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e:一个另类的社区 App 发展样本

公司

2014-10-27 08:46

Same 是一个慢热型的应用,你得有足够的耐心。

初识 Same 的人,大都会被其简洁的设计所小小惊艳到。不过严格来说,Same 的初期使用门槛是有些偏高的,很难讲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说站在用户都是小白用户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某种高冷装的应用。即使对我这个 80 大叔(相较于 same 的主流用户),豆瓣粉来说,第一次用 Same 的时候也是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过,只要你愿意发布一张照片,很快通知栏里的点赞红心,会瞬时培养你对这个社区的心有灵犀,你会惊讶于社区的活跃度。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Same 开始把你带进了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

豆瓣的未及转身

谈这类 App,离不开参照物豆瓣。豆瓣未及转身的背后,留下一批文艺青年、90 后待圈养。在社交或者社区领域,说某某 App 很像 “移动版的豆瓣”,这句话本身就说明了豆瓣在移动端的尴尬地位。如今豆瓣俨然已有了大叔级别的感觉,在移动端的缓慢挪动,让众多中小型开发团队以兴趣为主打方向的社区或者社交 App 有了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回首豆瓣得以在 PC 时代成功的关键,百度给其带来的流量是重中之重,而搜索引的带量又来自于其本身所产生的优质丰富的长文内容。作为豆瓣社区能够崛起的两大关键因素之一,优质、涉猎广泛、兴趣为主的攻略、评测、心灵鸡汤功不可没。而文字是所有这些内容载体的主要表现形式。

这自然引出下一个话题,信息结构、关系链以及互动性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是怎样的?陌生人的社交中,起点都是从孤独感来解决的,因此有了陌陌求勾(yue)搭(pao)的需求,当然还有 Same 中的自言自语、无聊耍废的自 High 需求。两种不同的应用,殊途同归。但显然,前者会来得更加直接快速,后者更加婉约慢热。

长篇优质文已死,请让我自 High

Same 在推广自己的时候,打着无粉丝、无评论、无关系链的卖点。
但是细细来看,这三个点,可能更偏向于市场噱头(尽管市场反响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除了第一个无粉丝的设计属实外,后面两个其实是废话。虽然无评论,但是有私信,而在 Same 的产品设计中,私信即评论。关系链的话,确实是没有的,因为本来就是陌生人,一开始当然是没有关系链的。但是,无关系链不等于产品设计的时候没有融进关系链这一核心元素。而从产品中的聊天功能来看,至少 same 在产品设计中多少是预留了这一块的东西。只是现阶段还没有到可以大谈关系链的时候。

而在我看来,这款产品真正引起我注意倒是以下两点:

  • 信息的价值取向改变,导致信息面临重构:长文高质的内容已死,能引起互动的碎碎念和图片才是王道。而如果信息的价值取向面临着改变的话,也就意味着信息从获取、组织、消费都面临着重构。例如,载体从文字变为了图片,输入方式从键盘变为了相机,使用场景从固定地点任意时间,变成了任意地点任意时间,以及内容的推荐机制,机器该如何判断哪些只有只言片语的连文章都称不上的内容会是你喜欢感兴趣的东西呢?
  • 评论即私信,导致社区和社交产品面临着重构:评论和私信界限的模糊,是否是社交产品和社群产品之间的桥梁?这一问题的关键其实取决于这种需求究竟是一种创新还是伪需求?相较于微信的熟人关系(线下真实世界已经存在)和陌陌的 LBS(认识附近的人),same 的这种产品形态是为数不多的第三类探索方向。它没有利用手机与生俱来的 LBS 特性(PC 所不具备的),而是去挖掘手机在内容获取、展现度和随时随地方面的特质。这一探索是否会成功?会不会最后也加上了 LBS 了呢?让我们静观其变。呵呵。

unnamed

图:Same 有着不错的留存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840023/answer/29161037

在前面谈到的两点中,第一个点关乎眼前,第二个点则涉及未来。Same 如果要从一个风格化的产品发展成现象级的产品,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在未来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树洞型 App 的风险外,其很大的一个风险点可能恰恰在于其最大的特色——评论即私信,因为你很难界定他到底是社交类(偏向陌陌)还是社区类(偏向豆瓣)产品。在我很多次和别人介绍这款产品的时候,都穷于词汇和别人描述介绍这款产品的特性。对于产品的使用者来说,这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混淆。从实际的个人体验来看,评论即私信在初期由于好奇心驱动,会使用的较频繁,但是时间一长也就回复了潜水的状态。

纵观 Same 在各版本迭代中的历程来看,也不是没有发生摇摆的(例如之前引入微博的反向关系链的功能)。因此,如果让 Same 来选的话,也许先做好一个社区产品是基础。后面的,就看这个团队能做到什么地步了。

“入口” 不在,适应用户心情的 “卡位” 才是关键

Nice 的周首在一篇访谈中谈到:“我很喜欢球鞋,但我的微信好友里面可能懂鞋的都不到十分之一,发出来的东西得不到互动。”

同样的一张美食照片,老大不小的人在朋友圈晒就是装逼和卖萌,但是在兴趣小组中,就变成了分享和交流。内容本身并没有变,但是看的人不一样了。从这一点来看,Same 和 Nice 是深度了解用户的心里的,用户要的是分享,而且是无负担的分享,还必须是无负担有互动的分享。

韩寒说,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不断的说话,尽管很多话重复了很多遍,下次心情波动,依然会絮絮叨叨生活中的诸多事情,琐碎,重复,不值一提。看看 Same 中的频道,“想你的时候会拍云 “,一张张都是对着天空的照片,你就会明白用户们的心情是有多么的细腻和相似。一天中的心情有难过,有开心,然后习惯性的解锁划开手机的那个时刻,你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 App 会是哪一个?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