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Kindle 之 “浅”

特稿

2012-04-05 13:33

乔布斯曾这样揶揄 Kindle:“不管产品是好是坏,现实是人们不再读书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报道,亚马逊(Amazon)仅去年 12 月份就售出约 400 万台 Kindle 设备。Kindle 的大卖也证明了无论基于何种目的,阅读都是不会消失的。

不过,貌似繁华的背后,当然不是读与不读的问题,而是读 “深” 与读 “浅” 的问题。当人们开始欢呼雀跃 Kindle 拯救了阅读,当你曾经的书柜已经布满灰尘,沉醉于滋润情绪的玩物中,我们已然忘却了慰藉灵魂。

阅读的深与浅

阅读的深浅没有明确的界定,相对于细细品味、思索和感悟的深层次阅读,所谓的 “浅阅读” 一般是浏览式、随意性和碎片化的阅读。如果说深阅读是汲取精神养料,那么浅阅读则是无意义的进食。

需要强调的是,决定阅读的层次更多在于读者本身,读者的自身素质和阅读心境永远是决定阅读效果的首要因素。但是,诸如 Kindle 这样的阅读器受制于产品特性,可能会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主体,或多或少地强化了 “浅阅读” 的倾向。

便捷也是种 “廉价”

与普通资源一样,信息资源的价值同样与其 “稀缺程度” 相关。数字化生存的空间下,信息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相较于纸质书,Kindle Books 的书籍无疑有更大的优惠,此外 One-Click + 推送也让购买方式更加便捷。

当用户不再选择去书店精心挑选一本书,取而代之的是搜索下载一本所谓的 “Personal Documents” 时,书籍的价值可能在读者心中已经大打折扣了,而重要性的降低往往意味着不良阅读情绪的产生,这样的阅读是难以激发读者思考、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的。

大容量与 “选择的压力”

亚马逊曾公布这样一个数据:当用户购买了阅读器之后,他们的购书籍是以前的 3.3 倍。如上所述,这正是信息易得的结果。

Kindle 的出现让读者阅读的需求得到过量的满足,看似优势的背后是什么?——“选择的压力”,信息会消耗掉接受者的注意力:当你面对一本书时,你只需做出读或不读的选择,而当你湮没在书海之中,你甚至不知从何读起。Kindle 用户似乎很喜欢坐拥书城的快感,乐此不疲地 “充实” 着它。打开你的 Kindle,看看里面已经塞了多少本?

“大容量” 意味着你手中的 Kindle 不再是一本书,它可能是一个书架甚至一个阅览室。基于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下的高效观念,这种 “选择的压力”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阅读体验,因此,片面强调阅读速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浅层面阅读就不奇怪了,尽管这种 “高效” 会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感官快感。

除了 “选择的压力”,“大容量” 还可能造成 “选择的多样”——读者同时推进着两三本书的阅读进程,而这种跳跃式的阅读与传统的线性阅读的体验是迥异的。

便携与消遣

Kindle 小巧的外形与轻薄设计使其成为不少人随身携带的物品,阅读的地域环境得以拓宽,公交车上、地铁上……不同于如阅览室、书店、家等传统阅读场所,嘈杂与喧嚣的环境可能会对阅读体验造成巨大的干扰。

此外,短时间内频繁地切换不同的阅读场所会导致阅读 “割裂化”,就好像一个完整的电影情节被电视广告分拆成若干段,高潮部分往往紧接着 “广告回来请继续收看”。而内容的割裂隐匿着思考的割裂,当一段精彩绝伦的句子让你感喟万千回味无穷时……哦,我得下车了。

无可替代的人文潜藏

你可以称赞 Kindle 外观之美,却无法否认它仍然是工业设计下的产物。精美的装帧设计,触手可及的质感,折叠和弯曲造就的贴合——永远是纸质书的标签。就文字而言,尽管 Kindle 的显示效果已经极为出色了,但就视觉感受而言,它还不至于好到让人无法分辨两者的差异。

一本巴掌大小的散文诗集,抑或一张报纸大小的画册,纸媒介总能给人更多的感官享受,而附着在阅读过程中的人文潜藏,让书籍仿佛也更加耐人寻味。

在 Kindle 等 “类书” 无限接近纸质书的阅读体验之前,我总是难以想象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手捧一台 Kindle 诵读圣经。

 

阳春三月,一个慵懒的闲暇午后,独坐于窗棂前,沏一杯香茗,手捧一卷书,“清风不识字”,满面淡墨书香而来。

 

题图来自 Flickr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