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拍照用多了之后,你还会拍照吗?

产品

2018-08-05 10:45

你还记得,第一次按下快门的感觉吗?

不管是从胶卷时代走过来的老玩家,还是在手机时代开始接触拍照的新人,一定会对那一声「咔嚓」回味无穷。

快门背后是瞬时创造的乐趣。正如从来没有相同的叶子,世间也没有两张相同的照片。不同视角和风格的摄影作品,隐喻着不同人眼中的世界——这也是摄影最大的乐趣之一。

但曾几何时,朋友圈里好看的照片越来越多,然而千篇一律的构图与视角,相同的后期风格,近乎溢出的高饱和度……

这一切,得从智能手机说起。

现在的 “相机”,管得越来越多了…

智能手机的出现干掉了很多数码产品,卡片相机算一个。相比传统的专业单反,智能手机大大降低了摄影的门槛,让普罗大众也能享受到随时记录生活的乐趣。

手机拍照性能一度成为智能手机的核心卖点,在提升智能手机拍照上,厂商基本上延续着两条思路——一是让镜头的素质更高,二是让拍出好看照片的门槛更低。

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手机摄影也迎来了 AI 化的浪潮。

从 2017 年开始,包括 OPPO、vivo、小米在内的多家厂商开始把 AI 技术投入到手机拍摄领域。

▲ vivo NEX 上搭载的 AI 拍摄方案

简单来说,当你拍了一张照片后,手机会通过自身的 AI 算法来做进一步处理,一些以往需要在后期处理的事情,如今再按下快门的时候就完成了。这大大降低用户的后期成本,提升了成片的美感度。

支持 AI 拍摄的相机,相机都能够识别有着鲜明特色的拍摄场景(如风景、动物、微距等等)。识别出场景之后,相机就会根据自身的 AI 算法调出一系列相应的参数,在测光、对焦完成的瞬间,手机就能够完成这一系列参数的调整,你只需要按下快门就可以了。

比如,当相机识别了天空,哪怕你身在 PM 2.5 高达 200 的北京,镜头也能让你一秒回到呼伦贝尔。

这个功能对于一些和拍照不太敏感的用户,是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功能。即便你熟悉参数,有些需要快速抓拍的场景,自动调整参数也会让你感慨技术的伟大。

 

当 AI 和滤镜逐渐抹平了色彩的差异,手机摄影的水平的高低,往往落在了「构图」这项技能身上了。

但如今,手机的 AI 管得越来越多了——它不仅为你设置好参数,也开始接管你的构图。

比如 vivo NEX 的自带相机,已经可以给拍摄者以构图建议——手机在识别场景之后,就能在画面中划出「辅助框线」。

 

▲图片来自:Insta_Repeat

这给拍照小白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衍生了大量雷同的照片。特别是那些网红景点,在智能手机的帮助下,每天批量地「复制」着 AI 化的照片。

感受下上面这些照片吧,它们来自 Instagram 一个叫 Insta_Repeat 的账号。这个号的每一篇帖子都包含了 12 张在同一景点或类似背景拍摄的照片。

▲图片来自:Insta_Repeat

这些照片就像是 PSD 文件一样,换个人、换个风景再加个调色滤镜就是一张新照片了。

「构图」是一种极具个人特色的东西,它代表不同观察世界的方式。而现阶段 AI 眼中的「构图」,似乎只有教材里那经典的「三分法」。

正如爱范儿读者「最是苏幕遮」所说:

AI 拍照跟整容一样,爱美之心人人都有,大家都朝着差不多的方向整,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等到所有的人都整得几乎一样了,大家又发现人的美丽在于她的独特。

拍照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消费

不管从 Insta_Repeat 这个账号展示的情况,还是从目前 AI 拍照所展示的变化看来,AI 拍摄确实会影响我们的拍摄行为,数字算法似乎也是想引导我们往它指定的的方向走。

但事实上,AI 拍照对于人的影响程度,还是取决于使用者本身。只要这些用户没有完全依赖 AI 拍照,也没有放弃自主思考的时候,AI 拍照其实还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主导工具。

对于一些在拍照方面没有太多认知的用户来说,AI 拍照可能就成为他们的「启蒙」,为他们定下了一套拍照模式。

这种模式其实就跟他们去上摄影课很相似,AI 就像一个老师,通过不同模式的建议来教这些用户构图。当这些用户形成一定的思维概念之后,他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审美认知来判断拍照模式。

▲拍照和画画一样,其实都是从临摹开始的

所有的创作其实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在尝试自己创造一张新照片时,其实也是一种方法消费的过程。每个人都不可能在未接触过的时候就学会拍照,大家都是再不断模仿前人的模式中学习,才能建立自己的一套风格,这个也是一套必经过程。

而 AI 拍照的构图模式建议更多的是一种「手把手教学」的模式,让用户在不断的模仿中学习,为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打基础。这样的话,AI 就能够真正达到降低学习成本的目标。

当然,要通过在这些模式中总结自己的经验,从而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组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拍照模式,自主的独立思考是不能够缺少的。

要是你只依赖 AI 拍摄提供的建议,自己也没有太多的尝试,那是不会建立出自己特有的一套模式的。你所拍摄的照片,也只会跟在别人后面,做一个简单的模式追随者而已。

要是真的放弃了思考,最终,你也只是 AI 拍照模式的一个「人肉快门」而已。

AI 拍照到底会不会让人「退化」得不会拍照,重点其实还是在人,而不在技术的影响上。

拍照,从独乐乐到众乐乐的转变

不得不说,AI 拍照模式的出现降低了拍照的门槛,把它从一个「独乐乐」的活动变成「众乐乐」的全民乐趣。

而且,一些乐于钻研的玩家也能够从 AI 提供的模式中找到自己创作的新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思路。就技术进步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对于那些只想拍一张好照片的普罗大众,AI 拍照也算是一个门槛最低的方法。只要有手机,跟着指导去拍就能够达成目标。与此同时,他们可能还会在拍摄中找到乐趣,最后变成一个拍摄爱好者也不一样。

只要使用者不要放弃独立思考,那 AI 拍照的影响就不会进入误区,创作者们也不需要担心「过度同质化」影响创作环境了。

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AI 拍照只是一个降低入门门槛的方法,它不是一个拉近普通用户和专业用户距离的东西。

AI 拍照更多的是一种授人以鱼的工具。基础用户要是不明白拍照辅助是如何产生,它选用的模式好在那里这些问题,他们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个 “照办煮碗” 的答案而已。

再加上拍照经验、学识上的差异,一般人即便加上 AI 拍照,和专业人士的距离也不会缩短。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