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风起双井——一个 90 后投资人的入行前夜

公司

2015-08-14 16:11

我的多年朋友石同学,最近加入了一家老牌美元基金,作为一个新晋 90 后投资人有诸多感触,写了这一篇现场纪录型的感想,当一个截面看看这个时代还挺有意思。文章在下面,我的话在文后。

一.

落地北京,给一些北漂的老朋友们发微信,说我来北京工作了。

“约起!”

90% 的人第一句话回复这个。

“我也不在 XX(老东家)干了。”

70% 的人第二句回复这个。

“刚到一家创业公司,做 XX 的。”

60% 的人第三句话回复这个。

首都群众竟如此积极响应李总号召,把我吓的合不拢腿,心想,北京真是来对了。

来之前我就从一个二房东网站上租下一间房,统一装修,app 签约,白条付款,客服说,现在租房得抢,你要看好了就先准备好钱,等房源在网上放出来,谁付钱快就归谁。吓得我老老实实守着时间去刷 app,比抢红包都来劲,怕 WiFi 不稳定还直接用 4G,房子也没实地走走就匆匆付了款。当然,我确实也一直信任创业公司的服务,毕竟在这个阶段,他们还是坚信自己有『专注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的情怀。

房子在双井,朋友截个图给我看,说在百度搜 “双井”,联想词里就有性都:“东京说猥琐男多,中关村笑了;阿姆斯特丹说是性都,双井笑了。” 朋友说,你是不是有老鼠掉米缸的感觉?欲哭无泪,只能庆幸自己没租去苹果社区,还是多亏网站的租房管家十分委婉的劝告:“那个小区有点儿太艺术。”

网站的管家已经等在小区门口,执意帮我拎着箱子。在香港时的一位师兄告诉我,对于生活,他信奉的就是『把一天装进一个包里,把一年装进一个箱子里』,我对这句颇有逼格的话深以为然,几个城市搬来搬去,就只拎着一件行李。小区里各家送外卖送生鲜送便利商品的电动车不时呼啸而过,统一着装,派头十足,电梯间分众的楼宇广告滚动播放某二手车交易网站、某代驾 app 和某旅游网站的广告。 想起在上海时,一位广告代理公司的朋友跟我吐槽,说现在地铁广告贵得离谱,也就刚融了钱的创业公司才能买得起。

管家带我简单参观完房间,热情的提醒我,很快网站会打电话回访,满意的话记得给个好评哟。合租的兄弟也闻声来打招呼。

“哥们儿你刚毕业?做哪行的?”

“对,” 我说,“搞风险投资的,投资创业企业。”

“哟,90 后投资人啊!托你们的福,洗了一个月的车,每次注册一家,全都一块钱。”

我陪着他哈哈大笑,

“算我请的,你不用客气。”

二.

其实,不太喜欢被贴个 90 后投资人的标签,让人觉得我只是看社交和二次元的,所以就也蓄起了胡子。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同龄人成为投资人,基本各家机构都有个当家小鲜肉,如果这些机构只期望招来的年轻人去投什么 “90 后的东西”,他们很快就要失望的发现,这群小鲜肉对所谓 90 后其实也什么都不懂(当然至少比申银万国那篇讲非主流的报告靠谱),然后领悟到,90 后的共性就是没有共性。

当然,也有一种走粗犷路线的投机机构,他们并不指望自己挑项目的眼光挣钱,就像牛市里买股票,反正也是闭着眼睛投,招些 90 后年轻人精力旺盛还省了不少工资。

年轻投资人所能看的,绝非仅是 “90 后的东西”,时代变化太快,伴随网络长大的 90 后一代人,自然更容易理解这个时代。实习时的老大有次对我感慨:小石,时代真的变了。90 年代我在美国读书,那时候一张电影票 5 美元,而且进了影院不查票,各个厅随你呆,看哪场都没人管,中国留学生结伴去,一泡就是一整天。回到国内,不打折的电影票基本要 10 美元,比美国还贵,网上的盗版又很猖獗,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行业怎么可能发展好呢?但就在上个月,中国市场电影票房第一次超越美国,我很震惊,虽然事实就是这样,我还是不能理解。

china cinema

现实就是,勤奋和聪明或许都难克服代际的差异,也无法让人从那几种固有的思维启发式里跳脱出来。

三.

坦诚的说,作为 90 后,我在入行前还是很怂的,觉得投资人全是人精,那种全方位碾压自己的老油条。

但实习不久我就发现,即使到这个行业,自己也还算是聪明人,时不时还会被一些投资人和创业者蠢的目瞪口呆。前些年摘了果子的 PE,生意做不下去的老板,互联网暴发新贵,没兴趣继承家业的二代们,还有各路莫名其妙发了家的人,纷纷投身大潮,对创业者挥舞着自个儿的钞票。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自己孩子帮忙申请的 Apple ID,30% 的人不会翻墙,10% 的人每逢刷屏就盛赞社会化营销,5% 的人还觉得比特币无比新奇。如今的饭局上,带着自己投了天使的年轻人,远比带着貌美女秘书的逼格高,莫非就是传说中的 Smart is the new sexy?

世纪初那场互联网泡沫中全身而退的安迪·凯斯勒在回忆录《华尔街的肉》里说,作为行业的新人,你首先要领悟自己从事的其实是娱乐业。做 VC 这行,其实很痛苦,创业者坐在面前,你明知道这事儿不靠谱,还不能太打击他,这么多创业活动聚会天天搞,你明知道是浪费时间,还是得去凑热闹。

WTF

四.

拉着一位对互联网不怎么感冒的朋友去了传说中的中关村创业大街。这条街,宽约十米,长约百米,路边卖互联网煎饼的店小哥在收银机边无聊的刷着手机,正午的太阳让整条街没什么生气。

3Wcoffee

躲进 3W 里喝了一杯 50 块的总理同款咖啡,虽然很甜,全是泡沫。杯子上写是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可能摆在桌子上,会让人特来劲。

以下为本文作者补充内容

创业潮福利

两年前和一个上海创业者聊天的时候,他非常兴奋地讲最近发展良好,都 “可以在地铁站放广告了”,俨然将其视为公司上轨道的证明。当时我们还讨论了下他那个时尚项目在地铁站放广告有多大转换率。谁知道时代一变,现在地铁广告快成创业公司们融资后烧钱的专利了。

关于创业潮福利,一年前曾有篇流传挺广的《I Have Apps Doing Everything For Me》,讲述作者搬到旧金山后用 App 完成所有事的经历。现在看来北京居民不仅可以拥有相同体验,还出场自带大量补贴福利(补贴之盛连纯为赚补贴的刷单都是产业了, 挺有意思的),偶尔还有走在路上被人拦下来死活要送体验卷的遭遇。

当然,文中提到 “情怀” 和 “1 元洗车” 等都会逐渐消失,但至少在这一段时期里,作为普通人的你简直活在一个人人贴心事事便宜的嘉年华里。

90 后视野

作者的老大可能没有提,国内电影票不打折卖 10 美元,但打完折/团购后不到 5 美元还附赠爆米花汽水卷(又一种福利)。

文中那句 “难克服代际的差异” 在上一版中曾经被删了,后来又被加了回来。的确是非常残忍的实话。理论上,让一个中年人抱着 “年轻人喜欢” 的观点看小时代或者 EXO 的视频十几遍,肯定能分析出一些原因一套逻辑,甚至觉得自己也毫无代沟地喜欢上了。但这无法解决一开始思维方式和观念就完全不同的问题。

那篇神奇的非主流报告作为理解 90/95 后的参考可能脑洞太大,但借此让年轻人反过来揣测中年人眼中的 “年轻人” 还挺有价值的。

圈子 &安迪·凯斯勒 &泡沫

作为一个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兼科技爱好者,行业蠢人那段比较理想化。不同人来当然是为了回报,不是因为了解或者喜欢。就像前几年浙江人涌到香港买房,“是为了炒钱不是因为香港”(这是当时香港中介对我说的话)一样。

我在很早前某篇荐书中推荐过安迪·凯斯勒。他还写过本介绍自己离开投行后作为投资人感悟的《慧眼挑金》(繁中版),虽然例子和一些计算方法都比较过时——当时有个正在崛起的台湾企业叫台积电,但过程很有意思。实际上互联网业者看正文中提到的那本《华尔街的肉》可能会有点尴尬,里面被作者点名讽刺的某位人士前段时间已经晋升为女皇了。

最后一段的咖啡在本文前后五个版本中(此版本算最好的)都没有被删除。好吧,的确很甜,全是泡沫,一杯拿情怀卖到 50 块。诚如常被国内创业者引用的马云所说,“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但是你既然都已经决定要走这条路了,晚上喝一杯咖啡可能可以撑久一点,边喝边看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 可能可以撑更久一点。信者没准得救呢。

其他

文章标题是我改的,欢迎各位直接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 和石同学交流。

 

 

题图来自:allworldtown

配图来自:QUARTZwriting wintersoffercal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运营公众号“钛点”,关注有效的科技营销和有趣的商业模式。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