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拿 “圣母” 当贬义词用!

公司

2015-12-23 14:30

圣母婊、莲花娼,当了婊子立牌坊。

作为公司的中年人,看到这网络热词编成的顺口溜我满头雾水。向同事请教后了解了一二,又上百度知乎看了看各路大神的解释。越研究越发现有趣,网络语境下的 “圣母”,绝对不是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例如说,扎克伯格 12 月宣布裸捐时,就有网友评论 “哪都有圣母心泛滥的”,以示不以为然。又比如说,每到玉林狗肉节就有爱狗人士抗议,总会看到诸如 “一群圣母癌” 的抨击评论。

看使用的语境,圣母,显然不是在指代那个感应怀孕、产下耶稣的圣母玛利亚(下文中的 “圣母” 皆为网络用语,取贬义)。狂搜一番 “圣母”、“圣母病” 等关键词,网友给出了丰富多彩的答案,马伯庸的微博上有张很火的图片:

maboyong

不论历史正确性,这是个很好的图例,真圣母伟大而牺牲自己,圣母病自诩伟大而牺牲别人。贴吧友人的解释更加详细:

圣母指过分善良,遇到困难或面对敌人、迫害者常不顾事实与现实的困难、不顾人的正常心理,只一味抢占道德制高点,在站在道德高峰上用圣母光环普照人间的人。世间丑恶、阴暗的藏匿者和守护者,只承认事物美好的一面,否认丑恶的存在,当有人指出阴暗面时,会马上站出来进行否认,甚至加以攻击。

定义很清晰了:自己去做伟大的事并自我牺牲即真圣母,喊出伟大的口号让别人去牺牲即圣母病。与圣母病类似,还有 “圣母癌”、“白莲花”、“圣母婊” 等类似词汇。若把定义稍稍拔高一点,圣母病=伪善。

伪善者是可恨的,网友高举 “圣母病” 这把利剑将许多伪善者砍得体无完肤,但有时也会造成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前不久天津爆炸惨剧发生后,各路善款和物资陆续送达天津,这时有人想起了一件事儿——这么大的惨剧,首富马云是不是该干点啥?

vG0T-fxfxray5589361

这一刻,仿佛是陈胜、吴广以及多次农民起义中出现过的 “均贫富” 理念不小心穿越了。一次次社会热点新闻,引来一波波反圣母主义者在评论区开炮。很快,圣母这个词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抹黑,从一个圣洁的宗教偶像变成了遭全网唾弃的大反派,堪称近代网络史的一大壮举。

然而故事才说了一半,先打个岔。圣母一词的涵义更迭固然跌宕,但放眼我国文学史,这类案例并不鲜见,语文老师说这叫 “古今异义词”。好比 “卑鄙” 一词,古今涵义颇有不同: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 “卑” 是指地位低下,“鄙” 是指知识浅陋。

所以,在古代,贫困人家一个不爱学习的少年,是一个卑鄙之人。要是赶上国运不济,大半个国家都是卑鄙之人。某些朝代摊上一个昏君,不断遭到邻国进犯,民不聊生——整个一卑鄙之国。现在卑鄙就不是这个意思了,如今我们用它来形容品德,哪怕地位再高、学识再渊博的人,也可以是卑鄙之徒。

跟 “卑鄙” 一样,“圣母” 也在短暂的时间里经历了网络版的古今异义演变,目前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最开始是宗教偶像,然后变成讽刺伪善,再变成了怀疑论者的口头禅。如今人们在喷圣母时,早已偏离了抨击伪善的初衷,变成了恶性的猜忌以及压力的发泄,重点是还不自知。

趋势愈演愈烈,只要是做了点好事,有那么点无私的样子,有那么点宽容博爱,总会在评论区迎来 “圣母病” 的骂声。例子太多不赘述,刷刷手机上的新闻软件,评论区一定有惊喜在等你。

各大新闻网站的评论区都逃不过一种命运,一旦一个词火了,就会被引申出更广泛的涵义,然后是滥用、疲劳、死亡。究其原因,明白真意与不明真意的人,为博得些许关注,都在社交网络上麻木地发着,就像被 “流行” 上了发条的木偶玩具。

强烈提倡不要再把 “圣母” 当贬义词用,也不要让它再以网络词义出现在任何地方。无论是抨击伪善还是发泄情绪,别为痛恨假慈悲而选择当真小人。想想看,目前 “圣母” 的炮火轰炸下,多少正确的声音无法被传走了样?轰炸伪善,炸对了很爽,但也没啥真正的好处,最多不过心情愉悦当晚加个菜。炸错了的话,或许会让一个善良的人灰心,一群善良的人沉默。这一定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世界。

最可怕的,不是喷子的嘴炮,而是好人的沉默。

题图:霍芬顿邮报 插图:新浪微博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还有什么比无趣更可怕?网友说:无知。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