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 Spark 测评:剥开概念的华丽大衣,看看 Spark 是否货真价实

评测

2017-06-04 23:41

有没有在知乎上看过《如何评价 DJI 大疆创新的小型无人机「晓」Spark?》这个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这个在 Spark 发布之后紧贴热点上线的提问,很好地成为了舆论助推 Spark 关注度跃升的好媒介,毕竟无论是无人机玩家,还是一些媒体、专业工程师,都对 Spark 的主要卖点之一手势识别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可以认为,在 Spark 真正交付给消费者之前,其手势识别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功能。

果真如此么?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在 Spark 出现之前,很多大厂、小厂都推出了支持手势操控的自拍无人机,就连向来重视「专业性」的大疆,也在 Mavic Pro 里加入了手势操控的功能。然而在实际体验中我们能很明显的发现,几乎所有的自拍无人机,在使用手势操控时都有若干大小问题,导致我们不敢真的放下手机自由飞翔。

所以,这篇 Spark 测评的主题非常简单,就是想看看 Spark 的实际控制体验,距离宣传片和发布会的宣传究竟有多少差距。

关于大疆 Spark 的 13 个问题

便捷不仅体现在体型,还事关操控方式

Spark 是大疆现在最便携的航拍无人机,一机三电池加上泡沫盒跟充电管家,一套下来重量不及一台精灵 4 单机,一个小背包就能轻松装完。

Spark 没有采用可折叠的机臂设计是个遗憾,不过这也减少了 Spark 的活动部件数量,飞机更加耐摔。

Spark 颠覆了以往所有大疆无人机的飞前准备工作,只要从包里把飞机取出来拿在手上,开机后双击电源键识别人脸,就能把 Spark 飞到天上,小巧的身形配合流畅的控制,Spark 真的很便携。

一些细节值得称赞

从设计成本的角度考虑,现在已经拥有 Mavic、精灵、Inspire 的大疆完全可以把已经成熟的设计杂糅起来,用来设计新的飞机,Spark 就是这样的例子。

总的来说 Spark 是一个全新的设计,但仔细观摩,又可以发现一些似曾相识的部位。

(桨叶和电机,基本上就是 Mavic Pro 的缩小版)

(两轴云台是 Inspire 2 FPV 镜头的放大版)

(双色机身的外壳质感跟 Mavic Pro 一脉相承)

我个人非常喜欢 Spark 几个细节。一是云台上方 3D 传感系统,一个小小的功能模块让 Spark 的正面看上去非常饱满,把 Spark 的玩法介绍给别人的时候也不怕区分不了应该对着哪里做手势。

第二个就是 Spark 的散热。虽然机身很紧凑,也不像 Mavic Pro 那样可以在飞机底下弄个金属散热片,Spark 只在顶部彩壳下面设计了一个类似于笔记本电脑散热风扇的散热通道,冷风进去热风出来,这个散热效果还是不错的,即使在烈日下连续飞到没电,也不会觉得电池和飞机本体太烫手。

桨叶保护罩也是个亮点。这点我在开箱文章中也简单提到了,四个桨叶保护罩不需要通过任何的螺丝连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开放式卡扣,安装上去之后牢固程度一点也不比那些要用螺丝的差。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改变,自拍无人机需要桨叶保护罩,而过于复杂的安装方法只会让新手懒于拆装,没法降低出现意外伤害的风险。

可惜 Spark 标配盒子没地方收纳保护罩,所以桨叶保护罩得和充电器一样另外保管。

最后,Spark 还有一个隐藏得非常深的改进——充电管家。以往大疆的充电管家虽然能同时插好几块电池,但是只能按顺序给电池充电,而 Spark 的电池管家可以同时给多块电池充电,总充电时间大幅缩短。我们手上的两块电池只要 1 个小时左右就能充满电,大疆官方数据显示充电管家可以在 85 分钟内充满三块电池。

真相大揭秘一:25 秒就能起飞拍照?

没有遥控器的好处是便携,缺点是开机连接手机的准备时间太长,之前测评零度 DOBBY 的时候,就经历过开机 8 分钟都没能成功起飞的尴尬。

同样是要通过手机 Wi-Fi 连接飞机,大疆就很自信地在官网中宣传自己能 “快速启动”:

开机后 25 秒内准备就绪,放上手掌开启人脸检测,解锁后自动升空,随时为你拍照。

先说一个真实的使用案例。

端午节前,爱范儿(微信号:ifanr)一众氪金足球老将下班后去踢球,结束后例行拍个合照。当我们把一台 iPhone 交给球场老板帮忙拍照的同时,我也拿出了 Spark。利用他们站队摆 POSE 的时间,我控制 Spark 掌上起飞。最后,无需刻意等待无人机准备就绪,我们就在地面和天上同时拍了一张合照。

整个起飞流程一气呵成,很流畅。那么 Spark 真的能够 25 秒起飞么?我们还没试过真的在 25 秒内把飞机飞上天,不过平均下来从开机到起飞的时间在 26 秒左右。

如果算上打开手机,通过 Wi-Fi 连接飞机的时间,这一套准备工作做完也不到 1 分钟,非常快。

再说一个逆天的事实,亲测 Spark 在晚上几乎一片黑的地方也能检测到人脸并正常起飞,不过晚上最好还是踏踏实实放地上起飞吧。

真相大揭秘二:手机没电,手掌也能当遥控器?

手势操控是自拍无人机的老概念了,所以 Spark 有这些个功能不足为奇,大疆在 Mavic Pro 发布的时候就曾经试水过手势自拍,效果也还行。

手势控制的功能在 Spark 这里得到了彻底的升级,从只能在 Mavic Pro 上控制拍照,到可以控制 Spark 的飞行、拍照、降落、视觉跟随,可见其实没有遥控器和手机,Spark 也有用武之地。

不急着看 Spark 的手势操控效果,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支持 Spark「看见」我们手势的硬件基础。

Spark 正面配备了两个摄像头,一个航拍相机负责拍照拍视频,真正能够感知到我们存在的,是位于航拍相机上方 1 厘米处的 3D 传感系统,更具体来说,是 3D 传感系统里面的「深度摄像头」。

深度摄像头的「深度」意思是这个摄像头不仅能够看见一个物体,还能配合红外线传感器识别这个物体跟自己的距离,所以尽管 Spark 没有双目视觉传感器,也能够完成精确的避障、跟踪、室内定位等功能,甚至还可以在漆黑的夜晚正常避障,虽然避障效果没有白天那么好,但是同样的环境下双目视觉可没法避障。

(一个搭载了深度摄像头的手机可以精确识别用户的双手,图片来自:Android Headlines

图像有了,Spark 还需要一个性能足够强的处理器、算法,将这些图像转化成飞机飞行的控制信号。大疆表示 Spark 内置了一个「24 核高性能计算单元」,至于这个计算单元的具体构成,大疆没有细说。

熟悉大疆精灵系列无人机的朋友可能还有印象,精灵 4 刚发布时,芯片制造商 Movidius 宣布精灵 4 使用了他们的 Myriad 2 视觉处理单元。去年 9 月份被英特尔收购后,Movidius 与大疆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得以延续,而 Spark 上所用的视觉处理单元,仍然是 Movidius 的 Myriad 2。双方的合作可谓是在算法和硬件上实现了强强联手。

(Movidius CEO)

看懂了 Spark 手掌操控的原理,提高掌控 Spark 的精确度也就不难了。目前 Spark 支持 3 种掌控动作:飞行、远离和降落。

经过多日体验,爱范儿(微信号:ifanr)认为 Spark 的掌控精度不错,可用性极高,经过一次固件升级后,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足以放下遥控器和手机,只用手掌控制 Spark 在我们身边飞行。

你要问我愿不愿意从此放弃遥控器?不可能的,目前只有摇杆的精确度和灵敏度能够满足「人机一体」的需要,对于拍大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体验。

真相大揭秘三:掌控飞行没问题,那手势识别呢?

我之所以没把掌控飞行笼统地概括为 “手势操控”,是因为手势操控和掌控飞行在 Spark 上并不是一样的概念。

上面说过,掌控需要确保 3D 传感系统能够识别到手掌,但是这个系统只能识别到最远 5 米的物体,也就是说,我们在使用视觉识别、手势识别功能的时候,起作用的其实并不是 3D 传感系统。

所以手势操控的好坏与否,现在取决于两轴云台上的摄像头跟处理器的配合效果。

经历了 Mavic Pro 期间的不断调校,Spark 的手势操控功能和精度都不错,举高双手可以让飞机跟随自己或者从远处回到自己跟前。

除了好的一面,我们也遇到了 Spark 的 bug,比如…… 从飞机到手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没有过一次成功的手势拍照,手势远离的触发率也不高。我们这台 Spark 可能是个特例,因为其他的 Spark 工程机都能够手势拍照。另外,DJI GO 4 无法在手势识别模式中摄像,只能拍照,这也使得举高双手自动跟随这个功能有点鸡肋,只是好玩和方便拍照取景。

(手势模式只能拍照,不能录像)

爱范儿(微信号:ifanr)认为,Spark 的硬件想要实现官网宣传的那些功能,完全没问题,但是目前大疆给 Spark 开发的视觉识别算法可能还有点不足,需要通过多次软件更新修复这些 Bug。

真相大揭秘四:有了视觉识别就不用学飞行?

说完了手势识别,再来看看 Spark 其余的视觉识别效果如何。首先登场的,当然是 Spark 的独创功能——一键短片。

没发过朋友圈的航拍,那就等于没飞,「一键短片」基本上就是一个为朋友圈而生的功能,毕竟四个拍摄模式最终都会生成一个 10 秒的小视频:

那么,一键短片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呢?

答案是肯定的,除了冲天和渐远之外,螺旋和环绕飞行都对飞手的操控能力有挺高的要求。而一键短片的出现相当于让无人机新人刚上手就能拍到有大片效果的小视频,是个非常友好的功能。

不过受限于硬件设计,一键短片也有一些小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螺旋」和「环绕」。由于 Spark 的两轴云台没有航向轴的防抖,所以在执行「螺旋」和「环绕」两个需要飞机不断调整航向的拍摄功能时,就能明显地感觉到画面生硬地晃动,这种晃动在视频自动加速至 10 秒时更加明显,视频质量其实其实还不错,只是肯定会和理想的效果有差距。

如果你是高手,那你可能会对一键短片不屑一顾,但是想要愉快的自拍,肯定也少不了用上视觉跟随。有了精灵系列和 Mavic Pro 的积淀,Spark 的视觉跟随质量有保证。

有没有硬伤?当然有,航向轴的抖动前面已经说过,飞机在跟随过程中的飞行、云台俯仰也略显生硬,不过考虑到手机操控时不太容易控制云台俯仰,视觉跟随的拍摄效果还是要比手动控制好一点。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飞机的飞行速度,我已经在 DJI GO 4 里将飞行速度调到最快,走路跟随没问题,但是想要骑车、跑步的时候跟随,没有遥控器的话 Spark 的飞行速度可能有点捉急。这或许是因为 Spark 的 3D 传感系统只能探测最远 5 米的障碍物吧,只能慢一点飞防止跟随的时候不小心撞树上。

总的来说,Spark 的视觉识别功能不会让飞手的操控能力没有用武之地,想拍大片,仍然得手动操控遥控器。但如果只有个手机,也没有那么好的操控水平,用视觉识别功能拍点小视频也是挺不错的。

真相大揭秘五:Spark 的画质好么?

光说拍照的话,满分 100 分我能给 Spark 120 分。

照片锐度、宽容度这些问题不用多说,画质没问题。但是夜景就几乎糊得没法用了……

最令我满意的特点之一,就是终于把 1/2.3 英寸 CMOS 的严重偏色问题调了过来,将 Spark 样张和 Mavic Pro 对比一下就懂:

(Mavic Pro 样张,偏黄又偏红)

(Spark 样张,颜色比较正常)

相比之下 Mavic 的颜色偏得不成样子了……

画质好、颜色正,那还只能让 Spark 拿个满分,剩下的 20 分在哪儿?

虽然 Spark 的摄像头等效焦距只有 25mm,但是得益于 DJI GO 4 新开发的广角功能,Spark 能够拍出比等效焦距 16mm 还要广的画面。这些超广角照片的合成都是通过 DJI GO 手机客户端完成的。

放大图片之后就能发现,DJI GO 4 的合成算法不错,素材衔接处没有明显的违和感,边缘畸变也更像是一个超广角镜头拍出来的照片。

(横竖都能拍)

不过这些超广角原片也有些问题——视角太广导致边畸变太严重,所以建议大家在 DJI GO 合成了超广角照片之后,手动裁剪一下再分享出去。

(原图)

(后期成品)

另一个不错的拍照功能就是传说中的「景深模式」,由于 Spark 的红外线测距理论上会比智能手机常用的双摄像头更加精确,所以 Spark 的景深渲染也应该更好。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而且 DJI GO 4 还支持「先拍照,后对焦」,在照片列表里选择需要对焦和虚化的地方,使用体验不错。

不过老问题依然有,大疆这套算法在聚焦的物体边缘仍然无法有一个自然的过渡,而且一般来说哪怕用上 2.8 的光圈,25mm 的镜头也没不可能有这样的虚化效果,大家在调整虚化等级时记得悠着点,过犹不及啊。

照片没问题,视频又如何?

老实说比起照片,我认为 Spark 的视频拍摄画质还行,但整体性能不怎么样,最高 1080P 30fps 的拍摄能力在大疆的航拍相机里算是很一般了,毕竟我自己的精灵 3 Advanced 都能拍 1080P 60fps。

大疆 Spark 无人机航拍视频样片

不过经过参数对比之后,我们发现 Spark 的 CMOS 很有可能就是 Mavic Pro 那块,既然如此那 4K 分辨率究竟去哪儿了?云台可能知道答案。

由于 Spark 的两轴云台没有航向轴的防抖,所以飞机航向轴一点抖动都会体现在视频里。不要以为无人机只有前后左右上下的抖动,航向轴的抖动只是不太明显,在拍照模式下仔细观察画面就明白。

当我们把飞机从拍照模式切换到视频模式之后,就会发现航向轴的抖动消失了!有些人看到这里应该懂我在说啥,Spark 之所以只能拍 1080P,其实是因为大疆把一部分分辨率用来做了电子防抖,也就是所谓的「UltraSmooth」,所以拍视频的稳定性虽然跟三轴云台还有一点差距,但是也够用了。

至于 30fps,爱范儿(微信号:ifanr)猜测这是因为 30fps 在暗光环境下能够有更明亮的画面,可能是考虑到业余消费级用户不一定了解,所以大疆把帧率限制在了 30fps。

真相大揭秘 X:你们关心的问题答案都在这里

一、Spark 限飞么?

Spark 虽然小,但重量也不止 250g 了,所以管理上和更大的精灵系列、Mavic Pro 没有区别,该限飞还限飞,限飞区域请自行上大疆官网查询

二、续航时间?充电速度快么?没电会返航么?

从满电到剩余 4% 电量强制降落,只悬停不移动,期间有微风,不安装桨叶保护罩从掌上起飞,爱范儿(微信号:ifanr)测得的极限续航时间为 13 分 57 秒,但因为日常飞行肯定需要消耗比纯悬停更多的电量,而且要在剩余电量大于 20% 时降落以保护电芯,所以实际的飞行时间能达到 10 分钟就不错了。

除了用电池管家充电,Spark 还可以用 Micro USB 接口充电,这个充电时间长一点。经过爱范儿(微信号:ifanr)实测,使用大疆原厂充电器 1 个半小时左右基本可以完全充满,速度还是挺快的。大疆工程师表示这个充电器其实就是 DJI Goggles 那款,两者通用。

Spark 的电池电量为 16.87Wh,高于 iPhone 7 Plus 的 11.1Wh,所以想用移动电源给它充电,很容易就把移动电源的电量吃光,充电时机器的发热量也非常惊人。

大疆方面表示 Spark 支持 QC3.0 快充,其他移动电源仅支持 5V/2A 慢速充电。

飞机在剩余电量仅够返航时会自主返航,但是不是返航到我们手掌上,而是返回到起飞时设定的初始返航点。所以如果想在船上起飞,记得不要依赖飞机自主返航,否则就掉水里了。

三、Mavic Pro 和 Spark 怎么选?入门买精灵 3 还是 Spark?

这两个飞机对应的使用场景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想用无人机拍风光照,那一定要买 Mavic Pro。

如果你只想用不一样的视角自拍,也没打算钻研无人机飞行技巧,Spark 够玩了。

想买 Spark,请务必购买 4599 元的全能套装,遥控器的操作体验比手机强太多,信号强度也更有保证。不过全能套装的两块电池数量距离「爽飞」还有一些差距,所以免不了根据自己的需求再添置备用电池。根据我自己带着 Spark 出游的经验,4 块电池应该是比较理想的配置。

(Spark 全能套装包装清单)

至于入门机的话,真要从 P3 和 Spark 里面选,我们也得选 Spark。哪怕是最新的精灵 3 SE,都是不具备视觉识别功能的上一代大疆航拍无人机,现在买精灵 3 就像是在 9 月份新款 iPhone 发布之后买 iPhone 6s,不划算。

无论是 Spark 还是更高级的 Mavic Pro、精灵 4,视觉识别功能都非常值得拥有。

四、抗风能力如何?

Spark 太小太轻,抗风能力不太好,南方的一点微风都能让 Spark 在空中出现让人不放心的抖动,想像精灵和 Mavic Pro 一样在海风中飞行是很难了。

五、有效控制距离究竟是多远?

很多读者在爱范儿(微信号:ifanr)微信和开箱文章中求证控制距离,然而我们真的没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回复,因为手势操控的时候飞机最远只能飞离我们 3 米,使用手机控制的话 DJI GO 4 将飞机高度限定在 50 米,距离限定为 80 米,低于官方宣传的 100 米且无法修改限飞距离。

因为没有遥控器,所以我们也无法求证最远 2 公里控制范围是否真实。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 80 米的限飞距离看起来不太起眼,但是在当下使用手机 Wi-Fi 操控的一众无人机里,能放心在这个距离内飞行的飞机非常罕见。我们分别在广州 TIT 创意园、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南门、香港万宜水库测试了飞行距离,无论是 Wi-Fi 信号干扰严重的 TIT 创意园,抑或是几乎没有干扰的香港万宜水库,都能轻松飞抵 80 米开外。

Spark 飞行距离的限制逻辑非常有意思,这里限定的「80 米」其实是飞机离返航点的最大距离,并不是飞机跟主控手机的距离,所以哪怕拿着手机让 Spark 自动跟随,在飞了一段路程之后也不能继续往前飞了。

目前可以确认的是,只要周边的 Wi-Fi 信号干扰不太严重,Spark 没那么容易与手机失联,而即使 Wi-Fi 干扰较大,Spark 近距离的操控灵敏度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基本的控制没问题。

出于安全考虑,爱范儿不建议使用 Spark 在信号干扰严重的地方作长距离飞行。

测评后记:隐藏在 Spark 背后的智能摄影未来

消费级别无人机正在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变得成为「独立产品」,而不再需要手机、遥控器这样的复杂的依靠,变得真正简单,智慧,逐渐摒弃那些繁杂的中间步骤,无人机的终极奥义也许就是「无人控制」。

极客公园在 Spark 发布会结束之后的总结中说了这样一段话,颇有启发。

在测评 Spark 的这些个日夜里,遥控器的缺席并没有让我感到无法接受,即便是 DJI GO 4 手机客户端,在很多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个监视器和指挥中枢,我不需要再通过手机、遥控器完成繁琐的操作,也能用这台小小的无人机轻松地自拍。

诚然,Spark 除了深度摄像头的各方面性能都没有它的「前辈」那么强悍,但是 Spark 借助深度摄像头及视觉识别算法实现的自主飞行和手势操控确实代表了消费级航拍无人机的未来。如果我只是想自拍,为什么不能让飞机在了解我的拍摄意图之后自己飞行自己拍摄?

视觉识别、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可以让人们的摄影能力犹如开了外挂,让摄影不再仅仅取决于「相机后面那个头」。只要算法好、芯片性能强,好的相机自己就能拍好照片,我们不妨称之为「智能摄影」。

比如大疆的专业无人机 Inspire 2 搭载的「聚焦模式」,只要通过视觉识别确定一个拍摄对象,无论飞机如何飞翔,云台相机都会锁定于这个拍摄对象上。或许有些专业航拍飞手会对此不屑一顾,但是有了这个功能,连我这种没有从事过专业航拍工作的人都可以独自完成一些高难度镜头的拍摄,就像有一个无形的摄影师帮助我一起飞行。

目前大疆旗下除了无人机之外,还有 OSMO 手持云台、如影 2 这些地面摄像工具,而在大疆之外,全景相机、高性能无反相机、运动相机这些摄影设备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智能摄影的未来很可能就会拓展至这些设备。

假如某一天,我们打开一台顶级微单,相机就可以自主识别我们想要的拍摄对象,据此自主对焦变焦、调整拍摄参数,这样的未来是不是有点诱人?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无人机、汽车,探讨商业模式和科技产品与社会的结合。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