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视聊应用瞬间爆发,社交应用的新风向标?

公司

2014-08-01 16:58

一些八卦

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应用竞争从来没有这么有趣过。

7 月 28 日,一个在广州的团队以 “地球最快的聊天应用” 的口号在微信朋友圈公布了秒视(CatchChat)的新版本。而在它进入人们视野还不到 12 小时,以 Yo 红极一时的 Mobli 团队随即公布了界面极为相似的 MIRAGE。

四天后,被 Facebook 10 亿美金收购的 Instagram 加入 “最快的聊天软件” 阵营,发布了 BOLT。TapTalk 的 CEO Onno Faber 在获知 BOLT 的消息后,当即给 TechCrunch 的记者回复了一句话:“F*ck Retakes.”

秒视、MIRAGE 及 BOLT 都是属于国外目前称谓的 TapTalk Style 应用。它们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 “一键完成” 的交互创新——一键完成联系人指定,图片、视频的生成及发送。这种颠覆性的创新交互始于 TapTalk——该应用于 2014 年 4 月 初发布,属于阅后即焚应用,是一个地处柏林,远离硅谷团队的产品。这里,我们姑且定位它们为 “瞬时视聊” 应用

TapTalk 的 CEO Onno Faber 显然不会意识到,在它主打阅后即焚的视聊应用发布后,它真正的交互魅力会迅速被不同的团队(国内秒视团队、Yo 团队及巨头 Instagram)“致敬”:

在发布 MIRAGE 应用后,CEO 摩西·霍格(Moshe Hogeg)发布了一个完整的说明,坦陈所有的 UI 灵感来自于 TapTalk:

Yo,the UI of MIRAGE was 100% inspired by Taptalk, I do believe that small differences make a world of change.

H`]RQS7S7IX91OD`BFRVX36

这里有意思的是,霍格没有回避 100% “致敬” 问题,但是却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细微见周章(small differences make a world of change)。MIRAGE 在 TapTalk 的基础上,做了不少细节的完善及创新。但是,MIRAGE 还不是第一个迅速坐到这种新颖的社交应用牌桌上的产品——

秒视(CatchChat)和 MIRAGE 几乎同时进入人们视野,但其实秒视(CatchChat)早在 7 月初,已经发布了 1.0 版,在 MIRAGE 发布时,它已经做了三个版本的迭代。所以,更有意思的是,摩西·霍格(Moshe Hogeg)在 Twitter 上回复了 TapTalk 的 CEO Onno Faber,还专门坏坏地附上了 CatchChat 的官网链接。

这些迅速涌现的产品和八卦情景,让我想起 2009 年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 在对 Dropbox 创始人德鲁·豪斯顿(Drew Houston)提出 9 位数收购兼威胁的邀约:Dropbox 只是 “a feature, not a product”(只提供了一种功能,谈不上一项产品)。

一个如此直觉、自然的新的交互方式足以承载和体现出一个社交品类的趋势么?它是这些产品涌现的核心因素么?

让我们看看这些产品的对比:

tapcatchmiragebolt5

交流即内容

在我看来,真正有魅力的,不是产品的交互方式或者功能,而是这种视聊产品因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所体现的沟通形态。

Yo 毫无疑问是一个最主要的证明,在人们嘲笑它无聊和可笑的时候,Yo 很快拿到了先知先觉的投资者的第一笔融资。一个简单得连用户系统都还没有完善,耗时 8 小时作出来的试手产品(Hey,它依然不会是乔布斯眼中的 “产品”,而是 “功能”),估值达到了 1000 万美元。

它甚至不需要证明,不过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给它做了另外一个意义上的背书。

在 Facebook Q2 财务电会议上,扎克伯格说:

“I’m so excited about messaging.”
“There are only so many photos you’re going to want to share with friends — there’s just a lot more people want to express.”

图片分享就那么些,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表达——扎克伯格目前显然对消息类应用更为感兴趣,Facebook 出了 POKE,Slingshot,还有 Facebook Messenger 应用,后者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 2 亿。而所收购的 WhatsApp 也刚刚突破 5 亿用户大关。

发迹于 PC 时代的 Facebook,其核心商业逻辑在于个人状态和图片的分享。而对移动终端最主流的消息应用的注目,无疑才真正体现了扎克伯格对 Facebook 在移动互联网新的理解。

如影随形的同在

人们为什么需要社交应用?

这是一个几乎成为陈词滥调的问题,不过在我看来,无论文字聊天、阅后即焚,还是实时视频,所有的社交应用都是在还原现实生活。在社交应用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呈现了不同的形态——有时是因为场景,有时是因为基础设施,有时,是因为文化。更核心的,是因为人性。

男性用户有时很难理解女性用户对于美化类应用的热衷。在 AppSolution 曾经推送的一条关于美腿应用的微信(唉!腿这么长,也是有些惆怅)录得阅读数近 10 万次。我们也时常会看到微信上各种打着个性测试或是竞争类的轻游戏不断刷屏——无论是什么年龄和职业,人总是因为其人而存在,虚拟的移动社交,最终反馈的还是现实需求和存在。

PC 时代,也许是人们容易沉浸在眼前屏幕丰富内容的专注中,少见应付各种 “即时沟通” 的焦虑。而在随身的移动终端,推送的提醒却让时间和注意力的碎片化成为常态。

Yo 在一个恰当是时机,摸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节奏——即时性、碎片化,无所不在的移动终端,无时不刻的分享愿望,无所遁形的同在冲动。随身的设备和排解社交孤独的欲望,已经让 Yo! 这种诸如生活中戳你一下,打个眼神这样的行为都能成为上瘾的 “行为”。

社会化及交流的意义,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解除人们的孤独感——关注让我们存在,爱让我们上瘾。瞬时视聊应用更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么?

秒视创始人周楷雯告诉我们,一个朋友在使用秒视后发了一段文字给他,“Real, live, Instant,一键啊,这是我爱它的理由!”。而另外一些朋友则不断催促他完善更方便的好友和分组管理。不过,在测试阶段,他发现更多人喜欢他突然加上的一个展现朋友位置天气的细节。

秒视并没有和 SnapChat、MIRAGE、Slingshot 一样去侧重阅后即焚。相反,它更多强调了群体交流,在一篇对比几个相似产品问答中,知乎网友说 “CatchChat 有消息群发功能,非常棒,多人群选的滑动的交互效果惊艳”——这也许正是周楷雯更希望秒视所能解决的社交问题:“我们是希望营造一种亲朋、同事之间的同在感,我们希望让世界如影随形。”

简单至上,大象无形

它会如何在后续的发展中保持产品的吸引力?这位 90 后的年轻人对社交产品有独特理解,他此前开发了 Piner(社交规划),Coinsman(比特币实时报价),还有一款未上线的基于 LBS 的社交应用 Catch。

“用更简单和直接的方式。”,瞬时视聊应用的形式,在于简单和直觉;本质,在于情感。

在我最近阅读的一本名为《简约至上》的书中,我留意到了一段文字,这是一个因简单、直接而获得爆发性增长的产品的评价:

它们简单易用,因此能为大众所接受;它们值得信赖,因此会赢得用户;它们适应性强,因此总会发展出别具一格的应用方式。

移动互联网领域,在这个苹果公司 2007 年才用真正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引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和传奇仍然鲜活不止。无论你是否是惊讶于这种瞬时视聊应用的爆发,新的交互和交流方式已经来临,它所带来的改变,很快就会让我们更多人感同身受。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信奉科技和潮流的可能,相信激情和坚持的力量。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