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都跑到被除名了,跑分这事有那么重要吗?

公司

2018-09-08 18:00

跑分这事,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

近日,根据 Anandtech 报道,华为某些手机型号会针对跑分软件包名开启白名单「作弊模式」,经测试在 3D Mark 的 SlingShot Extreme 场景模式下,成绩会大幅度提升 47%,但这个「作弊模式」在用户日常使用中是不会启动的。

之后 3D Mark 将华为 P20、荣耀 Play、华为 Nova 3 以「成绩作弊」除名。而在事件发酵之后华为迅速和 3D Mark 母公司 UL 接触并于昨天达成一致,之后将把这个「性能模式」开放给用户。

华为的事暂告一段落了,但一个国外的跑分软件至于让华为这么紧张迅速公关吗?或者说,跑分这事就真的这么重要?

▲ 图片来自:Anandtech

手机跑分文化究竟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

跑分是什么?跑分的本质就是性能测试。

手机上的跑分文化可以追溯到 2010 年甚至更早,当时 PC 端的跑分测试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发烧友群体。其中一部分发烧友就是性能测试的爱好者。比如显卡吧、图拉丁吧等百度贴吧和一些专业论坛。

在这些发烧友社群中,配置、性能、性价比是热门词汇,社群的整体氛围也偏向性能和性价比的讨论,为了买到更实惠的产品,产品的真实性能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数据,由此就衍生出了各种跑分测试。而随着移动端尤其是手机行业的迅猛发展,原先一部分 PC 领域的爱好者逐渐转向了移动领域。

移动端这边就不得不提到 WP7 吧了,尽管当年这个贴吧是以讨论 Windows Phone 7 为主旨建立的贴吧,但随着吧主和一批发烧友用户的引导,讨论范围也变得逐渐拓展到超频和性能跑分相关,贴吧氛围也转向以性能测试和分享为主。像 SunSpider 这样的测试工具可以说是手机早期跑分的神器。

而当年 WP7 吧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当时的吧主 @御剑检察官 在 2011 年发布了一篇三星 S5PC110 蜂鸟处理器对高通骁龙 MSM8260 双核处理器的一篇对比评测。

尽管当时的主流口径高通更强,但这篇评测以很详细的数据评测和跑分对比,将高通 MSM8260 拉下了马。一时间出现了「单核打双核」的奇景,淘宝上采用三星蜂鸟处理器的手机纷纷涨价,而挂在下面的就是这篇对比测试。

而这件事也证明了跑分这事真的不只是一个数字,它确实能影响销售和品牌形象。后来移动端有了更加专业的 3D Mark,有了 GeekBench 和 GameBench,有了安兔兔。专业、简单、易操作让这些性能测试工具走进了大众视野。

安兔兔的诞生是跑分界的一个里程碑,你可以说他是手机上的「鲁大师」,尽管从诞生起安兔兔就饱受质疑,但这款综合性的性能测试工具,直到今天依然活跃在各家发布会 PPT 中。

那么应该怎么看跑分这事

跑分的氛围有了,跑分的工具也有了,整个跑分文化中就差品牌自己来主动秀跑分了。

但只有人开头,这个行为就会迅速蔓延,而定位发烧友的小米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跑分这种事其实最忌排行榜,一但有了排行,跑分就会从一个单纯的性能测试变成品牌之间一场漫长的比赛。从厂商到粉丝都非常热衷跑分这件事,也是因为谁都不想输。所以你可以看到,国产品牌在跑分这件事上是最积极的,连「专为发烧而生」,「不服跑个分」一度也成为了流行语。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跑分,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跑分这事,国内外可以说是两个环境,国内不喜欢用性能测试,更喜欢直接说跑分,从厂商到媒体再到个人用户,都会简单的使用一些测试工具来测试手机的性能,三者之间往往还有着一定的「误差」存在。

▲ 图片来自:疑似骁龙 855 跑分

而在国外,像 GeekBench 这样的跑分多数只是用来预热,每次新处理器即将面世的时候,总会有 GeekBench 跑分流出。手机厂商像苹果偶尔也会将分数加入 PPT 用于描述性能提升。但大多数国际品牌并没有秀跑分的习惯。

而在国外还有像 AnandTech 这样的技术解析类网站,除了各种跑分性能测试意外,还会做产品半导体方面的解析,他们会更深入一层进入到产品的一些内部参数和技术解析,已经脱离了单纯跑分这种低级趣味。

从对行业的意义上说,公开透明的技术解析和性能测试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能带动我们更透彻的理解移动半导体行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比如在 GeekBench 的测试中,整数性能、浮点性能、内存性能都是单独分开有子项成绩,对此我们就能明白这款处理器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它的改进方向会是怎么样的。

此外跑分也能向我们反映手机在日常使用中的天花板在哪里。比如在一款游戏中流畅度和稳定性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与其他机型的性能对比是怎样的。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数据真实有效的情况上。而「跑分作弊」这件事就显然破坏了真实性。

而对于「跑分作弊」这件事,其实目前也很有争议,因为它不是通过篡改数据来进行作弊,而是通过比如解锁温控文件,解锁更高档位的 GPU 频率等手段,达到正常使用中达不到的分数。不仅仅是华为,包括  HTC、一加、三星等品牌都曾被对跑分软件进行过「优化」或者说「作弊」。

这种操作是具有一定模糊性的,比如厂商可以在下次更新中加入「游戏模式」来实现,比如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测试等等。这让「作弊指责」有了一定的难度,也可以说是跑分界的一个潜规则。

但不论怎么说,这种行为都是具有伤害性的。对消费者来说可能会产生误导,产生跑分与实际体验不符合的状况,另一方面对手机品牌以及跑分软件来说也会损害其公信力,此外还会成为品牌粉丝之间相互攻击的工具。

▲ 华为 Nova 3 广告. 图片来自:The Verge

而华为屡屡被抓包其实有着很多复杂的因素,一方面华为作为国产品牌,在国内环境下容易沾染这样的不正之风,包括之前华为 P9 出现过样张造假以及华为 Nova 3 广告片造假等等。当然这种情况也并非是国产品牌的「专利」,之前诺基亚 Lumia 920 的广告片也被揭露造假情况。

另一方面从华为海思自研处理器开始,就始终无法绕开性能这个问题。研发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强如苹果也用了几代三星处理器,才一步步将自研处理器打造成型并最终独领风骚。

而国内研发基础没海外那么强,华为又在麒麟处理器不成熟,显著落后的情况下急着上马,同时在宣传口径上又十分强硬,不能松口承认自己技不如人,这份硬拗的倔强我们之前已经在「eMMC 优化不输 UFS」时见到过。为了粉饰性能的落后,造假作弊似乎成了最便捷的选择。

此外最初就定位发烧友的小米也是有点骑虎难下,当初定下的极致性能和出色性价比这两点策略造成的后遗症至今仍然让小米头痛。恶果之一就是小米为了保持性能上的优势,优化跑分成了每一代手机不得不做的工作。

跑分这车跑着跑着就翻车了,但想马上下车并不容易。

不优化跑分就亏了?

那「跑分作弊」这事有没有解?是不是只要一个事情成为业界常态,即便是不正确的也能得到大众理解?

但其实跑分这事也没那么重要。

在市面上对跑分最不「感冒」的可以说是 OV 两家,这两家不仅不追求极致性能和跑分,反而向着追求美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显然,对于美的判断并没有分数这样确切的客观判断,但以比美来代替跑分,对消费者来说反而更加透明。

不跑分玩砸的也有,曾经的锤子甚至对跑分玩起了「负优化」,因为当时的锤子自诩以设计和系统取胜,文艺范十足,对这种理工科文化的跑分可谓是不屑一顾。但今年的锤子也「泯然众人」公开秀起了跑分,还要嘴硬地说一句很无聊。

而苹果靠着超强的研发实力,根本不需要作弊。我的 GeekBecn 分数就是最强的,我的 GFXBench 分数也是最强的,我就是第一。

这其实给我们展现了两条路,要么你找到性能之外的卖点。像 OV 不出旗舰不跑分也有人买,要么你就把产品性能拔高到第一梯队,以硬实力取胜。前者适用于老罗说的「供应链组装商」,后者则适用于三星、华为这种有自研处理器能力的品牌。

▲ 图片来自:NDTV Gadgets

跑分时代总有结束的一天,实际上像与游戏厂商直接合作优化,或是像开发 GPU Turbo 这样提高体验的技术,其实都是对单纯跑分的打击。毕竟跑分只是一个账面上的数字,它具有参考意义,但随着性能需求降低和移动半导体发展瓶颈的逐渐到来,账面性能的影响正在逐渐减退,实际体验的提升才是消费者更看重的东西。

而对于承担消费者体验的手机品牌,更应该早早认识清楚,跑分作弊是一件伤害自己也伤害消费者的行为,我更乐于见到的,是除去营销与浮华后,消费者发自内心的认同。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