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破坏文物的 ISIS,我们可以将文物放进虚拟世界

公司

2015-12-01 15:31

对于将恐怖主义展示提升到另一个境界的 ISIS 来说,随意屠戮人命都不算什么,更不要提毁坏各种文化遗迹了。由于 ISIS 的存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文化遗迹已经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无论是出于吸引关注,亦或是通过走私文物来获取资金,这部分文化的流失依旧让人痛心。

一群以保护这些文化为目标的人随即站了出来,他们有一个非常贴切的绰号——数字化 “遗迹保护者(Monuments Men)”

Monuments Men 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二战时,美军中一只小分队全部由学习过历史文化的士兵组成,他们的唯一目的是从纳粹手上追回被盗的艺术品,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也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

现下的这群数字化 “遗迹保护者” 就不是动用武力了,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将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建筑保存下来,避免毁坏之后消逝在人类的记忆中。

但很多重要的文物正在遭受损坏,例如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境内成千上万的历史遗迹。它们正在受到时间,环境,自然灾害,最重要的是战争的侵蚀。而且 ISIS 的出现大大加速了这个过程,很多时候一个星期就有非常多古迹被破坏的视频被上传到 Youtube 上面。

这一群人想试图挽救这些遗迹和建筑

isismonumentcyart1

CyArt 可以说是这一群 “遗迹保护者” 的大本营,其创始人就是一名美籍伊拉克人,他在世界上第一款便携式三维扫描仪的发明和推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出售了公司之后,他开始专注于用激光扫描技术来记录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个看法似乎已经引起了相当的关注:超过 250 个大使,政府官员,专家,以及来自 35 个国家的积极分子参加了今年 CyArk 在柏林的年度会议。

在上个月的 CyArk 发布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前负责人,弗朗西斯科·巴达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介绍目前正遭受毁坏历史估计。整个展示过程就像没有结束一样,从公元前 79 年的耶路撒冷的圣殿,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对克鲁尼修道院的毁坏,二战期间对考文垂,德累斯顿这样城市的彻底破坏。巴达兰表示:

“早在 ISIS 出现之前,对于文化的破坏已经存在。但因为世界上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对于文化的破坏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因为战争是盲目的!”

在专家和与会者还有一个共识:我们以前和现在对于保护这些历史遗迹的努力并不够。而且除了空袭和地面摧毁文化遗迹之外,恐怖分子还学会了抢劫。具体数量不详的古代艺术品流入了黑市,这也是 ISIS 除了石油之外,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其实全球性的文物保护制度也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和国际刑警合作来进行文物古迹的保护,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ISIS 在偷盗文物之后,还会掩盖其踪迹,最终的结果是文化彻底流失。

利用科技真的能够挽救这一切?

CyArk 对于各种高科技工具来者不拒,包括:3D 扫描仪,各种大小的无人机,360 度的摄像头,3D 打印机,智能软件和虚拟现实系统设备。 CyArk 的成员之一,Ross Davison 这样表示:

“五年前,为了保持机器正常运行,我们不得不用柴油发动机。扫描器一天能够运行 10 次提供一千万像素的资料。而现在一个使用电池的手持设备就能够实现 100 亿像素的扫描,而且是每秒。最新的技术甚至能够通过算法来数字还原已经被摧毁的废墟。”


通过 260 张不同角度照片生成的叙利亚城堡模型。

当然,目前的最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这些器材装备的价格还是比较昂贵,想要及时处理大量的遗迹根本应付不过来。在这一点上他们已经想出了一个叫做 “摄影测量” 的方法,主要利用图形分析技术,通过结合一系列不同人拍摄的照片来重新塑造出三维的物体。这种方式能够在更隐蔽的条件下将遗迹记录下来。

在伊拉克的摩苏尔,他们就大胆的采用了互联网众包的模式,让许多用户通过手机直接上传他们自己的照片。他们甚至还会直接利用 Flickr 里面的照片,照片越多他们就越容易建立起即将消失的建筑的模型。


通过网络图片重新生成摩苏尔博物馆中的 Nirgul 板。

CyArt 对于采集的数据保护也非常小心,硬盘里的数据最终都会被刻录在金质的记忆体上,以确保有最稳定的物理特性。这些记忆体还会被保存在一个地下 60 米的掩体中,具体的方位很少人知道。

也许你会问,这样宝贵的数据掌握在一家私营组织手上真的可靠么?巴达兰表示:

“我们都是这个任务的一部分,当然有一个前提:数据必须保持公开,并且每一个人都能够访问。”

仅仅记录也不够,还有展现

在 CyArt 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的同时,也已经有公司开始着手将这些 3D 模型导入到完整的虚拟现实环境中。专门从事 “虚拟旅游” 的 Realities.io 就是其中之一,创始人 David Fürsterwalder 表示:

“我们需要把那些地方起死回生,而不是仅仅保护他们。我相信,我们站在一个 VR 革命的边缘。”

当然这也有一个问题,这些虚拟的模型是不是会取代遗迹本身的文化价值呢?如果你在虚拟环境中走过一个遗迹,是否能够等同于真正走过呢?但毫无疑问,对于那些即将消失的,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宝贵见证的遗迹急需要这种技术,因为那正是人类存在的证明之一。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