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创造财富吗?

公司

2017-09-06 08:44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keso 怎么看(微信 ID:kesoview),转载已获得作者授权。

李方的文章《互联网会让人们更富裕吗》,是一篇引人思考的文章。他对被誉为 “第三次工业革命” 的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互联网的创造财富的能力提出质疑。他的结论是,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全球财富总量的增加几乎没有贡献,它只是让财富发生转移。

这个观点确实挺颠覆的。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我们几乎不假思索地认为,互联网如果不是一种更革命、更伟大的力量,至少也是一种可以与蒸汽机和电动机相媲美的经济驱动力。蒸汽机和电力的普遍使用,带来财富的井喷。然而,当我们试图为互联网寻找类似的创造财富的证据时,却发生了困难。

苏州大学教授董洁林制作的一张图表展示了工业革命对人均 GDP 的决定性影响,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全部人类历史中,人均 GDP 近乎一个常数,工业革命让人均 GDP 在短短 150 年中呈直线上升。

可是,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最早、最普及的地方,比如美国、日本、欧盟,人均 GDP 增速保持在低位,甚至负增长。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而不是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带来的结果。

李方推测,人类财富的增长,强烈依赖基础物理理论的发现。自 1970 年代以来,由于基础物理发展的停滞,人类在更高效更革命性地使用能源方面停止了脚步,历史地看,能源革命是创造巨大财富增量的惟一手段。

我们赋予了特别重大意义的互联网,对社会财富的增加难道真的几乎没有贡献,而只是把财富从某些人手中夺走,比方说那些从事实体商业的人,那些做媒体的人,然后交给另一些人,比方说那些做电子商务的人,那些写微信公众号的人?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为此付出这么多心血和努力?如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创造财富的科学技术是否也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该如何理解互联网的价值?我们是否因职业关系过分神化了互联网?

我不同意李方所说的,能源革命是创造财富增量的惟一手段,这个说法未免有点倒果为因。能源消耗的增加,也许只是工业革命的结果。从 1978 年到 2014 年,中国能源使用总量增长了 9 倍,同期扣除价格因素中国 GDP 增长了 18 倍,前者是后者的原因,还是结果?我认为并不是能源使用量的增加导致了 GDP 的增加,而是 GDP 的增加导致了能源使用量的增加。

但能源使用量不会无止境地增加,首先,能源使用的效率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得到提升;其次,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依赖能源的使用。如果我们认同,一个社会的发展完善,必定伴随着第三产业增加值在  GDP 中的占比的逐步提高,那么我们就得接受以下两点:其一,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后,GDP 和能源使用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会发生改变;其次第三产业将带来财富的转移,这种转移是必然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2016 年,中国 GDP 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占比为 51.6%,大致只相当于美国 70 年前的水平,今天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占比超过 75%。第三产业将使得财富由服务的接受者向服务的提供者转移,而且这种转移是自愿的、互利的、良性的。你付钱给牙医,换得一口健康的牙齿,你和牙医都从中受益。

互联网属于第三产业,你不能指望它产生把棉花变成布匹,把铁矿石变成轮船那样的看得见的财富增值。当你谈论能源使用量,谈论财富增值,甚至谈论蒸汽机革命,你谈论的都是第二产业,然后你用第二产业的公式,来计算第三产业的价值,就好像要求古腾堡印刷机像瓦特蒸汽机一样,直接驱动轮船、火车和矿山的提水泵。互联网在这方面确实很弱,它甚至不能将一片轻到没有重量的羽毛,从希格玛大厦运到第三极大厦。

很可能,我们期待的如同前两次工业革命那样的财富大爆炸,只是人类社会从匮乏到温饱阶段必经的历史过程,但也仅存于那个阶段。就像青春期的孩子身高会猛增一样,要求一个三四十岁的成年人身高继续猛增,就未免荒唐。

那么,互联网不创造财富吗?或者换个问题,牙医不创造财富吗?

不创造就不创造好了。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