Empire Service 启动,开始向全球进行广播。

2011 年,联合王国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欧洲国家。但 BBC 依然是全世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广播公司,新闻内容覆盖 32 种语言。

BBC 现在的内容包罗万象,旗下最重要的品牌 BBC News 延续着数十年来传统而严肃的新闻报道形式,并且深受信任。每逢重特大事件发生之时,BBC News 的巨大影响力都显露无遗。2005 年伦敦爆炸案当天,BBC News 网站内容的点击量达到十亿次。也因此 BBC News 网站在尝试各种新鲜玩意儿的时候一直比较慎重。

纸媒时代,读者如果想在报纸上对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能通过信件、电子邮件发给媒体编辑,如果被编辑看中才会经过摘选刊载。很多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延续了这个传统,比如《卫报》网站的正式新闻(非站内博客)就不提供评论功能。在今天这个日益 SNS 化的世界,习惯在论坛、新媒体发表观点的读者难免会对此失望。

BBC News 网络版的新闻报道同样不提供评论区。2010 年 2 月,为了让网站读者有一个更宽松的发声渠道,BBC News 开设 “你来说(Have You Say)” 板块。每个 “你来说” 话题都是针对当前热点所提的一些问题,例如上周五的是针对利比亚停火所带来的影响而提的一系列问题。今年,BBC 决定更进一步。

有限的评论

BBC 社会化网络编辑 Alex Gubbay 上周宣布“你来说” 板块即将关闭,取而代之的是文章下方的评论区。新的评论区目前已经在少量文章下方进行试点。相对于大多数博客类媒体的评论区,BBC News 在功能方面进行了一些限制:

  • 必须注册,读者必须注册 BBC iD,不能匿名、通过开放式 ID 或者留邮箱地址评论。
  • 编辑选择,评论区默认不显示全部评论,只显示编辑之选(Editors Picks)。
  • 限定时间,BBC News 文章在发表一定时间(两三天)后就会冻结评论区。

BBC News Comment

注册是一个门槛,有了这个门槛可以过滤一部分不打算进行认真评论的人,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刷垃圾评论的行为。

大部分人去 BBC News 看新闻显然是因为他们认可这个新闻品牌。默认显示编辑之选则是为了保证 BBC 的价值输出——既然评论直接显示在文章页面,BBC 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过滤与引导。

BBC News 的编辑之选确实帮助读者过滤了有价值的信息,增强了评论的可读性。所带来的主要问题可能是挑选过程的负担。限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挑选工作的负担,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无聊的 BBS 式长时间你来我往的争吵。

BBC News 现在的评论形式应该说要比另一家引入评论系统的传统媒体——《华尔街时报》好,后者必须点击评论栏才能看到评论。也比 CNN 好,后者像博客一样直接显示全部评论(默认一次加载最新 25 条),CNN 的热点新闻评论经常过万,很难从中找到值得一读的内容,评论区失去存在意义。

好决策?

已经有媒体针对 BBC News 的新举措表示了担忧。比如 TNW 就认为很多完全不熟悉网络的读者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评论代表着 BBC 自己的观点,而且庞大的读者群意味着编辑之选会带来很大负担,因此对于 BBC News 这种级别的媒体品牌来说,评论功能可能并不合适。

关于前一点,巨大的 “Comments” 字样和编辑之选已经明确表明了评论的来源,相信这不会是很严重的问题。编辑之选的执行倒有可能真的成为大问题。以这篇开启评论区的文章为例。短短两天时间共有 403 条评论,编辑一共选了 3 条,全部来自前 20 条评论(第 10、第 11、 第 19),很难相信那位编辑真的看完了所有这 403 条。如果编辑只看前二三十条进行选择的话,编辑之选就形同虚设,大多数对评论有兴趣的人还是会去点 “全部评论”——过滤与引导不复存在。

博客、SNS 这类新媒体强调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互,是值得传统媒体学习的地方。BBC News 引入评论的初衷和所选择策略都不错,在保持权威性与引入互动方面有着不错的平衡。但最终的效果恐怕还是要看编辑在选择评论时是否能够尽责,这工作会非常繁重——如果一些真正的焦点话题开放评论,2 天评论上万也不奇怪。


by @Logoutx on Twitter and 微博 | 题图来自 Nick Jeffery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电子阅读、任何有趣的设备、IC 以及“历史的草稿”,相信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的结合正促成近百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