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是百分之二的人更有话语权 | 一周鲜锐范评

2015-02-27 19:00

1. 无处藏身——全民营销时代,个人如何独立自在地生活?

雷蒙德·卡佛有一个短篇叫 Fat,里面讲到一个很胖的胖子,在餐馆里点餐,点了很多,不停地吃,似乎永不会饱,也丝毫不在意自己的体重。我边读边想,这么胖的人应该少吃点啊,为什么就停不下来呢。可不久又想通了,他之所以能这么胖,不就是因为改不掉吗?改的掉不早改了?这个胖子,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无节制的摄入,他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没有能力去改变,可能在他看来,往自己嘴巴里塞东西是一种唯一可让他 “安顿” 的方式。

今天的我们,似乎也面临着这样一种处境,只不过,我们无法控制的主要不是卡路里,而是比特。

bibi 谈到:

网络红人比现实世界的红人更有话语权,因为现实世界她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但是网络可以,所以现实是百分之二十的人拥有话语权,网络上是百分之二的人更有话语权,这也是为什么网络营销甩现实世界广告营销好几倍的原因所在。

2. 瞄准开放设计,Moto 360 也将专属定制

摩托罗拉将在 3 月推出新版 Moto Maker,用户将不仅可以通过它个性化定制专属的 Moto X 手机,还能够定制专属的 Moto 360 智能手表。摩托罗拉可穿戴设备设计主管 Dickon Isaacs 说:“我们的研究可以透露细节问题、产品构建问题、材料问题,当人们定制出首选产品组合,这或许是本能反应。”

这仅仅只是个开端,摩托相信其品牌的力量,Isaacs 认为面对大众的授权是一次 “难以置信的解放”。但对 Isaacs 的看法,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不予苟同。Ive 上周抨击了一家未透露名称的手表公司,但可确认其正是暗指摩托罗拉。他表示:“他们的价值主张是 “Make it whatever you want. You can choose whatever color you want”,他们放弃的是作为一个设计师该承担的责任。”

Mr.Z 谈到:

一直对 Ive 的早期绝大多数设计观点表示认同,但是对于定制化这点极其不认同。同时也认为在乔死后他多少有一点点自大。给予更多选择并非是在逃避设计师的责任,而是更加自信能给消费者更多高水平设计选择的自信。

同样 Apple 的 Apple Watch 不依旧也提供了不同材质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选项么?仅仅是定制化的开放度不同而已。即便是走不同路线的两家公司也是在做相同的事情。 让消费者在多个出色的设计里搭配自己认为最好的算是更未来的方向。这点上 Moto 的设计副总说的让我很认同:设计师是为用户去设计他们认为出色的产品,而不是为自己设计自己认为喜欢的产品加以消费者身上告诉他们这是出色的。

3. 想变现,先黏住这 10 亿用户

搜索一直是 Google 的经济支柱。随着这项业务带来的增长放缓,人们自然将目光投向了每月有 10 亿多观众的 YouTube。然而现实不免有些令人失望,这个 Google 在 9 年前花 16.5 亿美元收购的视频网站,目前仅仅做到了收支平衡。

2014 年,YouTube 的总营收达到 40 亿美元,销售额占到 Google 总销售额的 6%,但尚未贡献盈利。

awty 谈到:

我认为在视频前加入广告是可以的,但你必须付给上传视频的人广告分成——在认可对方原创内容的基础上,这样人家才有积极性上传更有趣的内容。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上传了有趣的内容,成了所谓的 “YouTube 名人”,增加了 YouTube 播放量,除此之外就什么也没得到!

如果 YouTube 可以让一个人哪怕一辈子只上传一段很有趣的视频就可能一夜之间通过广告分成变为百万富翁,实现美国梦,那 YouTube 肯定会让整个儿世界疯狂,也会很快就会盈利,黏性也会增加。

并非异想天开,其实 App Store 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创造了不少传奇性的手游成功案例。想一想,假如一个男人上传了自己家小猫的一段视频,结果一晚上就获得几十万,哪怕几万,几千美金的广告分成,就会让成千上万的家伙不惜一切的搞出各种疯狂的视频上传,YouTube 会比现在火十倍。现在的 YouTube 却只能给上传者带来虚无缥缈的极为短暂的名气,当人们渐渐意识到这一点毫无意义后,就再也不会对 YouTube 产生兴趣了,何谈粘性。真正能产生长期粘性的,只有金钱。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