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nr 访谈:V2EX.COM 及 Livid

公司

2010-10-14 07:00

V2EX 这是 iSeed 系列的第六期访谈,今天带来的是 V2EX 访谈。我们把 V2EX 看成为一个架构,也看成为一个社区,这样的站点,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这是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到 Livid 要求进行访谈的原因。

我们也将持续进行国内创业团队的报道,这个板块我们命名为 iSeed,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创新的种子,如果你希望在 ifanr 展示你的创业理念和有趣之处,欢迎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当我第一次见到 V2EX.COM,我心中突然涌起一个特别的感觉。

很难描述 V2EX 是一个何种类型的网站。你可以认为它是一个社区,你也可以把它认为是一个参与者有更紧密联系的轻量 WiKi 网站。你还可以以认为它就是一个传统意义的 BBS。不过,有一个显然的不同,它更轻,更发散,更云。它不是以话题为中心展开的,而是以节点(兴趣点,关键字,地域……)为核心,并把各类人群联系在一起的网站。

这样的站点,很特别,你会觉得它和传统的社区站点都不太一样,我不知道是由于它的架构还是界面还是这群参与者,那个会更吸引着我,给我这个感觉,但是我相信,这种特别的属性,一定是它的创造者 livid 所倾注和赋予的,他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整体的 V2EX。

V2EX 的创始人 Livid 很早就介入了互联网。2005 年 6 月,伴随着 Web 2.0 的概念的兴起,“software for internet” 的想法根植入他的脑海,2005 年底的时候,他就用 PHP + MySQL 完成了一个代号为 Project Babel 的社区软件。2006 年 3 月, V2EX 以社区形式上线。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2008 年 2 月,V2EX 下线。

我们现在看到的 V2EX,是一个全新的 V2EX。或者说,正是 Livid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探索,用长达几年的时间,用这样的形式实现了自己对网站,对社区,对 平台理念的重生。

olivida

我和 Livid 在网上聊了很多,一见如故。我发现自己很多想法,都会在还没有完全清晰展开的时候,他就已经可以知道我想要说什么。而对于很多不同的话题,他有着非常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和他的聊天本身就是一个让人受益的过程。

非常聪明而友善的一个人。更重要的,我在他身上感觉到一种最让人喜欢的信念,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坚持心目中的某种理想,但是总有一部分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展示着自己的信念。我相信他一定会在国内的互联网进程中积淀出重要的价值。

让我们看看 ifanr 和他的访谈吧。

关于 V2EX

ifanr: 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为何命名 V2EX 和 Project Babel 2,有何灵感?

做社区是我的一个心结。

2001 年我还在上高二时,就用一套叫做 BBS3000 的程序进行改造,做了一个用于我们学校的社区,那个社区的名字叫 ePeta。那对我而言是一段即使现在想来都觉得有趣和刺激的体验。因为那个社区,我几乎认识了学校里所有外向的人。也因为那个社区,我几乎被学校开除。

那个时候的自己没有任何商业头脑,我当时甚至不知道有统计系统这样的东西可以用来看网站的各种数据。那个纯粹的网站带给了我很多。

而从技术上来说,9 年前的自己没有写过多少代码,对于架构更是一无所知。所以那套用 Perl 写的程序,到了后来当注册用户超过 10000 时,就很难维护了。BBS3000 使用纯文本作为数据库,于是如果需要换服务器的时候,就需要首先将上百万个小文件下载到本地,然后再上传。而那个时候国内连宽带都还没有普及。所以那个网站到了后期,在技术上实在是很痛。

后来,我在 2003 年 7 月将 ePeta 关闭了。我没有想清楚当时为什么要坚持或放弃。

V2EX 这个域名是我在 2005 年 6 月的某个下午的白日梦中偶然得到的,很喜欢,于是立刻从床上跳起来注册了。

我后来为 V2EX 加上的解释是:

V2EX = way to explore | way too extreme

前者是一种方式,而后者是一种态度。

最初我并没有想清楚用 V2EX 来做什么,但是社区是我心中的一个结。

第一个版本的 V2EX 后来在 2006 年 3 月上线,基于我用 PHP + MySQL 写成的代号为 Project Babel 的开源软件。而关于这个 LAMP 网站的更多故事,大家可以在访谈的后面部分看到。

而 V2EX 2 在 2010 年 5 月上线,使用了全新的技术架构,运行在 Google App Engine 上。于是,相应的底盘程序的名字是 Project Babel 2,同样是开源软件。源代码可以从 http://github.com/livid/v2ex 获得。

ifanr: 我留意到,网站的使命是 “创造一个运行在云计算环境中的开源社区软件。”,这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使命,如何理解云计算和社区之间的关系?

以 Google App Engine 为代表的 PaaS 云是真正的下一代网站托管架构(关于云计算,PaaS 及其底层的 IaaS 之间的关系可详见:http://v2ex-picky.appspot.com/what-is-cloud-computing)。

每次的架构升级,都意味着维护一个好网站的成本降低,性能更好。而我希望 Project Babel 2 能够成为 GAE 上搭建社区最好的软件。

ifanr: 2006 年前后,是国内社区及社区软件发展的重要阶段。2006 年,Discuz!宣布完全免费。2006 年 3 月,豆瓣网开通一周年,注册用户过 11 万。V2EX 的成形也处于那个阶段,但是似乎不太顺利?

如果一个网站只是靠技术人员的热情和技术来维持,那么会是难以为继的。

商业模式,或者用更通俗的说法,如何赚钱,应该是从第一天就开始考虑的。即使不是从第一天就开始有收入,也应该让如何创造收入的 idea 在脑子中进行反复迭代,并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点在实际上的产品上应用。

有收入,意味着产品得到了基本的认可。收入足够支持开发者的个人开销,意味着这个项目可以更快更安全地的发展下去。

如果能够将收入做到更大的规模(以一种健康的方式),甚至能够支付得起更多人的开销,那么这个项目就已经对这个社会产生了有积极意义的影响力。

ifanr: 这些历史,对现在的 V2EX 有何种影响?2010 年全新上线的 V2EX,它的愿景是什么?

回忆过去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契机。

对于这个新的项目,我希望它能够一直存在(运行在 Google App Engine 上也意味着只要 Google 和资本主义还存在,那么这个项目的数据就会始终安全),并且,在它始终存在的这个过程中,它会是一个一直有很多人去用,能够持续产生收入的项目。

ifanr: V2EX 是一个由设计师,程序员及有创意的人构成的社区” ,你所理解的设计师,程序员的交集是什么?

设计师和程序员们每天在做的事情,都需要非常的专注和甚至某种旁人难以理解的偏执。我相信每个顶尖的设计师和程序员都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却又异常在意的细节和信条。

ifanr: 社区和 LBS 服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v2ex 也有按地区的分类,以后还会有 “手机+GPS+社区” 的扩展吗?

“地域” 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必定带有的属性。

用数据库的概念来打比方的话,“地域” 是每个人身上的一组非空字段:

– 你来自哪里

– 你现在在哪里

– 你将要去哪里

– 你去过哪里

当仔细挖掘其中的各种组合时,好玩的事情就会发生。于是,和地域有关的东西,必然都会有巨大的潜在用户量。

关于社区及开发

ifanr: 如何看待开源软件和商业化之间的关系?

这个标题很大……

简单来说,最好的开源软件可以做到和闭源软件一样都很赚钱。

就好像 App Store 里,最好的 Free Apps 如 God Finger 也可以做到很赚钱。

只是,有的时候,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开源是一个软件发布的最好的形式。

ifanr: 以 V2EX 为代表,你似乎在创造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社区软件,你认为它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与时俱进。

每个时代都会有其最性感的一面。而产品能否做到在它自己的那个时代最性感,是我在意的事情。比如,几年前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师都在 DeviantART,而现在他们都去 Dribbble 了。

ifanr: 开发时所遇到的难点是什么?有那些特别欣喜的时刻,特别沮丧的场合?

最大的难点都是不是技术上的。

一个项目的动能,取决于它所处的时代。时代本身会推动项目,使得 “一些项目比其他项目更加平等”。

而很多时候,一些这样那样的诱惑和干扰,会影响到项目进行的动能。

缺乏动能的东西,会慢下来,甚至会停,而这是让人痛心的。


ifanr: 描述一下你典型的一天开发生活?

每天睡到自然醒,当然,如果实在很有灵感的时候,也会非常同意 “被窝就是青春的坟墓” 而用几乎不睡觉的方式去把想做的东西做到让自己满意。

三杯咖啡,于是上火了,然后就用绿茶调解,觉得舒服了,然后继续恢复到每天三杯咖啡的状态。

不 coding 的时候,喜欢 PS3 上的 BFBC2。

ifanr: 对国内社区的发展如何看?douban 无疑是一个最成功的社区,看好专业化社区吗?

决定一个国内社区是否继续存在的那个根本问题是让人沮丧的,因为那其实不关于产品,更不关于设计。

而我个人觉得是问题的问题在于:这几年过去之后,国内的社区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将很多人都训练得无法表达真正有信息量的东西。而用户对于自己所说出来的东西,其实也毫无任何安全感,于是或许也就不愿意说。

ifanr: 如何看待互联网现在风起云涌的社交潮流?facebook 是一个社交社区,但是 5 亿海量的用户,成就了一个商业帝国,他们希望把一切都社交化。有人认为 bbs 社区将会死亡,社交网络对集中式的社区有何种冲击?

集中式的中小社区为什么会诞生,是因为有能力强的站长想这么做。

而为什么会存在,是因为他们做的事情能够得到一部分用户的忠诚度,而这样的忠诚度甚至可以养活这个小网站。

如果 Facebook 是 Starbucks,那么每座城市还是会有自己的不知名小格调咖啡馆。

关于生活,朋友

ifanr: 有驱动着自己坚韧前行的人或者格言吗?

Kurt Cobain 说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我喜欢这种翻译方式: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ifanr: 把自己定位为什么样的人?希望在国内互联网的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并没有一出生就被卷入历史的洪流。

我希望我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在将来不会后悔的决定。因为在我做决定时,我深信自己在已经掌握的这些信息量的前提上,这是一个最好的决定。

ifanr: 很少写程序的人能有这么好的文笔,看到你写的网站的介绍让我们惊讶,你似乎还是一个 “文艺青年”?

是否很文艺我自己也不确定,我觉得 Converse 的鞋很磨脚很难受。

我觉得作为一个生活在 21 世纪的现代人,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清晰不啰嗦的表达出来,包含恰到好处的信息量,少使用不必要的形容词,是一种生存技能。

ifanr: 据说你很快就要从昆明回到北京,有人认为,北京是中国互联网的中心,你怎么看?喜欢北京的创业环境还是有什么其他的计划吗?能否描述一下昆明和北京的不同?

在北京,我可以经常遇到比自己强的人。能够和他们谈话,理解他们的思路(why),了解他们做事的方式(how),是我喜欢的学习方式。

(北京和昆明)太不同了。昆明只是我出生的地方,而我现在在那座城市已经几乎不认识什么人。我或许可以在那个地方静心思考,但是我无法在那个地方受到触动。

而缺乏触动的思考,是无力的。

ifanr: 你在 eBay 的经历对你有很大影响吧?如何看待大公司和个人创业的路向?

在一家非常 American 的公司里工作真的是很幸福的,因为你可以感觉到价值观,友善,人性,正直等等词汇在这样的地方的分量。

他们可以把吃喝玩乐的各种细节照顾得很好,会为工程师提供超越他们最奢侈想像的工作用机。但是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会让你学到很多在我们周围的大环境里所匮乏的道理。

除非你一出生即大富大贵,否则我觉得这样的国际 500 强公司还是应该在人生的尽早阶段进去体验体验,并且最好能够在其中弄明白资本主义究竟是什么。这样的话,对于人生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糖衣炮弹或者卧薪尝胆会比较有宽容度。

ifanr: 工作与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从事架构工作的人,生活会更严谨而有条理吗?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应该尽力做到让自己真正满意,并且持续不放弃对完全满意这样的可能性的构建和追求。

每天工作和生活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垃圾,于是要有系统的方法进行清理。并且,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ifanr: 作为一个资深的 Geek,一定经历过许多有趣的经历,遇过很多有趣的人。能和我们聊聊你的朋友们吗?

我要感谢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痛的人。有的时候当我回忆起我与他们的相遇时,我不禁会想起电影 Big Fish 里的台词——或许是因为我们相遇得太早,于是一切无法以美好的方式结束。

而每一次这样的刺痛事件过后,我对他们就只有感激。

关于移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

ifanr: 如何看待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国内有很多非常低调的团队在默默进行着很多又酷又赚钱的 iOS/Android 项目,如果只看图标和介绍,你可能第一眼不会觉得这是 Made in China 的软件。而他们中的很多甚至不靠融资都活得很好。祝他们一切顺利。

ifanr: 关注智能设备吗?理想中的智能手持会满足你什么样的要求?

我非常喜欢 iPhone 及 iOS,至今我已经拥有了 8 台 iOS 设备。我会持续地在 iOS 平台上进行探索。

我希望能够有一种设备帮助我更好地集中精力。目前我生活中最大的浪费就是当我精力不集中的时候。

我也不知道这样的设备会是什么样子。不过,我发现,每次在飞机上的时候,如果不困,都是效率最高的时候。

ifanr: 和朋友沟通使用最多的工具是什么?社交软件在你的生活中重要吗?

电话,邮件,及偶尔的 iChat。

我不用任何 SNS。

我觉得 SNS 的核心是 fo,Twitter 这几年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教会了地球人什么是 fo。但是 fo 的目的是什么呢?更进一步地说,我最后发现,其实我最需要的是两类 fo,一类是 Yammer 式的 fo——我 fo 的是工作内容。而除此之外,我相信 “持续地提升自己” 是很多人的人生重心,于是另外一类重要的 fo,就是 Quora 式的 fo 知识。

而至于 Twitter 式和 Facebook 式的 casual fo,我想或许我现在并不需要。我已经结婚了并且有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所以我不需要再到某个 SNS 上通过 casual fo 认识美女了。:)

后记:BBS 要没落了吗?社区的形态要变换了吗?你获取的信息以话题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或许我们通过一篇小小的访谈,并不能解开这些实际的问题。亦或许这颗新社区的种子已经种下,只等着破土而出。

【iSeed】是 ifanr 持续关注和报道创业团队和个人的项目,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创新的种子,有价值的闪光,如果你希望在 ifanr 展示自己的创业理念和有趣之处,欢迎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信奉科技和潮流的可能,相信激情和坚持的力量。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