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看,市场的“选择性记忆”总是倾向于寻求安慰,而非牢记教训。

—— 程实

大声

2013-08-12 09:55

周末在《商业周刊/中文版》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很赞的文章,讲的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一再发生,我们却很少真正汲取危机的教训。“从 1637 年的郁金香狂热,1720 年的南海泡沫,到 1929 年的大萧条,1987 年的黑色星期一,1997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再到 2008-2013 年的次贷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每一次媒体上出现的义正言辞的讨伐声无非是“过度的贪婪、权力的滥用、广泛的欺诈、市场的歧视、投机的泡沫、体制的缺陷、市场的失灵和结构的失衡”。

雷同的危机,雷同的腔调,但很抱歉,人类一次又一次“愚蠢”地经历一遍又一遍。为什么会这样?

作者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对待雷同的危机隐患,市场有“选择性记忆”。

一方面,市场的记忆是短暂的。市场更关注的是危机的动态变化和短期的经济走向,由于基数效应,危机过后的反弹往往看上去异常醒目,这就是著名的“扎诺维兹”幻觉,市场则很容易在这种危机后超预期复苏的幻觉中从过度悲观迅速转向过度乐观。

另一方面,市场的记忆总是倾向于留住美好的片段。市场在危机中和危机后总是会不经意间遗忘刻骨伤害,甚至会忘记引致危机的那些龌龊、贪婪、欺骗、虚妄,留下的唯有曾经经历的繁荣幻象。

从本质上看,市场的“选择性记忆”总是倾向于寻求安慰,而非牢记教训。

很有趣的观点,市场反应的是大多数人的情绪,当我回过头来反思时,发现自己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倾向于观看喜剧而不是悲剧——选择性观看寻求欢乐而非痛苦。

最新一期的《商业周刊/中文版》内容都很有趣,推荐一看。另外,作者还推荐了乐队 Eels 的 “Selective Memory”,这首歌很好听:

I wish I could remember ,But my selective memory won't let me

歌词很贴切,是不是?

 

题图来自  Eels 的专辑封面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累计已发布 161 篇文章

AI 的确是最近我们公司讨论非常频繁的一个重点话题,现在 AI 每一天的进展是天翻地覆的,可能每过一段时间基本上都有一个跨越式升级,对于手机硬件厂商来说,一定是接下来科技方向的重中之重,不管是开源,还是大模型诞生,手机的应用一定会发生很多变化。

查看全文 —— 真我全球副总裁 徐起

中国用户对于户外生活方式的热情给予我们很大启发,我们发现中国自然环境中蕴藏的能量与色彩实实在在影响着主流文化审美。

查看全文 —— 福特中国设计中心色彩材质设计经理 Jeffrey Liu

从前年开始我们在做 AI Helpful,就是要让智能设备有用、好用。

查看全文 —— 云米科技创始人、CEO 陈小平

在吉利与魅族「联姻」后,领克的车机也已经进入第一梯队。

查看全文 ——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林杰

产品学苹果,商业学特斯拉,制造学丰田,组织学华为,变革学微软。(理想)当下的规模,好好学习最重要。

查看全文 —— 理想汽车 CEO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