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勾搭” 指南 | 春天的故事 ①

新创

2018-03-05 18:20

互联网时代,如何遇见对的人,好好谈一场恋爱?遇见不对的人,又该如何优雅地说再见?我们将用 4 篇文章,分别从相识、相恋、猜疑、分离的角度,探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感情中的相处模式。这是本系列的第一篇。

虽然很多地方还在经历春寒料峭,但身处广州的各位爱范儿单身狗们已经妥妥感受到了春(xia)天(tian)的来临:办公室里呼呼运转着的空调,一点都没能减少浑身上下的燥热感。

传统意义上,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气便是惊蛰。常言道,正月启蛰,万物出乎震。在这个蛰虫们惊而出走的季节里,人类也因为日渐回暖的天气而蠢蠢欲动。

(图片来自:百度贴吧

春心就这么荡漾起来了。

不过跟传统中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定终身,以及前人们飞鸽传书诉衷情的方式不同的是,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充分利用网络创造出了自己的恋爱养成方式。从春心萌动,到情投意合,再到黯然分手,一切都遵循 “千里姻缘在线牵” 的最新生存法则。

今天我们就先从第一步——互联网式 “勾搭” 说起。

搭讪的技术演进

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我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一则很有年代感的段子,不过无论在哪个时期,有繁衍目的的动物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被异性所吸引。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

“我爸先看上了我妈,但隔了好久才说上第一句话。” 当豆豆说起爸妈的认识经过时,总觉得有点 “恨铁不成钢”。

在那个虽然不是包办婚姻、但男女还是多少有点授受不亲的年代,尽管自由恋爱已经越来越流行,年轻人们整体上来说还是偏害羞的。大胆点的直接自己去递情书,矜持一些的可能得通过好几层熟人关系才能约到对方出来见上一面。

(图片来自:电影《芳华》)

等到了豆豆表姐这一代,作为第一批 90 后的她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仍然有很多不便。

听表姐说,她原来还得算着每月的几百条短信包够不够用,跨运营商的话费太贵了,就去买 201 电话卡用宿舍的固定电话 ‘煲电话粥’。

但是到了豆豆这一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她不像表姐一样,还经历了写情书、打电话、发短信的时代,微信的诞生直接让她过渡到了 “扫码” 式搭讪时期。

她和现在的男朋友就是通过微信搭上线的。很偶然的一次,正在宿舍里百无聊赖的她试着玩了一下摇一摇,结果就认识了同校的他。

工科男的他比想象中还要内敛。虽然也是出于无聊玩了一下摇一摇,但他并不擅长于交际,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只知道给豆豆的朋友圈点赞,最多就回复几个表情而已。

相比之下,豆豆反而比较积极主动。在一段时间的 “尬聊” 之后,两人已经从刚开始的 “点赞之交” 发展成了 “斗图战友”;后来在线下见过面之后,两人就正式在一起了。虽然宿舍区离得较远堪比异地恋,但有了这些互联网通讯、社交工具的帮助,除了每天熟睡的几个小时之外,两人几乎 “形影不离”。

不过豆豆也承认,虽然互联网帮助人们缩短了社交距离,也降低了相识的难度,但曾经那种因一封手写情书而脸红心跳的感觉也不复存在了。

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变了味儿。

如果说豆豆家的几代人还只是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完成走心的 “脱单” 的话,那么在移动互联网的这股发展潮流中,最原始的人类社交本能正催生出更多魔幻的故事。

PUA 的流行,可能就是人类搭讪技术演进进入全新阶段的一个标志。

PUA 的全称是 Pick-up Artist,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把妹达人,泛指那些已经在吸引异性方面形成系统方法和理论的男性(大部分都是指男性)。

在互联网时代,这些 “搭讪艺术大师” 借助更加多样的渠道和方法,把 PUA 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野生 PUA 大师” 老唐多年的实践经验完全可以出一本书了。他给爱范儿(微信号:ifanr)“传授” 了很多,比如,搭讪可以先从线上开始,因为这样有足够的反应和思考时间,并且可以充分扬长避短,降低 “见光死” 的可能性。

(图片来自:The Daily Beast

具体操作的话,在不同的平台上侧重点还不太一样。类似在微博、Instagram 等社交软件上,如果想要在一群普通网友中脱颖而出、对自己产生兴趣,首先就得把自己的账号当成一个好的产品来认真 “运营”:

账号内容不能太 Low,也不能一味吹捧,要结合妹子的兴趣来产生独特的观点和讨论,让她有兴趣回复你;保持一段时间的互动之后,再找个恰当的时机加微信。

而如果是陌陌、探探这种目的性比较强的社交工具,要采用的方式就又不一样了。在这种 “快餐文化” 平台上,通常都是短线操作,但你又不能表现出自己是为了约炮,而是要用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去适当 “勾搭”。

这里他又拿出了两套 “理论”:接吻理论和狐狸理论。

这就像接吻男生应该选择在接吻时当主动停止的那个人,这样才会有机会让妹子主动来吻你;而泡妞就像打猎,你的对象是一只胆小敏感但是好奇心又很重的狐狸,追得太紧了就会跑,要想办法让她停下来回头看,这样才有机会一枪撂倒。

对 “搭讪高手” 们来说,这些 “套路” 都是小儿科,用得太多反而不好玩了。而无形之中的撩反而更致命,老唐就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我经常想不明白妹子到底喜欢我哪里。

这,也许就是 PUA 的最高境界吧。

所有的社交产品最后都会变成约炮神器?

让 PUA 走上 “神坛” 的,正是越来越火爆的互联网社交。

前几年,在互联网社交刚刚开始在国内火起来的时候,网上曾有过一篇很火的文章,叫做 《互联网约炮圣地 TOP 10》。其中,无论是豆瓣、微博、陌陌、百度贴吧、知乎等社交产品,还是本来就打着找对象旗号的世纪佳缘等,都 “榜上有名”。

当时,评选出这份榜单的 i 黑马在文章中写道

或许你的产品和平台并不是为约炮而生,但是约炮却能让你的产品迅速成功——这或许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种 ‘原罪’。

这股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盛,也正愈演愈烈。

一向被视为文艺小清新聚集地的豆瓣,因为特别垂直特别有针对性的兴趣小组划分,让勾搭与约炮有了更为便利的实现空间。不用再见面询问身高体重以及兴趣爱好,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然后,约吗?

曾经火爆一时的咆哮组、吃喝玩乐组、文艺青年装逼会等知名小组,甚至于各种租房、学术小组,都这么不知不觉地干起了 “兼职”,成为了文艺青年们无处安放的荷尔蒙集散地。

好好的校园社交巨头人人网,一开始多么单纯美好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来 “上人人找朋友” 的口号,就变成了 “上朋友找人人”;开始押宝直播业务之后,首页上充满荷尔蒙气息的主播小姐姐们,也让人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就连一向走高冷路线的知乎也未能幸免。在 “智慧是一种新的性感” 的今天,这个以高知用户群体为主的知识社区,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交吸引力——先探讨问题,再加深联系。

而除了这些后来 “不务正业” 的产品之外,还有很多平台一开始就是冲着荷尔蒙来的。以陌陌、探探等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产品的出现,让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们有了更多施展空间。

张小龙曾在 2011 年回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微信的 “摇一摇” 功能,就源自于性暗示和性驱动。

性是人的最常见的一种驱动力,所以当一个东西的体验很符合人最本性的一个触动的话,那么用户就会很喜欢。

先看照片和个人资料,看对眼了右滑,不感兴趣左滑,玩的就是以颜值和性吸引力为基础的速配。俗话说 “食色性也”,这种产品逻辑很赤裸裸,却刚好符合人类社交的最根本需求。

(图片来自:电影《恋爱回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靠着社交,腾讯拿下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游戏之外的另一大流量入口,笑看潮起潮落;靠着击中陌生人社交的痛点,陌陌在社交巨头们之中突出重围,不仅撑起了近 40 亿美元的估值,还在近期斥巨资吞下了同领域的另一大陌生人社交产品——探探。

互联网,也许正让人类的社交史进入一个既前卫又返古的时代。科技改变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我们空前靠近;我们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面人性,一切套路和矜持都能被轻易地撕去……

也许正如老唐所言:

套路太多反而深受其害,我只想当个单纯的人。

题图来自:The Attraction Method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