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的公众?

2011-06-14 03:00

1990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Saul Bellow 在牛津大学做 Romanes Lectures,题为 “分心的公众”(The Distracted Public),痛斥在所谓信息时代,人们被大量无谓的信息分心,久而久之将可能使人失去集中心思的能力。Bellow 说道:

“What good is such a plethora of information? We have no use for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given by the New York Times. It simply poisons us!”
“如此过剩的信息有什么好处?《纽约时报》的大部分信息对我们毫无用处。只是在毒害我们!”

Web 2.0 之前 —— 被动的选择

从 1990 年至 21 世纪初,信息以迅猛的速度增长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信息爆炸”。在这段时期,确实出现了 Bellow 所谓的 “分心的公众” 的迹象,人们被海量的信息吞噬,电视、广播仍然强势,互联网开始风起云涌。

那时人们上网主要是浏览门户网站,直观感觉就是仅仅网站的首页就很长(现在一些门户网站依然如此),这似乎是在告诉你——你永远都读不完。

当然,就像看报纸一样,大概没有人真想读完报纸上的每篇报道。同样,大家在门户网站上也只是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即人们是在选择信息。但那时的选择是很被动的,只有在网站提供内容之后,人们才能在已有信息中进行选择。而每当出现新信息,就需要再 check 一遍,寻找感兴趣的内容。这种被动的选择繁冗而耗时。直到 Web 2.0 时代的到来。

Web 2.0 —— 更主动的选择

21 世纪初,随着博客、社交网络、Youtube 的流行,互联网进入了 Web 2.0 时代。Web 2.0 有诸多特性,比如 UGC,更平的世界,个性化等等。我想说的是 Web 2.0 带来了更主动的选择。

现在,你可以在 twitter 上 follow 感兴趣的推友,在 Google Reader 里订阅喜欢的博客。你可以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领域,同时屏蔽掉所有对你无用的资讯。而所有这些选择都是在信息产生之前完成的,你只需关注自己的 Timeline 和 unread items 就好了,不需要等到信息产生之后,再跑去 check 有没有感兴趣的内容。

这种更为主动的选择,不仅使人能够一次性地选择感兴趣的领域,而且能够得到最新资讯的实时推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Bellow 所说的 “分心的公众” 的现象,因为选择的必然是感兴趣的信息,同时你可以自由控制选择的信息源个数,使自己不被信息过载所累。

更主动的选择,这是在 Web 2.0 时代,使人摆脱 “分心的公众” 的途径之一。


题图来自:nobelprize.org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科技,电影,散文,不求甚解的知道分子。 信奉 less is more. 越不繁,越不凡。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