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产品,消费者是不是偏爱 “性价比”?

公司

2016-01-27 11:16

我们可能会买一台 5000 多人民币的 iPhone 但觉得还可以接受,但一旦将这个价位落到其他品牌上可能会变成另外一种想法了。

你凭什么这么贵?卖得出去么?

无论是 2015 年并没有展开拳脚的年度旗舰,靠千元级手机、杀手价格级的周边产品支撑市场的小米;还是魅族曾似自我否定的 2015 新产品线阵容;又或是看似 “否定初心” 的锤子科技坚果手机;他们的这些低价高性价比产品似乎都产生了比以往旗舰机更强劲的影响力。

特别是 2015 年的价格战让市场乱成一锅粥。

无论是中国硬件厂商乱像之不赚钱狂推产品,还是发布会上被秒杀了几百遍的苹果 iPhone 手机让消费者是非难辨,甚至是前段时间被曝光的联发科被小米弄得是哭着数钱还是哭着不数钱的惊人论调。

不过在相反的一些主打 “情怀、思想” 的产品上,也算是有一些先行者。比如此生 “不想白白爱过自行车” 的 700Bike 张向东、经历 10 个月研发带来了四款精品自行车——后街、美术馆、百花、银河。

定位年轻一族,加入一些元素提升产品定位,立志做很酷、不追随的 “两轮特斯拉” 的小牛电动车

希望改变行业规则,产品硬件、UI 追求细节、工匠精神、天生骄傲企业文化下的锤子科技

不过我发现他们似乎也有一些共通性,有时候产品力并不一定能反应在市场表现上。

在一些消费者熟悉的领域,选择某一款产品的理性原因可能在产品的综合表现。而在一些不熟悉的领域,这些因果关系就可能变成了价格、功能、理念、创始人等单一需求。

我们知道,产品经历设计研发制造、宣传推广布道、产品营销服务等多方面,多环节环环相扣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产品形态。

对于目前的大众用户而言,这种形态就表现在:手机够不够好用,服务够不够好,最后能不能认同你这个价格。当人们有了一定的消费基础之后,可能会变为:理解不理解你这种产品思想,是否符合我特定的需求,或只是购机体验是不是足够愉悦?

我前段时间跟一位创业者聊天,他说:

并不能否定高性价比产品给一些消费者带来了实惠,让用户体验到这些产品的功能;但中国也需要一些更好的、更能代表中国制造的产品,市场是存在的,这需要引导消费者,需要创业者的眼光和极客精神。

“我们出去跟美国运营商沟通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聊到这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中国人如此在意性价比?当时我听了挺生气的,我说你们这些富六代、富七代从来没有穷过,如果穷过是可以理解的。我是 1972 年出生的,没有赶上饿肚子,但是赶上了多年的营养不良。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太像,但是我非常理解。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是这样简单的道理。” 罗永浩在 GIF 2016 上这样讲

不仅是 “因为穷”,当消费者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也许考虑产品的角度会变为性价比、产品理念、服务甚至是综合产品力。这点就跟外国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拿性价比作为选购的主要权重一样。

很多时候,“性价比” 已经变成了一个伪命题,低价低质不能代表性价比,高价高质也可以称为高性价比,产品功能得匹配用户需求,消费理念还得结合自身经济素质。

其实也很好理解,那些有很多 “闲钱” 的明星粉丝现在也不会偏爱性价比的嘛。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