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同传却是真人翻译?科大讯飞:这叫人机耦合

公司

2018-09-21 17:31

这年头,无论什么技术总喜欢跟「人工智能」(以下简称 AI)扯上关系,但如果技术不过关,「人工智能」变成依赖「人工」的假 AI,就不厚道了。

今天被揭穿「假 AI」面目的,是以语音识别技术著称的科大讯飞——就是老罗在锤子手机发布会上每次必感谢的合作方之一。出问题的不是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而是他们这几年大力鼓吹的翻译技术。

AI 翻译:「人工智能」还是「人造智能」?

一名王姓译员在知乎上爆料,9 月 20 日他参与了一场国际会议的同传传译,现场采用了科大讯飞的产品「讯飞听见」。表面上看,这款产品的作用是将同传的语音转成文字输出,但他在翻译过程中发现,科大讯飞似乎将同传们的翻译功劳,安在了自家的产品身上。

王译员提出了 2 个疑点:

首先,现场的大屏幕左右两边分别显示译文和机器识别的原文,但译文与原文有多处不对应,显然译文是来自译员的翻译,再由「讯飞听见」转换成文字,然而屏幕上「讯飞听见」的字样很容易让听众误会这是科大讯飞 AI 同传的劳动成果。

其次,当天的会议在「知领」官网进行了直播,并号称使用了「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实现了国际高端会议的中英文频道切换、智能翻译和自动语音播报。」但实际上所谓的「AI 同传」,只是照着译员们翻译出来的文本在朗读而已。

腾讯视频
从现场拍摄到的视频来看,科大讯飞的「AI 同传」确实只是起到「复读机」的作用,比如用词与译员完全相同,人类译员的用词被机器错误识别后,「AI 同传」也跟着出错等。

明明用的是人工同传,却说成是自家技术的功劳,科大讯飞的做法自然引发巨大争议。

除了一边倒地怒批科大讯飞弄虚作假外,当然也少不了「疑似水军」的洗地,只不过这位哥们儿可能太着急,或者对东家信仰过高,连小号都忘了切换,顶着「科大讯飞软件开发」的名号就怒怼王译员:「讯飞的同传在我们的年会,重要会议上都会出现,我现场体验过很多次,造假根本不可能,倒是博主发这个文章是居心否测吧!」

还有一种声音也值得注意,有不少人认为,随着 AI 翻译技术的发展,以翻译为生的译员们感受到了威胁,因此才会对新技术如此抵触。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自打 AI 的概念火了之后,「AI 让 XX 失业」的话题屡屡被提及,机器也确实已经取代了不少原本需要人力的岗位,但鉴于语言的复杂性,尤其是中英文的巨大差异,由机器进行的文字翻译尚且漏洞百出,要在要求苛刻的同传领域威胁到人类的饭碗,这种担忧恐怕为时过早。

你可能会反驳:胡说!你看 XX 公司、XX 公司的 AI 翻译,早就能 hold 住各种会议的中英翻译了。

我们确实经常看到在一些会议上出现某些公司 AI 翻译产品,能够将嘉宾的现场演讲转化成中英文双语字幕输出,并且准确率相当高。我们不能(尽管我们很想说)说这全是作秀,但确实有不少水分,此前就有译员爆料过被安排在会议上以机器的名义作同传。

▲ 图片来自:网络

去年腾讯 AI 同传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翻车」的事,大家可能还有印象,其实与其说是「翻车」,倒不如说是这些所谓的 AI 翻译、AI 同传的真实水平更准确。

▲ 腾讯 AI 翻译在博鳌亚洲论坛的「车祸」现场 图片来自:微博

所以说,AI 有朝一日能胜任翻译的工作,这是有可能的,但绝不是现在。

科大讯飞回应:我没有,我不是,别瞎说啊

昨天下午,科大讯飞对「同传造假」一事作出回应,强调自己从来没提过「AI 同传」的概念,并提出了一个新词:「人机耦合」,说这才是未来的发展之道,当天的会议也是这么做的。

而昨天晚上科大讯飞再度发表声明回应,称「因会议现场机器转写问题,致同声传译对科大讯飞产生误解。」,并对翻译方案作出了更详细的解释。

科大讯飞表示目前翻译服务主要提供两种方案:第一种全自动翻译,是现场机器翻译同步展示在屏幕上,没有任何人工同传参与。

第二种是「人机耦合」翻译,由机器提供语音转写和翻译结果给人工同传参考,辅助同传翻译。

科大讯飞称翻译人员所说的会议当日,讯飞提供的是第二种方案,且机器仅提供转写服务。

必须承认,科大讯飞确实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自己用的是「AI 翻译」,只是现场及网络直播的各种设置,容易地让听众产生错觉,这到底是打擦边球,还是工作不严谨所致,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而科大讯飞的领导江总对 AI 财经社回应称,本次会议科大讯飞仅提供语音识别技术,直接转写译员翻译结果,造成同传译员误解,「我们认为仅仅是对会议服务方面的分工沟通了解不清。」

那「人机耦合」又是什么?根据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去年一次演讲中的解释,应该是由机器帮助人类完成绝大部分工作,人类扮演辅助角色。

不过,在这次会议的同传中,明明人类译员完成了大部分翻译工作,讯飞的机器人只是作了一个语音到文字的转化,还多此一举地念一遍而已,这又作何解释呢?可能是为了重新定义「人机耦合」吧。

题图来自: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