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磨一剑,支付宝的医疗服务到底做得怎样了?

公司

2017-05-10 08:30

“互联网+医疗” 的风口已经吹了好几年了,但在热闹了两年后,从 2016 年开始,移动医疗行业逐渐趋于沉寂。然而,阿里却选择在这个时候入场。5 月 9 日,支付宝正式宣布推出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平台。

进入支付宝首页,在 “更多” 栏目的 “便民服务” 项里,就可以找到这项名为 “医疗服务” 的功能。除了整合支付宝已有的挂号就诊等服务,用户通过该平台还可以获取健康咨询、健康资讯、母婴服务、健康金融等 15 项健康管理服务。

事实上,支付宝对移动医疗的布局早在几年前便开始了。2014 年 5 月 28 日,支付宝推出了 “未来医院计划”,对医疗机构开放自己平台上的支付及金融解决方案、云计算能力、安全风控能力等。上线即将满三周年之际,支付宝在互联网领域的医疗服务上又有何进展?

支付宝在医疗领域做了哪些事?

根据支付宝的计划,“未来医院” 将分为 3 个阶级:第一阶段是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服务,即实现挂号、候诊、院内导航等基础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第二阶段包括了电子处方、就近药物配送、转诊、医保等环节,志在激活整个社会医疗生态;第三阶段将结合阿里的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能力,与可穿戴设备厂商、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合作,搭建健康管理平台。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支付宝的医疗计划已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比如从去年开始,深圳市的数家医院就已经支持了医保的移动支付;进入 2017 年以来,江苏镇江、浙江嘉兴等地也陆续开通了该服务,就连陕西的药店也已经开始试点社保卡的移动支付了。

“先诊疗后付费” 的服务已经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实施,芝麻分 650 分以上的用户申请开通后,即可免除所有排队付费环节,直接挂号、诊疗、检查、拿药,无需支付即可离院。这不仅可以免去患者排队之苦,也大幅度削减了医院挂号、收费窗口的工作量,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

大数据也在支付宝的 “未来医院” 有所应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 “防黄牛模型”,就是基于支付宝的大数据平台开发而成。利用支付宝 4.5 亿的实名认证用户信息,加上对用户身份信息、行为特征和关系网络的比对和挖掘,可以有效识别出黄牛身份,为医院建立 “黑名单” 库。

支付宝表示,一旦被识别为黄牛,用户不仅无法实施挂号、占号等行为,在其他使用场景中其行为也会受到限制。

通过三年的试运行,在没有对外大力推广的情况下,“未来医院计划” 取得的效果还不错:目前已经有超过 1500 家公立医院加入,累计使用人次超过 3 亿,平均节省患者 60% 的就诊时间。

而一站式的健康服务平台的推出,意味着支付宝 “未来医院” 第三阶段也开始试水。

为什么支付宝要做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行业已不似两年前那般热闹,抱着想要通过 “互联网+医疗” 模式解决中国医疗痛点的初创企业,不少已经黯然退场,剩下的少数企业也是举步维艰。移动医疗会是一门好生意吗?人们真的需要一个装在手机里的医院吗?至少手握大数据的阿里是这么看的。

支付宝 2016 年的全民对账单数据显示:保健品购买的用户数比 2015 年减少了 4.6% ,户外装备购买的笔数增长了 24.7%,健身的热潮正在席卷全国。在支付宝看来,这两年大火的 “消费升级” 概念,其实也是人们转变健康观念的体现。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2015 年的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 2.22 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 16.5%,而慢性病患者更是超过了 2.6 亿,针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医养服务也会是支付宝医疗服务发展的重点。

不同于其他移动医疗服务提供方,支付宝强调了自己的平台身份,所有的医疗健康服务及内容均来源于合作伙伴和医疗机构,恒生芸泰是平台唯一的共建方。

据蚂蚁金服创新及智能服务部总经理王博透露,平台上的合作伙伴已经达到 15 家,来自于医疗细分服务的各个领域,而支付宝则 “专注做平台”。

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关系紧张,中国医疗行业的难题由来已久,或许短期内支付宝凭一己之力也很难改变现状,但有人为此而努力,总归是件好事。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