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一堆在线课程却没听?这 3 个步骤能救你

AppSo

2017-05-22 14:10

A 君注知乎 Live、得到、Cousera、MOOC、Udacity……你是不是下载了一堆线上课程,却从来不听?AppSo(微信公众号 AppSo)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 | 邹小强,9 年时间管理实践者,撰有书籍《小强升职记》

现在的老师很多,在线分享的课程也很多,但似乎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晚上 8 点是在线课的高峰期,你发现微信群管理员拼命 @所有人提醒接下来有老师的分享,千聊、朝夕这样的平台也直接用服务号提醒你有老师做分享,我们现在不是选择太少,而是选择太多。

与此同时你有没有发现,有些课即使再没时间,你都会挤出时间听,另外一些课,即使有时间,也不想点开听,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你的在线课不是因为没有时间听,而是因为没有动力听。如果从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比如说工作需要或朋友介绍就是外在动力)两个维度来分,在线课可以分为四类,如图:

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都很强的课,你才会千方百计挤时间听。

我现在每周都听 5 节课左右,这个数量对我来说刚刚好。刚刚好的意思就是不会因此感到焦虑,也不会因此感到恐惧。

能控制到这个度是因为我在选课、听课、用课的过程中有一些技巧,今天就把这些技巧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大家节省点听课时间。

选课

1. 我选课有「三选」

选付费的:我跟平台合作免费课程和付费课程感觉进入的是不一样的标准,毕竟大家付费买,不满意是要骂人的,这时候平台和讲师可是在一条船上啊。

所以从文案到大纲到试讲,一环一环双方都会更用心、更周全。从这个角度来说,选付费的课程更靠谱,别为了省这几个钱浪费大量时间。

选大咖的:这些大咖的名字就是品牌,就是品质的保证。

比如古典、秋叶、萧秋水、李忠秋。就跟买衣服、鞋子一样,杂牌需要你有火眼金睛才能选到好货,名牌闭着眼睛选起码质量不会太差。

不一样的是杂牌衣服和名牌衣服价格差很大,但这些大咖的在线课都不会太贵。

当然也有一些虽然不是大咖,也是很用心地分享,比如我,哈哈。

选评分、打赏高的:很多课因为文案写的好,所以参与人数很多,但并不一定内容就有品质。

我鉴别的方法是看点赞和打赏数,特别是真金白银地打赏,能体现出老师和课程的品质。

另外,评分也是可以用水军作假的,并不是评分高的就一定有品质。我的做法是看一下所有人的评分,如果都是五星,而挤在最下面有少数几个一星、两星,那基本可以判定水军刷出来的分。

糟糕,我这么说会不会水军们会听到。

2. 我也有「三不选」

不选轮流分享的:一些因为共同兴趣聚集起来的群。

比如绘本群、跑步群,有些人可能在这方面做得更有经验,就被邀请来分享。但是请注意,做事情有经验不一定就能讲得很好,绝对有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人存在。

不选公开课:有些老师讲收费系列课之前,会讲一节免费公开课,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老师的风格、内容,并最后形成购买。

这样的课程会有干货,但不会太饱满。因为毕竟会插入一些个人介绍、课程介绍、促单引导等等的内容,也不会太系统。通常是付费课里面的几个知识点拿出来讲,所以我通常不会听这样的课。

不选太多课:这就和饭量一样,有人吃得多,有人吃得少,有人能消化吸收长肉,有人吃得多拉得也多,需要调理。

但是至少我们要对自己的饭量有个把握,比如我每周听 5 节课就满足了,你也可以感觉一下自己的「饭量」到底有多大,当超量的时候就减减。

我有了这「三选三不选」,基本就能节省不少时间了(PS:这是大原则,不是规则)

听课

选好了课接下来就是听,听在线课我有几个节省时间的方法。

1. 五分钟原则

一节课 5 分钟吸引不了我的兴趣就果断退出。

据说两个人见面,7 秒钟对方就能凭借第一印象判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将和他产生什么样的关系(所谓一见钟情就是指这个吧?)

听课也是,前 5 分钟其实就能判断出这个老师讲得怎么样,内容对我是否有价值。

但问题是:大部分的人宁愿凑合着听完,也不愿勇敢地退出,特别是掏了 19.9 买的课,「我可是花了钱的啊,不听多划不来!」

如果你是这样的心理,那我给你算笔账:

  • 你一个月工资多钱?假如 8000 元。
  • 你一个月工作多少时间?按一天 8 小时,一个月工作日 22 天,工作时间 22×8=176 小时。
  • 你一个小时值多少钱?8000/176=45 元。
  • 那你听课的成本大约是 19.9+45=64.9 元。OK,如果你不想听又凑合听,那你的成本是 64.9 元。
  • 如果你勇敢退出了,19.9 元还是花掉了,但 45 元省下来了,成本是 19.9 元。除此之外省下的时间还可能创造更多价值。

所以觉得不好就果断退出其实是很划算的。

PS:请大家不要纠结算法之类,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就好了,感谢!

2. 记录要点,便于回顾

有些我觉得特别有收获的课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会画导图,老师课程全部讲完后我再回顾一遍。

有钱难买回头看,这个回顾也就花 3-5 分钟时间,但好处至少有三点:

  • 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建立这节课的知识结构;
  • 更好的记忆和内化;
  • 以后还想听这节课的时候,只需要看导图就行了,节省听课时间。

有时候是在地铁或者不方便拿出笔纸的场合,我就用滴答清单记录,做法是:

  • 以课的名字建立一个清单;
  • 主要知识点作为待办事项记录;
  • 展开的知识点作为子任务记录;
  • 回顾完课程点击关闭清单,就可以了。

3. 不听直播,碎片时间用音频听

直播往往都是晚上 8-9 点的「黄金时段」,那个时间段我要跟家人在一起,要跟孩子玩,所以我经常都是放弃听直播的机会。

不管是知乎 live 还是千聊 live,大部分都支持回放,我就利用通勤或者散步的时间用音频方式听。

现在的平台都做得很人性化。比如千聊,我可以点开第一条语音,然后关闭屏幕,老师的课会自动地一条一条播放下来,省电又方便。

另外一些平台不支持后台播放,比如网易云课堂,那也没关系,我就让屏幕一直亮着,然后把手机放到口袋里,只听音频,有时候需要看 PPT 了,拿出手机看一眼就 OK。

如果听课时有问题想问老师怎么办?老师现在都不那么高冷,所以会留下联系方式,直接去问就好。

以上就是我听课的一些技巧,也能帮你节省一些时间。

用课

光听课不够,我们还得用,去用了之后,我们才真正地有所改变。我「用课」的时候有两个习惯:

1.  边听课边列行动清单

不论看书还是听课,我都有这个习惯:随时收集脑袋里的想法、行动,一节课听完,可能会列出 5-6 个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比如:

  • 听了李笑来老师讲的《一小时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我就写了个行动:「写一篇文章,介绍我自己输出的方式」
  • 于是便有了《李笑来讲了 1 小时如何读书,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篇文章
  •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对李笑来老师课程的内容就有了更丰富的理解

这就把课「用」了一次。

2.「我昨天听了个课,还挺有意思……」

另外一个「用课」的习惯是跟别人分享课程里的内容,但我其实比较内向,讲话前总是想太多,到想说的时候大家都已经转换话题了囧,我现在的做法是:

先抛出去一句:「我昨天听了个课,还挺有意思……」,这时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我吸引到,后面要分享的内容就顺理成章地跑出来了。

有时候大家会觉得我分享的内容很有意思,有时候觉得没意思。管他呢,我想分享,我分享了,这就够了。

结语

听课其实是在用我们的时间做投资,回报就是各种收获和成长。所以我们要聪明地做选择,不要做亏本的买卖,战胜欲望与恐惧,果断进出,不被套牢。

我并不是比你会听在线课,只是在听在线课的路上比你花了更多冤枉时间。

文章授权转自「小强的时间管理博客」,原文链接:好多在线课想听但没有时间听怎么办

本文由让手机更好用的 AppSo 精选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So,回复「学习神器」还能获取全世界都爱用的学习神器

AppSo qrcode signature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