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冰火两重天!有人大额融资,有人破产清算,它只是大资本的游戏?

董车会

2017-10-27 10:05

本文由全天候科技(网址: awtmt.com/ 微信 ID:iawtmt)原创,作者为徐志成、张少华,转载请联系微信号 tmt20170101 获取授权。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这是国内共享汽车的真实写照。

就在今日,新浪科技消息称,共享汽车企业途歌(TOGO)宣布获得了 22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领投,同时,上一轮领投机构真格基金继续跟投。

而同时,每日经济新闻今日报道称,共享汽车平台 EZZY 正式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终止 EZZY 平台的服务,并正在积极处理后续事宜,成立清算组,开展清算及清偿工作。有 EZZY 员工向上述媒体表示:10 月 23 日晚上公司通知我们休假。什么时候再开始上班,公司也没有通知。

EZZY 正式上线运营仅一年多时间,共享的车型以宝马 i3、奥迪 A3 等高端汽车为主。今年 5 月,该公司曾宣称,将把运营区域从北京扩展到 “北上广深” 四个一线城市,预计今年实现全国 5000 辆车的布局。

提供豪华汽车共享服务的并不只是 EZZY 一家。今年 8 月,一批崭新的共享宝马汽车出现在沈阳街头。用户只要扫描车上的二维码,下载该共享汽车品牌的 APP,注册并上传驾驶证,缴纳 999 元押金即可把宝马开走,每公里只需 1.5 元,推出这项业务的是弘扬共享汽车公司。EZZY、弘扬等企业将豪华汽车带进共享领域,也以极端的方式把汽车共享拉到了被市场热议的新高度。

途歌获得大笔融资,EZZY 被爆破产清算,这只是共享汽车一直以来 “冰火两重天” 的一个缩影。

据全天候科技了解,共享汽车的入局者中,大玩家不仅有宝马、北汽、比亚迪等诸多汽车厂商,也有上汽集团旗下的环球车享 EVCARD(下称 “EVCARD”)、首汽集团旗下的 “Gofun 出行”、海航旗下的小二租车,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巨头滴滴等。

据报道,就连阿里、万科、复星等大玩家也在涉足共享汽车。2016 年 5 月,力帆集团旗下的盼达用车 APP 正式在杭州上线,据媒体报道,阿里,万达,复星,越秀集团,杭州旅投等都是其做伙伴。

有人认为,国内的共享汽车企业从 2015 年的火热至今似乎并没有获得很好的盈利回报,已经陷入了低谷期,如今只能依靠炒作来博人眼球。

全球著名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在今年 4 月的一份报告中也提到,大多数分时租赁企业仍依靠政府补贴,尚未实现盈利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不过,EVCARD 的 CMO 黄春华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告诉全天候科技,“共享宝马” 的确是个噱头,但是共享汽车并非空穴来风,从全球第一家共享汽车公司 Zipcar 算起,汽车分时租赁已经发展了十六七年了,它有可循的商业模式。

潘石屹也站在了乐观派阵营。他近日在广州表示,“谈共享时一定要思考,什么是利用率最低的,什么是金额比较大的,这些才有共享的价值。像汽车和办公楼,都是价值很高、利用率不高,就需要共享。”

除了 EZZY,友友用车是另一个 “失败案例”。今年 3 月份,友友用车宣布停运。据公开资料,友友用车成立于 2014 年,在停运之前,租客达到 30 万,日均产生数百订单。该平台曾完成两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过亿元,投资方包括易车、险峰华兴和天使投资人王刚等。

“冰火两重天” 背后,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共享汽车目前究竟是否可行?究竟谁才能玩的转这个游戏?

蛋糕很大却不易吃

今年初公安部交管局发布汽车保有量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全国有 3.6 亿人持有驾照,私家车保有量为 1.4 亿量,这意味着,有高达 2 亿的 “无车本本族” 可能是共享汽车的潜在消费者。

有业内人这样估算:假设共享汽车的用户占整个无车本本族人数的 5%,他们每周使用 3 次共享汽车,客单价在 20 元 / 次,这个市场规模也有百亿级别,堪称是一个亟待分享的 “大蛋糕”。

罗兰贝格预计,到 2018 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潜在市场容量有望达到 1.8 万亿元,占到 2015 年全国 GDP 总量的 2.7% 左右。

跟市场需求比,市场供给量目前似乎远没有达到。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 6300 余家汽车租赁业户,租赁车辆总数约 20 万辆,并以每年 20%左右的速度增长。

罗兰贝格认为,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中用户的需求远大于市场的实际供给,市场发展潜力远大。

祥峰投资合伙人赵楠认为,“从需求端来说,网约车已经满足了较大部分需求,汽车分时租赁能够切的需求可能更多在周末、节假日以及突发性的需求。”

再加上受汽车成本、牌照、停车场、充电难等因素影响,目前国内真正盈利的共享汽车公司为数不多。

EVCARD 总经理曹光宇说:据其测算,在只考虑租车收益的情况下,单车每日收益做到 120 元以上,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EVCARD 的 CMO 黄春华算了这么一笔账:

目前 EVCARD 在上海每天单车的的订单量在 5 到 7 单之间,一个订单使用时长通常在 20 到 60 分钟内,每辆车每天的总使用时长约在 220-260 分钟,每分钟租金 0.5 元(上海主流车型是 0.6 元 / 分钟,外地是 0.5 元 / 分钟),以此计算,一辆汽车的日收入约在 110 到 130 之间;

而以一辆荣威 E50 为例,长租月租金在 3000 元到 3200 元之间。这样算来,共享汽车业务的收入高于传统的汽车租赁。

但是黄春华也指出,目前每台车每天的订单量达到 5—7 单的情况只限于上海。EVCARD 在南京,杭州每台车的订单量只有 4-5 单 / 天,在整体上也只是实现了部分区域的盈利。

租金收入是国内分时租赁公司预期的三大来源之一,除了租金还有广告和二手车处置两个部分。

易观互联网出行分析师总监张旭接受全天候访谈时表示,目前共享汽车公司的租金每小时大约是出租车的三分之一、网约车的二分之一,低水平的租金很难抵消其运营成本。

就二手车处置这部分而言,国内 30 余家共享汽车企业其中 95% 的汽车都为新能源车型,而新能源二手车还没有清晰的评估体系,所以这部分在短期内很难获得合适的营收。而广告收入则需依赖于运营水平及公司体量。EVTank 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Q1,国内在运营的共享汽车达 4.5 万辆,以新能源汽车为主。

对此,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接受全天候科技访谈时认为,不同于共享单车的全国大规模推广,从共享汽车财务模型考虑,各个地方会有自己的共享汽车品牌。汽车产商本身就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这符合运营的高效率,运维的低成本以及政策的倾斜(路权、税费)等因素。所以李论的判断是,共享汽车到最后不会有全国性的品牌,更多是区域性的品牌。

目前正在出现这样的端倪。首汽为 Gofun 出行在深耕北京,上汽为背景的 EVCARD 在布局上海及周边,海航的小二租车已经把控海南岛内公共充电桩 80% 市场份额,今年目标是实现全海南岛全域出行场景的无缝接驳;重庆的力帆控股的盼达用车在耕耘重庆。

据易观数据显示,2017 年 6 月,在汽车分时租赁 TOP10 榜单中,Gofun 出行以 51.31 万人的月活用户规模位居榜首,EVCARD、盼达用车分别以 48.51 万人、41.26 万人的月活用户规模位列榜单第二、第三位。

汽车共享:大玩家的游戏?

然而在大玩家纷纷入局共享汽车的同时,有一部分小玩家在倒闭。

友友用车就在今年 3 月份宣布停运。据公开资料,友友用车成立于 2014 年,在停运之前,租客达到 30 万,日均产生数百订单。该平台曾完成两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过亿元,投资方包括易车、险峰华兴和天使投资人王刚等。

友友用车并非第一家倒下的共享汽车公司,早在 2014 年,CoCar 就宣告倒闭了,距其成立还不足一周年。2014 年 12 月份,宝驾租车对外宣布大幅减员 300 人。

友友用车联合创始人蒋擎曾对媒体表示,“虽然友友已基本做到收支平衡,但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办公场地、停车、充电和人员等方面都是绕不过去的高成本,公司整体实现盈利难度很大,(要在这个市场胜出)谁的资源更多,融资能力更强是最重要的。”

但是这似乎并没有浇灭创业者与投资人在共享汽车领域的热情。

据易观的统计,2017 年资本对于共享汽车的关注再度升温:

今年 2 月份,小二租车获得数千万元 A 轮投资;

3 月,巴歌出行获得宝驾出行 1000 万元天使轮投资,4 个月后又获得联想之星、知行创新投资的 2500 万元 A 轮投资;

4 月,途歌 TOGO 完成 4000 万元 A + 轮融资;PonyCar 马上用车也分别于 2 月、6 月完成两轮融资,总金额达到两亿多元;

8 月 25 日,小二租车又对外宣称,已于上月初获长兴云海基金 3500 万元 A 轮融资并完成交割。

小二租车 CEO 田松对媒体透露,仍有数家投资机构正在对小二租车进行下一轮投资的财务尽调,近期将有新增融资消息发布。

对于今年上半年共享汽车如此热度的融资,祥峰投资合伙人赵楠表示,“从风险投资角度看,投资人更多的是从用户需求、效率提升、单体财务模型是否健康、复制扩张性、社会意义上去考虑,并不会过多关注是否贴上了 “共享” 这个标签。”

监管政策目前对共享汽车是支持的。2017 年 8 月 8 日,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发展。

政策利好、市场巨大、资本涌入,看起来当下的共享汽车产业正逢天时地利人和。易到互联网出行分析师总监张旭认为,“随着无人驾驶的发展,未来会是智能共享专车的时代,而这仅仅可能只需要十年的时间”。

不过,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则对共享汽车领域的创业、投资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在共享汽车领域投资和创业,最好是能掌握以下三种能力的参与者:资金成本足够低、掌握政府资源、具备大规模造车能力,这将会有大概率成功的机会。

“VC 参与的机会也相对较小,因为 VC 投的都是需要规模效应的项目,而共享汽车并不能由某一两家头部企业在全国做全面的铺广。” 李论告诉全天候科技,未来共享汽车的主要玩家是上市公司、政府 PPP(政府和私人组织间的合作)投资以及主机厂商,普通创业者很难在这一领域逆袭。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全天候科技是华尔街见闻发起的原创科技新媒体,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专业、快速、完整的科技商业资讯,帮助投资者理解科技。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