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离《头号玩家》里的绿洲,只差一张公园门票
本文由不存在日报(微信 ID:non-exist-FAA)原创,转载请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个没有破绽的谎言,一个无比真实的幻境。
可以在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但又绝无漏洞的广阔世界中畅游无阻,对人们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无论对 “绿洲” 的使用者,《头号玩家》的观众,还是对普通人,都是如此。
这一切距现实并不遥远。2016 年,是业界公认的 VR(虚拟现实)元年。AR(增强现实)/VR 产品已不再是实验室中的婴儿,而是悄悄走进了市场的各个角落。 沉浸式体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触、认可,并将最终重新定义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在这其中,一家超虚拟现实(Hyper Reality)公司走得更远。
这家名为 The Void 的公司成立于 2014 年,坐落于美国犹他州的荒原小镇上。2016 年 10 月,他们在这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 VR 主题公园。
什么是超虚拟现实?与现有的其他沉浸式体验项目相比,VR 主题公园的体验又是怎样的呢?
戴上头显去纽约捉鬼
所谓超虚拟现实,就是在虚拟现实头盔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可穿戴设备,并且设置真实的游戏空间供用户探索,辅助以多感官刺激,使得沉浸感更加强烈。
目前,The Void 公司分别在犹他州总部、纽约和迪拜开设了项目。我所体验的,是纽约的《捉鬼敢死队》(Ghost Buster)项目。
乘坐电梯,首先到达杜莎夫人蜡像馆的顶楼,沿着布满蜡像的回廊往下,人流逐渐变少,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了经典恐怖影片的场景。空无一人却不断摇晃的摇椅,貌似安详却转动着眼珠的肖像,配以幽暗的灯光、若有若无的音乐,气氛渐渐变得诡异。
除了家用 VR 游戏常用的 VR 头盔,The Void 还准备了附有触感装置和计算终端的救生衣式背心,以及一把沉重的激光枪。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穿戴好所有装具后,眼前所见的,便已是虚拟场景,不过,与纯粹的 VR 不同,场景中的门窗、桌椅,甚至同伴,都是真实的,只不过加上了游戏场景的渲染。
以四人为一小队,慢慢拧开一扇沾满污渍的电梯门,我们立刻进入了鬼怪横行的纽约之夜。
除了全景视觉渲染,还有阴嗖嗖的妖风拂过,黑暗中忽然升起的绿色黏液生物,被干掉后溅射出冰凉黏稠的液体。虽然由于分辨率的原因,影像本身的渲染效果并不如在 IMAX 观看大银幕电影那样无懈可击,但是多种感官刺激的丰富细节,以及高自由度的活动模式,仍旧使得沉浸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加入了玩家的身体移动信号反馈,而不是像家用 VR 游戏一样,只依赖头部的运动,超虚拟现实游戏的防抖体验非常好,在整个过程中,玩家几乎不会感受到眩晕。
整个项目在最后一个场景达到高潮,我们必须爬上高楼外墙上正在燃烧的木脚手架,轰击空中袭来的食尸鬼和幽灵。从 “室内” 走到 “室外”,高楼上的风使人冷不丁打了个寒战。再往下俯视,渺小的纽约街景,以及噼啪作响、隐隐发热的木梯,让人的神经一下子紧绷起来。鬼怪呼啸着俯冲,我们连忙举起激光枪一阵扫射。最后的大 Boss 则以泰山压顶之势,从纽约天际线上当头坍塌下来,让人不禁低头躲避。
360 度全景 VR 的魅力,在此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整个体验项目历时 15 分钟,探索了 3 个真实的房间。尽管情节线十分简单,装具的舒适程度和视觉影像的渲染质量都还有提升的空间,但这无疑是世界上最接近《星际迷航》中的 “全息甲板”(Holodeck)的体验。
对于已经拥有家用 VR 游戏的骨灰级玩家来说,现今的 VR 主题公园可能更像一个产品原型, 但是对更多普通用户而言,VR 主题公园简明地展现出沉浸式的 VR 体验如今已经达到了怎样的高度。
而这只是 The Void 的第一步。
从发布的资料来看,The Void 将在今后致力于硬件和软件革新,将把诸如手势跟踪等技术逐步整合到 VR 体验中来。在这个技术与应用都日新月异的领域,游戏才刚刚开始。
过山车在古灵阁里不限速
其实,早在 VR 技术成熟之前,传统娱乐业早已经把沉浸感的营造当做了重中之重。人们对具有沉浸感的娱乐项目趋之若鹜,业界也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
在美国奥兰多市的环球影城,最受欢迎的项目大概就是哈利 · 波特主题乐园的 4D 过山车,《禁忌之旅》和《逃离古灵阁》了。与传统过山车的单纯刺激不同,4D 过山车将视觉欺骗、重力刺激等完美地布置在以电影为蓝本的真实场景中,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革命。
与 VR 主题公园类似,4D 过山车也十分注重序幕阶段的气氛营造。
前往《逃离古灵阁》的起点,需要穿过 1:1 大小复原的古灵阁大厅,进入 “深入地下” 的金库电梯。绞盘吱吱嘎嘎地启动,整个房间沉重地震颤起来,使得人几乎分不清,是否真的在一层层往下。
待到大门打开,坐上矿车造型的过山车,整个旅程也正式开始。
与 VR 主题公园不同,4D 过山车的玩家位置固定,自由度很低,但是正因为整个过程受到精确控制,体验的速度和激烈程度也大大增强了。一段缓慢的滑行过后,熟悉的主题音乐响起,电影中的人物纷纷以全息影像的形式登场,矿车时而从熔岩的边缘擦过,时而被地底的巨灵猛烈摇晃,自由坠落至洞底,又跟着挣脱锁链束缚的巨龙冲破重重险阻,直抵云霄。
栩栩如生的全息投影和精致的场景模型相结合,再加上以重力感和水、风、热等触觉为主的多感官刺激,5 分钟的体验虽然短暂,沉浸感却极其强烈。由于电影本身有丰富的文本内涵,玩家可以轻易地代入,也在另一个层面深化了项目体验。
不过,自由度较低的后果是,重复体验时,许多视觉欺骗的设置就比较容易被识破了。
例如,视野里感觉屏幕很大,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只有一个增强了 3D 效果圆形投影区域,而且座位的运动幅度也没有初次体验时那么剧烈。玩家所体会到的强烈的感官刺激,实际是投影效果与座位运动的共同结果。
面具背后的是演员还是观众?
在表演艺术界,沉浸感也成为了艺术家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来自纽约,改编自经典莎剧《麦克白》的浸入式戏剧经典《不眠之夜》于 2016 年 12 月在上海首次上演,引发了演艺界的广泛关注。
在传统的观剧过程中,观众能够看到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却无法对之施加任何影响。而所谓的浸入式戏剧,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剧场的规则。
它重新定义了观众与表演者的关系,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在为他们打造的庞大而真实的戏剧世界中,演员在其中移动表演,观众可以戴上面具,随着自己的步调自由地穿梭在剧情中,选择自己的所到之处和所见之景,获得独一无二的观剧体验。
在某种程度上,浸入式戏剧想要达到的效果,和 VR 主题公园是相通的。但真人演员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
尽管《不眠之夜》全剧没有一句台词,但是看到真人在眼前不足一米的地方打斗、缠绵,以高超的身体控制技巧来表现情感,具有极大的张力。
由于场地宏大、演员众多,观众要在由一整幢酒店大楼改造的六层剧场中上下穿梭,跟随不同的演员,观看不同的剧情,再将剧情的片段重新拼凑,获得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打破了 VR 主题公园和 4D 过山车的线性叙事方式,也是其独特之处。
不过,也正是由于叙事的非线性,以及 “追赶” 演员的设置,首次体验的观众,往往无法准确跟进主线剧情。
虽然剧场中的每一个房间都经过精心设计,为自由探索提供了极大的空间,甚至是从序幕开始就着意于气氛的营造,使得观众在刚刚步入剧场时,就踏入了这个 20 世纪 30 年代的黑暗世界,但是由于摒弃了传统的故事结构,观众的情绪起伏无处依托,毫无经验的观众,可能会在初始的感官刺激过后,感到不知所措。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虚拟世界?
这三种沉浸式项目各有优势和局限,但其目标是一致的,即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营造出具有沉浸感的逼真体验。但最关键的元素,也是位于迷宫中心的,是人类的情感。
情感的力量在浸入感的营造中也是决定性的。强烈的情绪可以欺骗其他的感官信号,也可以弥补虚拟环境中缺失的细节。在摇摇欲坠的木梯上,在不断坠落的矿车中,我们的大部分身心被恐惧感和紧张感占据,无暇顾及其他。
(但还是可以顾及爱情的)
在传统文艺作品中,情感的充分调动也是作者成功的诀窍。正如洛夫克拉夫特所言,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便是恐惧。刻在我们基因中的强烈情感曾经让先祖避开亘古时期的黑夜,保存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步一步,怀着不可言说的紧张与激动,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
现在,强烈的情绪,将把我们带入那个由自己从头营造的崭新世界。
无论是各式各样的感官刺激,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都是为我们的情绪曲线提供一个依附的骨架。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足以欺骗我们感官与情绪的、可以完全浸入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细节也许并不完美,但是拥有足以让我们深陷其中的人或事,就像真实世界一样。
在距离 The Void 公司总部一小时车程的盐湖城,每年都会召开计算神经科学领域的顶级会议 COSYNE。人类情感的神经编码理论已经成为最热的议题。
在不远的将来,VR 主题公园及其他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可能将不再满足于利用多感官技术和古老的叙事技巧所达成的粗糙的情绪营造。它们将以理论为指导,精细地调控我们在沉浸式项目中的心跳、血压,甚至是神经递质分泌。那时,谁又能确信自己所处的是一个虚拟世界呢?
我们也许并不能确定,但是我们也无需担心。
毕竟,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也不过是感官信号在脑中的一次次整合重现,这个世界的 “真实” 模样,我们永远无法知晓。而在沉浸式项目中,至少还可以控制世界生成的方式。
虚拟世界并不遥远,它与现实世界一样,都深深地埋藏在我们的双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