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与苹果的十年博弈

公司

2012-06-14 08:30

两个人间天生就存在政治。这是人类社会的本质。

政治的存在就意味着彼此间或的竞争及偶尔的合作,还有长久的策略。公司作为人的集合体,一经出现,就自然体现出两种政治需求。一者是公司内部的政治斗争。另一者则是公司抽象成一个法人,与社会上其他法人之间的政治斗争。斗争的目的是使公司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种社会资源,以达到掌控局势的局面,恍若金庸小说里武林霸主的地位。

时光荏苒,铅华洗尽。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从前很多叱诧风云的老牌公司,如可口可乐、麦当劳、沃尔玛等,都纷纷将中央舞台让位于更为时尚更具魅力的科技公司。个中品牌真是信手拈来:微软,IBM ,  甲骨文,英特尔, AMD , 谷歌,苹果等。兴许是科技太有魅力,或者说太有神秘感,以至于让人觉得只要拥有了杀手般的技术,就可通杀群雄,成为武林霸主。事实的确如此吗?

谷歌成立于 1998 年,主营互联网搜索业务,于 2004 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在当时创造了又一个美国奇迹。也从那时起,谷歌垄断了美国乃至全球网联网信息传递的路径。在信息时代,控制信息的路径就等于控制了经济的命脉。所以谷歌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公司。

所谓公司法人政治,即科技公司管理层基于对全球技术战略趋势的一种判断下,应对未来竞争及其相应政治环境变化的一种因应手段。基于对未来移动设备将成为一种普遍且有效的计算设备的考量,谷歌于 2005 年 8 月 17 日收购了安迪·鲁宾(Andy Rubin)制作的 Android 系统。并基于该系统研发谷歌自己的移动平台操作系统。目的就是希望未来依靠该系统可以继续保有谷歌对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垄断地位。

英雄所见略同

2005 年,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回归苹果后的第八个年头。这一年,苹果发布第二代 iPod mini 与 iPod shuffle 。完全确定了苹果公司作为全球第一大数字歌曲经销商的地位。在很多年前改变了电脑产业后,乔布斯又一次革命性的改变了另一个产业。也许正是从他终于完成了把甲壳虫乐队(乔布斯最喜欢的乐队)的专辑放进 iTunes Store 的那一刻起。他开始了新的征程。这一次,他想改变的是手机。

很有趣的巧合,不是吗?从历史的角度看,对于移动操作系统重要性的认识,谷歌和苹果几乎是同步的。这再一次印证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的超凡正确性。

2001 年美国纽约的 911 事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灰暗的时刻。人类终于意识到恐怖分子的威力竟然可以大到如此的地步。与此同时,这次事件也捧红了一个公司,即加拿大的黑莓。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境况下,黑莓手机是唯一可以保持及时通讯的移动设备。没有黑莓的及时帮助,不知还会有多少人遭遇到不测。

苹果公司存在的目的,按乔布斯的想法是改变世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的想法也许更朴实,只是制造出自己喜欢的电脑。一个是纯粹的技术天才,制造一台厉害的机器,却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接触到。另一个是梦想的天才,善于将梦想变成现实,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新的技术。这就是两个苹果创始人的区别。

“基情” 时光

1997 年到 2007 年的苹果,属于第一次辉煌接着衰落后长达十年的调整期。正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总统两个任期内坚决的经济紧缩政策,为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任内美国八年的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一般,苹果的这十年也为未来苹果的再次辉煌打下了坚实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基于 NeXT 系统的 Mac OS X 的成熟,以及这期间苹果软硬件系统磨合所获得的宝贵经验。经这十年所锻炼出来的超强的软硬件系统集成能力使得之后苹果的产品无人出其右。同样的 CPU、显卡、及其他元器件,苹果总是能做出比竞争对手更为高效能的系统和产品。

谷歌自其创立以来,基本上都是风调雨顺的年头,没有遇到过太大的挫折。类似苹果那种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它都没有经历过。更幸运的是它的领导人具有战略眼光,懂得政治。知晓未来的不易。所以很早就做出了战略性的调整。Android 系统的实现就是其中的最大成果。

博弈一词,不仅仅代表对抗,还蕴涵着一种更深刻的意义:人类的智慧

谷歌自诞生之日起的很长一段时间,和苹果的交集很少。彼时,时代的宠儿桌面系统依旧是软件巨人微软的天下。Mac 还偏安一隅过着小富即安的小媳妇的幸福生活。那时候,微软和谷歌才是一对你死我活的对手。如果说微软之前屡战屡胜的 copy 战略遭遇了滑铁卢,那这个被 copy 的对象显然是谷歌的主业。而谷歌一度也有从互联网杀向桌面的趋势。——只是在移动领域变得和桌面领域一样重要甚至还有超越之势时,谷歌才将它的主力调回了其主业及移动领域。

从翻脸到真正交火

谷歌前 CEO ,现任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于 2006 年 8 月到 2009 年 8 月三年间担任苹果董事一事也许是 IT 史上最有意思的一件事了。当时,施密特既是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又是苹果董事会的董事。从这种关系看,当时谷歌和苹果的关系是相当亲密的,否则也不会有这样的任命。然而从博弈以及政治的角度看,又是相当微妙的。施密特是谷歌的首席执行官,谷歌的任何功绩都会直接归到他的名下。再看苹果,他的 title 仅仅是个董事,再加上苹果还有个魅力非凡的 CEO 乔布斯。所有苹果的成就会归到谁的名下就不言而喻了。亚当·斯密说:“人天性自私。” 施密特的心思和重心究竟是在谷歌还是苹果,真是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谷歌于 2005 年收购 Android 后一直在进行研发。许多年后,我们终于因为一起官司看到了谷歌最早的 Android 原型机,一台极度类似黑莓的 Android 原型机。而 Android 真正商业化的机型则是不折不扣的类 iPhone 全触屏机了。再看看施密特离开苹果的时间 2009 年,恰是苹果的 iPhone 3GS 推出的年头。之后,谷歌的 Android 系列手机就开始了攻城掠地的发展,开始了碎片化的漫漫征程。

乔布斯当然不是个傻子。完全知晓施密特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所以和施密特的个人关系极度恶化,连带的对谷歌也产生了敌意。以至于说出了要对谷歌的 Android 发动热核战争并消灭之的言论。天妒英才,乔布斯因癌症于 2011 年 10 月 5 日病逝于其家中。他再也无法看到他希望看到的热核战争了。

如果说乔布斯离去后的苹果不对谷歌有意见那是不可能的。哪怕是性格温和的蒂姆·库克(Timothy D. Cook)都不会这样。因为谷歌的移动战略已经开始威胁到苹果自身的战略。再加上乔布斯个人情感对苹果公司的深刻影响,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谷歌和苹果这对曾经亲密的公司已经走上彼此的对立面。

终于,在第 23 届苹果的 WWDC 2012 上,苹果对谷歌吹响了嘹亮的号角。针对谷歌 Google+ ,苹果与其最大对手 Facebook 紧密合作,使得 Facebook 成为与 iOS6 紧密集成的社交网络系统;针对谷歌 Wallet ,苹果开发了相应的 Passbook ;针对谷歌地图,苹果推出了自家的地图系统;针对谷歌的搜索,尤其在中国,苹果最新的 iOS6 加入了谷歌的竞争对手百度,等等。

微风吹过,田野里,密林中,盛夏的果实,还处于蛰伏的状态,只待秋天来临完美的爆发。然而,人世间,移动平台上一场火爆的 “热核战争” 却最终爆发。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电子游戏产业的变化和动向。喜欢写字,也喜欢画漫画。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