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的圈子:信息处理方式的再思考

公司

2011-07-02 11:04

相信许多朋友已经开始玩 Google+ 了,初看上去,Google+ 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甚至很像 Facebook。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来看看 Google+ 的一个重要概念:圈子。

Google+ 的圈子是什么?

当你将某个人加到圈子之后,你将接受他公开发布的信息和在本圈子发布的信息(他在其它圈子发布的信息你是接受不道的,比如他在自己的 “家人” 圈子发了一些图片,你是看不到的),同时,你公开发布的信息和在圈子里发表的信息,圈子的所有人都有能够接受到,前提是他们将你也归入了圈子。

圈子的传播范围不等于传播的实现。也就是说,你的圈子仍然是单向的跟随,圈子中那些人能接收到你的信息,取决于你是否也在对方的圈子里。

圈子的两个层次

圈子其实有两个层次:圈子是对信息流的管理;圈子是对信息流范围的控制。

先看第一个层次:信息流的管理。

Facebook 强调真实的人际关系,信息流的接收是双向的,因此需要确认。我要接收某个人的信息,必须经过他的批准,这就限制了信息源的范围;

Twitter 强调的是信息的传播,信息流的接收是单向的,因此一般不需要确认。如果我要接受某个人的信息,直接 fo 他就可以,不用经过他的批准(这里暂不考虑对方将 Tweet 封闭的情况)。

Twitter 的方式在处理信息接收的时候显然更友好, 用户在 Twitter 上很容易接收一些有影响的人的信息。因为这些人的信息一般是公开的。

但友好也是有弊端的,信息发布者无法准确管理特定信息的传播范围。比如我发布了一条关于电影的 Tweet,而我的跟随者里面很多人不喜欢看电影,这条信息对于他们就是毫无意义的,但是由于是跟随者的关系,他们还是无奈的接收了。

由于信息流缺乏目的性,Twitter 更像是一场喃喃自语。Twitter 强调的公开分享和快速传播,造成了信息过载和缺乏交流。

试想,如果我的这条信息在 Facebook 上,由于都是熟悉的朋友,这条信息很可能引起更多的共鸣。

那么 Google+ 的圈子好在哪里呢?

首先,你想要接收某个人的信息,直接把他拉进你的一个圈子就可以,无需经过他的同意。这类似于 Twitter。因此,圈子在信息接收的处理上是很友好的。

那么,如何处理信息过载呢?Twitter 的处理方式是列表。你可以建立一些列表,将自己的跟随者加到不同的列表里面。

在信息接收的管理上,圈子跟列表很像,但是,圈子是一开始就有了,在你每次增加信息源的时候,都需要把他们放进圈子里,这意味着你对信息源的管理是从开始使用就一直在进行的,相比 Twitter 的亡羊补牢自然稍胜一筹。另外,你会发现,更换某个人所在圈子很容易,在他发布的信息右上角有个标签,显示他所在的圈子,你可以随时更换他的圈子。

现在我们看第二个层次,圈子能够更好的控制信息的发布范围,更好的保护隐私,提升信息的反馈。

Twitter 的默认设置中,你发布的信息对所有人是公开的,因此你无法控制信息的传播范围。那些打哈欠和闲聊不控制也无所谓,有些信息的公开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英国的一位小伙子由于在 Twitter 上发泄愤怒遭到警察踹门就是一个闹大了的例子。

如果你想控制,可以将信息封闭化,这样做使你看起来很不友好,失去许多交友的机会。而且你也无法更好的控制信息传播的范围,Twitter 上的列表只是一个信息接收的管理,而不是信息发布的范围控制。

而圈子则可以做到最灵活的控制,同时不会显得你很封闭。你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某条信息发布到特定的一个或几个圈子。比如,我有一条信息,是发给家人的,这条信息没有必要公开发布,很简单,我直接发到 “家人” 这个圈子就好了。一般的信息可以公开或在 “你的圈子” 里发布,特殊的信息可以在特定的圈子里发布。

一、圈子一开始就是有隐私控制的。Google+ 不存在信息的全部公开或全部封闭的问题,具体信息的控制权完全在使用者自己手上。这比 Twitter 的隐私控制显然好多了。

二、圈子会促进信息的更多反馈。圈子的存在使得信息的发布有了更明确的目的地。这样大量无需公开发布的信息就被封闭在了小圈子里,对于信息过载是一个过滤,另一方面,由于圈子本身有比较明确的归类,信息的反馈会更有效。比如,如果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完全可以建一个 “书友 “的圈子,由于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是你定义的 “书友”,因此你的信息可能得到更多的反馈。

当然,一切有利必有弊。Twitter 的信息过度分享能够促进信息的快速流动,而圈子的存在难免使许多信息被分割在各个小圈子之内,而且带来了选择上的一些麻烦,这也是为了解决信息过载和有效输出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