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删除的互联网

公司

2013-12-25 15:52

在大数据市场通常有这样一个前提,掌握的数据越多,才可能从数据中展开分析,从而指导产品研发;丰富的数据还是精准广告的必要前提,是许多免费网站的收入来源;互联网一切的价值都蕴含于海量的数据之中。

在硅谷,数据就是技术背后的神明,从来没有人担心拥有的数据过多。Gmail 就一直将邮件终身保存当作优势,它诞生之初,甚至没有 “删除” 的选项。

在互联网时代,“无法删除” 就是互联网的必然属性之一。

Snapchat 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这个开创了 “阅后即焚” 的模式移动应用第一次证明,好友分享的照片和文字没有必要永远保存,与保存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相比,删除它们同样有趣。

华尔街日报近日的一篇分析文章认为,尽管 Snapchat 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但它的勃兴却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社会正在孕育新的数据思考方式——图片和文本是否有必要永久保存在互联网之上?

与数据价值永存于互联网相对的,是这些数据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是海量数据存储带来的信息爆炸问题,信息爆炸一方面给数据存储和管理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信息冗杂和信息检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事实上,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往往夹杂着大量的冗余数据,而随着数据体量的无限增长,大量有用信息随着冗余信息一起丢失。

相对于信息传承的意义,数据永存给予普通人带来的隐私问题则更加实际。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那些缓存了你的数据但却不受你控制的服务器和设备,成为了情报机构、黑客和憎恨你的前男友或前女友的香饽饽。当你应聘工作、申请大学、结交朋友时,你多年前发布的不当内容都有可能给你带来麻烦。

Snapchat 让用户无须顾虑数据可能带来的后患问题。但倘若这种模式成为互联网的主流,那么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一个更加隐秘的社会,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将大大降低,人们难以检索到想要的信息,互联网衍生的巨大价值也难以传承下去。

所谓 “可以删除的互联网” 的取向当然不会主宰现有的互联网价值,但它引发了人们对互联网数据价值和弊端新的思考,同时有助于衍生出新的选择,用户可以在两个极端中随时变换,保存、删除或定时删除。

爱憎喜恶,多元价值下的互联网没有绝对的准则,而这本身就是互联网最大的价值。

题图来自: AnnieMacD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