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顶配 46 万,叫好的荣威 MARVEL X 这样能叫座吗?

董车会

2018-06-29 18:33

盼望着,盼望着,又一款热门电动车公布售价了,手持指标待购的人的又一根救命稻草飘近了。

长期以往,国内的纯电动车消费者一直处于一种要么特斯拉,要么瞎买的无奈状况,特斯拉品牌形象和性能指标是标杆不假,但动辄上百万的售价直接把绝大多数电动车潜客踢出门槛;而 20 万元之内的国产电动车长期处于性能、外观、质量、品牌“四选其二都无望”的状况。

这就是为什么 2018 年在年初成为被大家寄予厚望的一年,一半人认为今年造车新势力会用自己起码更高的品味来提升一下自主电动车的格调,另一半人认为今年传统车企的大象转身会拉低进口电动车的价格。

2018 年过去一半了,我现在慌得一批。

新造车势力一直在跳票,跳着跳着,人们已经越发不愿意去争吵究竟什么叫“交付”,至少人们知道现在下单在自己指标到期之前车是买不到的。

跳着跳着,一些自主品牌中偏“传统”的品牌跳到了前面。

相对来说,这些品牌尝过了国家新能源政策的甜头,感到了造车新势力带来的压力,不是起得早,而是因为牙刷牙膏准备得齐,在新造车势力东摇西摆去找超市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刷牙了……

目前梳妆打扮好开始见人的代表,有最近在各种大小媒体开始刷屏的比亚迪全新一代唐与上汽荣威的 MARVEL X,前者的风格叫“把一件靠谱的东西做漂亮了”,后者的风格叫“把一件科幻的东西做便宜了”。

而 MARVEL X 更令人侧目的一点在于,荣威喊出了 6 月开始预订,9 月即可交车的口号。

眼瞅着与 6 月的尾巴还差撕掉一页日历的距离,荣威在今天公布了 MARVEL X 的价格与配置区间。

价格上也跟着我们这些中年人一起奔三奔四去了:

两驱 Premium 版不高于 30 万,四驱 Premium 版不高于 36 万,Pro 版不高于 46 万。这些价格都是在享受国家新能源补贴之后的价格,看这有零有整的数字,基本可以理解你要掏出腰包的钱数就是这些数字减一加 0.99 万吧。

估计是担心像我一样的人看到低配和顶配之间 16 万的差价而心生疑窦,荣威也承诺了 12 项全系的标准配置。

这当中 6 项为舒适性配置,包括贯穿式的前脸大 LED 大灯、双屏内饰系统、全真皮内饰、全铝底盘和梯形连杆后悬、隐藏式热泵空调系统、满足 ENCAP 5 星碰撞标准的车身。

对于这个价位的车来说,底盘和车体的配置做到这个标准也是必然,更不容易根据车型配置不同进行简配,热泵空调系统较为个性,算是 Model 3 之后又一采用隐藏式出风的设计。

而剩余 6 项为 AI Pilot 驾驶辅助系统、斑马 3.0 系统、AR-Driving 实景驾驶辅助系统、360 度环境感知系统、MWE 迎宾交互系统、iBooster 电控制动系统这些科技配置。

总的来说 AI Pilot 和斑马 3.0 会比较实用,也是日常帮助极大的科技配置,iBooster 算是今年中高端电动车的标配。

这样看来,在标配足够丰富的情况下,之前自主品牌“低配露个脸,中配才能买”的现象应该不会在 MARVEL X 上重演,三个版本的配置更让人纠结的主要集中在动力部分。

两驱版本有两个电机,全部位于后轴,提供 116 马力/71 马力的输出,0-100 公里加速在 7 秒左右,而四驱版在前轴会增加第三台电机,再增加 116 马力的支持,把 0-100 公里极速提升至 4 秒。

但由于 MARVEL X 的电池容量只有 52kWh,依照之前的规律看,想要实现生活中 400 公里的日常使用续航还是比较困难的。

如此看来,30 万之内起的两驱版本会成为 MARVEL X 主推的版本,在豪华配置与旗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提供了足够使用的配置,至于 46 万的顶配,我是不太相信会有很多人买一台国产品牌的电动 SUV 来飙车的。

说到这,上汽要是愿意用这套动力系统,在 MG6 之类的车体上搞出来一个 30 万的电动钢炮,也没准会有不少人买单。

按照荣威的说法,今天起开始接受订单,如果你是在前 1000 名缴纳定金的,可以保证在 9 月拿到车辆,不过我可以保证如果你现在看到这篇文章才知道 MARVEL X 开始预订的话,是肯定进不了前 1000 名了。

但毕竟汽车,特别是中级车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算是个大件了,MARVEL X 的表现如何,严重依赖 9 月能够交付多少以及这前 1000 辆车的质量口碑如何。

因为无论是北京地区很多人明年 2 月份过期的指标底限,以及 2019 年即将入华的一批进口品牌纯电产品,都不会再给这个市场空缺太多时间。

这之后更牵出一个大问题:自主品牌希望通过电动车完成品牌定位升级的窗口期还存在吗?

至于我,在北京限制外牌政策之后也变得愈发焦虑,要把手头一纸指标兑换成一堆钢铁的欲望也越来越急迫,但纠结的点就像是今天某友媒主笔发表的观点一样,只不过我从来不同意这个骗子的看法,怎么能一黑黑俩呢?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