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阿里 2 亿美元收购,豌豆荚迎来生命中的第三个转折点

公司

2016-07-02 18:14

国内 Android 生态缺少了 Google Play 的存在,于是应用分发市场照例又成为了 BAT 买买买的主战场之一。

多家门户网站和自媒体人今天相继爆料称阿里计划作价 2 亿美元收购豌豆荚,尽管阿里巴巴对此不予置评,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也回应称 “我并未听说”,但从舆论来看这一传言已经有了非常高的可信度,就等阿里和豌豆荚的最终宣布验证消息真假。

豌豆荚乃是国内应用分发市场的老手,成立于 Android 1.x 时代的 2009 年,几乎见证了 Android 在中国从萌芽到普及的全过程。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图片来自:wikimedia

和腾讯应用宝、360 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等含着金汤匙出生,在成长中尽显壕气的应用市场不同,豌豆荚这一路以来暂时还没有寄居于大型互联网公司之下。没有大金主的庇护使得豌豆荚既经历了 2010-2012 年初称霸第三方应用分发市场的半壁江山,也因为百度 360 腾讯包夹以及曾经的 “上传用户数据” 传言等原因,市场份额下跌至 2015 年的 9.81%。

互联网巨头的争夺并没有完全占据这个市场的生存空间,尽管豌豆荚如今已经没有了如此辉煌的市场份额,但它也比安卓市场、安智市场等同为独立阵营的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活得滋润,还推出了整合 300 多种应用内容,好评如潮的 “豌豆荚一览”。

豌豆荚之所以在缝隙中存活下来,离不开公司发展中遇见的三个转折点。

轻松、好玩,让用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这是豌豆荚联合创始人之一王俊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想名字时迸发出来的点子,也奠定了豌豆荚日后相对 “小而美” 的特性。

rdn_539594914f3f0

(图片来自:凤凰科技

王俊煜曾就职于 Google 从事用户体验设计的工作,也是因为 Google,王俊煜预见了第一个贵人——李开复。

在豌豆荚创立的同年,李开复在北京开设了创新工场,瞄准了那些希望借互联网热潮走向创业之路的年轻人,豌豆荚就是创新工场最早被曝光的创业项目。王俊煜在 2010 年 4 月加入豌豆荚,也算是赶了个 “早班车”。

1347554130813420i7

(图片来自:艾媒网

2011 年 1 月份,豌豆荚从创新工场 “毕业”,正式踏入了互联网这片红海。上线 10 个月达到 100 万安装量,又用了 8 个月上升到 1000 万,整体呈指数型增长。到 2012 年初接受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时,豌豆荚 Windows 版的装机量已经超过 2503.9 万,日活跃用户数(DAU)过百万。豌豆荚还借自己的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扶持了同为创新工场出身的应用汇,后者在 2012 年 2 月融资 4 千万元人民币。

不过 “小而美” 的发展也给豌豆荚的变现带来了一些问题,他们并没有急于在应用中塞入各种各样的推广、广告,而是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搜索功能,让豌豆荚成为用户获取 App 的网络入口。当时的豌豆荚 CEO 周利民认为豌豆荚不只是一个应用商店,而是方便用户搜索应用的渠道,所以搜索成为了豌豆荚的长处。在创业邦的报道中,王俊煜表示豌豆荚从 2010 年就已经决定了要做移动内容搜索。

在获得了 2500 万用户后,豌豆荚的开发重心又转移至用户需求的深度开发。

王俊煜自己也注意到了豌豆荚可能会遇见的危机,在接受《商界评论》杂志采访时他承认

其实不知道最终的收入是怎样的构成,但我们觉得目前的产品形态不是最有爆发力的形态。

确实,对外想要和巨头拼产品和技术,对内想通过全员持股留住员工的豌豆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势必会遇到互联网巨头不计成本的阻击。当时豌豆荚遇见的内部管理问题也加剧了巅峰后的衰落。

360 周鸿祎曾经对王俊煜说道:

像你们这些书生,在中国做互联网是不行的。你们做的事太阳春白雪了,是打不了仗的,生存不下去。

2013 年 7 月,百度 19 亿美元收购 91 无线;2013 年 11 月,360 高管在解读当年第三季度财报时透露将加大手机 Android 应用商店方面的发展力度,保持 “第一名” 的领先优势;2014 年 1 月,腾讯宣布整合多款应用分发产品,全力推广 “应用宝”,以 “全平台、PC 流量移动化、社交化” 的思维做应用分发…… 总的来说,这些互联网巨头既能喊出震耳欲聋的口号,也能用豌豆荚无法企及的金钱力量扭转市场趋势,豌豆荚的下滑已成不可避免的未来。

c7586a00cd60eb8e9cf1ccaadf421375.jpg!heading

(图片来自:36 氪

2014 年初腾讯 COO 任宇昕透露称百度、360 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38% 和 28%,豌豆荚以 15% 名列第三,而腾讯应用宝已经达到了 12%。

不过互联网每天都充满着变数,2014 年 1 月,第二位 “贵人” 给豌豆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JAPAN-TELECOMMUNICATION-COMPANY-EARNINGS-SOFTBANK

(孙正义,图片来自:竺道

2014 年 1 月 13 日,豌豆荚宣布获得软银领投,A 轮融资投资方 DCM 及创新工场跟投的 1.2 亿美元融资。根据腾讯科技的报道,软银选择豌豆荚与自身在全球 TMT 领域的布局有很大关系,当时软银希望能将豌豆荚与这些产品对接。

虽然经历了下跌,但当时豌豆荚数据依然非常可观:

  • 3 亿用户;
  • 收录超过 100 万不重复应用;
  • 手机装机量超 2 亿;
  • 视频搜索累计用户超 1000 万。

在互联网行业里,一家公司在初创期成长的方式会给日后多年的发展定下难以颠覆的基调。在获得软银的 1.2 亿美元融资后,豌豆荚仍然没有像土豪竞争对手一样烧钱推广,而是把这笔钱用在了包括研发、开发者和品牌建设在内的 3 个方面:

  1. 产品技术研发,使用户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2. 加强品牌建设,当前豌豆荚在中高端品牌覆盖较好,但在低端用户覆盖不足,需扩大用户范围;
  3. 加强和产业链生态合作,最大化开发者利益。

市场份额的下滑对于一家独立应用分发平台而言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或许只代表着它在市场上的地位回归常态。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少成为头条,却能出其不意给用户一些新鲜感的豌豆荚,比如豌豆荚一览、豌豆荚 Smart 锁屏、豌豆荚轻桌面。

王俊煜后来曾表达了自己对于豌豆荚转型的一些看法,他认为

现在(2014)的豌豆荚像 97 年的 Yahoo!。移动互联网刚起步,用户也不知道智能手机到底能做什么,所以需要应用分发平台给用户推荐各种 app。

豌豆荚正在从 97 年的 Yahoo!向 99 年的 Google 转变。Yahoo!是一个网站,而 Google 跳过了站点(website)把一个个网页(page)连接起来,注重直接的信息、内容消费。目前移动互联网的 app 把信息隔离、分散了,像大海里的鱼缸,豌豆荚想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串联起来。

就这样,豌豆荚以独立分发平台的定位在一条独特的道路上又走过了两年,直至今天传言称被阿里收购。

yuyongfu

(俞永福)

据目前已有的消息,软银将在豌豆荚完全并入阿里后退出,豌豆荚在阿里内部将向俞永福汇报,而俞永福作为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同时还兼任高德集团总裁与阿里网络营销平台 “阿里妈妈” 总裁,相信豌豆荚最终很有可能会与俞永福掌管的这些资源结合。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无人机、汽车,探讨商业模式和科技产品与社会的结合。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