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Nuraphone 体验: 入耳加头戴,你准备好接受这份价值 3399 元的科技感了吗?

产品

2018-11-10 22:26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根据使用场景来选择用哪种佩戴方式的耳机。

面对适应力需求更高的通勤移动场景,我们会选择入耳式、开放式这种限制比较少的耳机。

要是碰上冬天或者一些不怎么需要活动的场景,我们可能也会用全包裹设计的头戴式耳机来换取更好的佩戴舒适度和声音体验。

但你又有没有想过,如果能够把入耳的贴耳感整合到头戴式耳机上面,会怎么样?耳机制造商 Nura 就正在做这样的尝试。

早前,我们就收到了 Nura 推出的 Nuraphone 头戴式入耳耳机。

正如其名,Nuraphone 是一款结合了入耳式结构和全封闭式头戴式耳机设计的产品,它在全包裹耳罩里面加入了一个入耳结构,让整个佩戴感变得更加「新奇」。

用户要佩戴上这个耳机的时候,首先需要选择好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带上里面的入耳式模块,带稳了之后才可以把整个耳机平稳地带上去。因为主导整个佩戴舒适感的其实是里面的入耳模块,只要入耳模块能够带稳的话,Nuraphone 这个松软的全包裹耳罩确实能够给你比较好的佩戴体验。

而且,对于我这种一向就喜欢把入耳式耳塞带得很紧的人来说,Nuraphone 这种入耳体验确实做得比较突出。它跟其他入耳式耳机比起来,稳定性不会相差太远,而塞入耳朵的部分也做得比较松软,所以这个部分要是能够正常带稳的话,舒适感还是不错的。

要是你把它当成是头戴式耳机的话,里面这个入耳模块带来的「异物感」,确实能够为可适应入耳式耳机的你多添一些新鲜感。

对,不管是本次的试戴体验还是 Nuraphone 提供的初始设置导向,佩戴准确性都是一个需要被多次强调的东西。

在耳机的设置导向中,Nura 官方会向用户强调两次「把耳机带到一个你认为舒适的状态」。原因很简单,因为佩戴会影响后续听感测试的准确性,要有最准确的测试结果的话,还是要把耳塞带到完全舒适的状态。所以,官方这里会提醒两次,目的相信就是要用户重视吧。

除了在全包裹式耳罩上加入入耳式结构之外,Nuraphone 整机用的设计其实跟一般的耳机没有太大分别。它的顶梁也用上了类似耳罩的材质,松软程度也相近,带上后能够提供一定的佩戴缓冲效果。

耳机连接耳罩的部分,Nura 用上了很薄的金属片,侧面看起来还是能够展示出一点「潮流」的味道。只是,因为只用了金属片,没有地方能够收纳接线,所以在不佩戴的情况下会显得这个设计有点累赘。这个,我们在写 Skullcandy 的设计时已经讲过,如果 Nura 能够改用一个粗点的塑料横梁,那线材也能够收纳横梁里面。这样做的话,Nuraphone 造型上的未来感会再强一点。

Nuraphone 在外观上最主要的科技感,其实是来源自非常「干净」,干净得一个实体按键都没有的机身。

从唤醒到配对模式呼出,Nuraphone 可以通过机内搭载的传感器去感知。只要用户拿起耳机,它就能够感受到,并开启连接模式,这种操作连贯性跟时下大部分无线耳机一样。 像 AirPods、Liberty Air 这种全无线耳机打开充电盒、取出耳机就能够完成配对和连接,而你拿起 Nuraphone 带上,它也就能够完成相同的工作,十分方便。

带上耳机之后,开启手机上的 Nuraphone 专用 app 去控制耳机,是使用的第二部分,也是展示 Nuraphone 科技感的第二步。

和主流的无线耳机不同,Nuraphone 并不是一款通过强调基础传输、单元特质来展示声音的一款产品。它主打的,其实是由 Nura 开发的一套「听感检测自定义」算法。

佩戴耳机之后,Nura 的 app 会让用户走一套测试流程。测试期间,用户只需要静心带着耳机就可以了,Nuraphone 会自行发出声波并接受这些声波的反馈来获取数据,最后通过算法调整出一套适合佩戴者的效果。整个过程都是全自动的,用户不需要做任何的选项,只需要安静等测试走完就可以了。

从测试结果看到,Nuraphone 这个调整其实还算「准确」,它能夠知道我对中高频突出的声音有偏好,低频表现更喜爱那些富有弹性和清晰的表现,整个环境也不喜欢有大量低频渲染的。就本人而言,结果还是准确的。

只是因为没有任何测试选项可填,让人有点「不踏实」的感觉。总觉得,这个结果来得有点玄学,就跟看相和神雀问签这种感觉差不多(笑)。

但总的来说,Nuraphone 还是能够调出我所需要的声音。

▲(歌手:林奕匡 | 专辑:《A Touch Of》| 音源:Spotify 极高质量)

听感上,Nuraphone 给我的感觉还算不错。基础素质是有的,声音细节的表现还算突出,部分处理细节会出现一定的毛刺感,但这里跟无线传输质量也有关系,所以也没有比较纠结太多。不过碰上复杂的背景时,Nuraphone 的分离度做得不太够,有些时候会有种乱的感觉。

声音有一定的厚度,层次感也做得不错,人听起来不会有「声音很薄」的感觉。人声不算突出,但有一定的稳定性。虽然整体就我的喜好提高了中高频的表现,但声音也没有因此变得干涩,效果还是能够维持均衡。要是能够处理好细节和复杂背景是,整个听感能够再好一点。

如果你要我就这个简单体验下一个定论的话,那我会觉得:

Nuraphone 确实是一副充满新鲜感和科技感的产品。

头戴式和入耳式的结合,让它能带来一个与别不同的佩戴感。整机不依赖是按键,全靠 app 和两个自定义触控按键来操作,这也让 Nuraphone 与传统设计之间多增加一点距离。再加上这套体验起来有点「玄学」的科学调音算法,初次玩这副耳机的人确实也能够被这些点子吸引。

虽然用上「玄学」这个词,这也不代表 Nuraphone 的基础不扎实。

自身支持 aptX HD 传输,也可以通过购置官方推出的线材来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有线连接。再加上 Nuraphone 在听感环节的也表现出基础素质扎实的属性,这副耳机其实也可以定义成一幅无线 DAC 强化的耳机产品。站在「索粉」的角度去形容,你可以把 Nuraphone 定义成一幅能自行调音的「无线版」MDR-1ADAC。

话虽如此,Nuraphone 始终是一款用特殊接口的设备。虽然说保持产品的独立性、为了数据传输等等这些理由都可以理解,但没有通用接口的话,用起来就肯定不方便的了。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 Nura 官方能够在产品中附上常见设备的转换线材,至少把 USB-C to Nura、micro USB to Nura 或者是 Lightning to Nura 这三种线材都能够附上,那即便在设备「不智能」的状态下,耳机也可以使用。哪怕再加点钱,相信对 Nuraphone 有兴趣的用户还是愿意的。

毕竟,这些都是完善体验的做法。既然你都愿意花钱去入手 Nuraphone,那配线材的钱也不能少,对吧。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