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液》来了,资本之手让好莱坞风水轮流转

商业

2018-11-14 10:36

1998 年,已经被日本人买下的索尼哥伦比亚影业正在寻找他们的下一个大项目。

陷入破产困境的漫威成了他们的目标——在美国,漫威的漫画角色蜘蛛侠和超人、蝙蝠侠一样家喻户晓,但却从来没登上过大银幕。

索尼影业指派了一位年轻高管为蜘蛛侠的版权前后奔走,几番折腾后收到了漫威的惊人提议——「2500 万美元,买下我们手里所有角色的版权?要不要?」当时,负债数亿美元的漫威急需出售角色版权换取现金。除了已经先卖出去的 X 战警、神奇四侠、绿巨人等,漫威手上还有 5000 多个漫画角色储备,只不过大部分不为人知。

然而当索尼影业决策层收到下属带回来的提议后,反应却非常冷淡:没人 care 其他那些破玩意,跟他们说只要蜘蛛侠。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索尼最后以 1000 万美元加未来收益分成买下了蜘蛛侠和相关角色的改编权。

没人说得清,20 年前的这一决定,对如今的好莱坞格局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毒液和蜘蛛侠

20 年后,蜘蛛侠的老对手毒液终于自立门户,这部名为《毒液》的漫画改编电影也在 11 月 9 日登陆中国影院。电影市场凉了一个多月终于等来大片,影院经理们就差敲锣打鼓了。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毒液」实际上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但片方和影院经理们把希望寄托在「漫威」二字上。

作为索尼影业今年最重要的项目,《毒液》在华宣传全程突出的都是漫威。中国版海报上,直接打出了「漫威压轴巨制」「暗黑英雄漫威首秀」的宣传语,给影院的发行通知里也将「漫威第一部反派英雄电影」当作头号卖点。

片方有意无意略去了关键信息:整部《毒液》和中国观众近年来在大银幕上看过的所有漫威电影都没有联系。就连关系紧密的蜘蛛侠,在这部电影里也没有与毒液出现交集。

风水轮流转。当年索尼看不上的那些角色,如今成了盘活其手上漫威角色的救命稻草。

过去 10 年,漫威影业已经拍出了 20 部电影,在全球收获了 175 亿美元的票房。在迪士尼爸爸的支持下,漫威的排片表已经列到了 2022 年。无论主角多小众,「漫威出品」总能让观众心甘情愿奉上真金白银。

而离开漫威大家庭的蜘蛛侠,则成为了索尼手上最值钱的 IP,全球票房超过 40 亿美元。然而外界不知道的是,蜘蛛侠电影越往后拍,索尼赚到的钱越来越少,到去年甚至不得不把小蜘蛛「还给」漫威补血。

十多年来,蜘蛛侠几乎是索尼手里惟一能打的牌。除了向漫威势力低头,索尼没有别的选择。

不仅是索尼。有八十多年历史的著名厂牌 20 世纪福克斯明年将正式归入迪士尼麾下,当年低价买下的 X 战警、神奇四侠也将重新回到漫威的掌控之中。 而其他几家公司,都忙着翻查自家片库,绞尽脑汁思考重拍的可能性。

在迪士尼接连收购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20 世纪福克斯后,好莱坞「六大」的竞争格局已经名存实亡。当迪士尼操心如何安排手里这么多项目时,其他电影公司都在头疼一件事:手里有足够的系列大片抗衡吗?

索尼总裁开心开跑车

对索尼影视娱乐电影集团总裁汤姆 · 罗斯曼(Tom Rothman)来说,不管在中国市场票房如何,《毒液》的表现已经足以让他松口气了。

10 月 5 日公映的《毒液》,北美首周票房超过 8000 万美元,创造了北美影史 10 月开画新纪录。截至 10 月底,上映不足一月的《毒液》在全球票房已经突破 5 亿美元。这样的成绩绝对是出乎索尼影业高管预料的。在《毒液》连续两周领跑全球票房后,索尼影业的员工们意外发现:老板居然一改往常作风,开敞篷跑车到公司上班了。

他这么开心是有理由的。作为一部超级英雄大片,《毒液》的成本居然被严格地控制在 1 亿美元,即使算上数千万美元的宣发费用,5 亿美元的票房也早就足够回本了。在中国和日本两大票仓,这部电影至少还有 1 个多亿美元的票房空间。

对于索尼影业来说,这是迟来了十几年的收获——在小蜘蛛已经快薅无可薅后,手上的其他漫威角色终于产生了价值。

早在 2007 年,索尼影业就萌生了为毒液立传的想法。那年,《蜘蛛侠 3》在全球创下了 8.9 亿美元的票房,成为索尼电影全球票房历史新高,毒液也在这部电影中首次亮相大银幕。

然而索尼影业的高管们却开心不起来。尽管《蜘蛛侠》系列票房越来越高,盈利却越来越少——由于导演山姆 · 雷米和蜘蛛侠主演托比 · 马奎尔的票房分红三连跳,《蜘蛛侠 3》光是制作成本就激增到了 2.5 亿美元,最后算下来电影的盈利已经只有第一部的 1/4。

而按照合同,如果继续用原班人马拍第四部《蜘蛛侠》,索尼分给核心主创的收益只会多不会少,可能忙活几年也赚不了多少钱。于是 2010 年,索尼宣布更换主创重启蜘蛛侠,拍摄毒液电影的计划也相应被延后了。

到了 2013 年,受漫威电影宇宙启发,索尼宣布了自己的「蜘蛛侠宇宙」。按照 1998 年和漫威签订的协议,索尼可以使用蜘蛛侠系列漫画中 900 多个角色,首批计划的项目就包括《毒液》。

让人大失所望的是,重启后的《超凡蜘蛛侠》系列相比老版票房差了一大截,换新人控制成本的算盘完全没有打响。到了 2014 年的《超凡蜘蛛侠 2》,索尼的利润居然已经降到只有几千万美元的水平。

在为小蜘蛛的命运发愁的时候,索尼又遭遇了天降意外。

2014 年底,因为一部讽刺朝鲜的喜剧电影,索尼影业遭到了黑客攻击,高管的大量私人邮件和公司内部资料被公开。外界也正是从这些邮件中意外发现,由于《超凡蜘蛛侠》系列的失败,索尼居然私下已经和漫威讨论过蜘蛛侠的命运。

这一发现,更是助长了粉丝要求索尼把蜘蛛侠还给漫威的呼声,让蜘蛛侠出现在一年后漫威电影宇宙成为了现实。

曾经的多事之秋

回顾索尼与漫威交涉的过程就知道,小蜘蛛的未来命运,实际上仍然悬而未决。

在汤姆 · 罗斯曼 2015 年初确定接任索尼影业总裁时,即将卸任的艾米 · 帕斯卡(Amy Pascal)却面临着职业生涯的最大难关:在为索尼卖命了 25 年、掌管电影业务 12 年后,索尼却不打算要她了。

当时距离索尼影业被黑客攻击已经 1 月有余,艾米 · 帕斯卡依旧处在风暴中心——因为私人邮件中涉及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不当笑话被公开,她成天被媒体穷追猛打。她在邮件里评价合作多年的安吉丽娜 · 朱莉「恃宠而骄、毫无天分」,成为了金球奖上的开场笑话。就连她的网购清单,都被媒体写进了报道。

在与索尼更高层来回交涉后,艾米 · 帕斯卡最终同意离开,并选择了一条好莱坞高管下台后常走的路:开设自己的制片公司,转型制片人。但并不是说让走就走。

她和索尼影业签了一份为期四年的协议:她的制片公司将为索尼开发电影项目,后者负责出资并保有电影的全球发行权。为此索尼不仅要向她支付 4000 万美元,还要负担其公司每年 900 万美元的运营开支。

这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影响力。在掌管索尼影业期间,艾米 · 帕斯卡与好莱坞一大批电影人都建立了深厚关系,她擅长开发中等成本的主打明星牌的剧情片,与乔治 · 克鲁尼、威尔 · 史密斯、亚当 · 桑德勒等一大批明星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得到了明星们的信任。

更重要的是,她成功地介入了蜘蛛侠的未来命运。

即便面对黑客事件的舆论压力,艾米 · 帕斯卡还是赶在下台之前积极运作,不仅与构建漫威电影宇宙的核心人物凯文 · 费吉商讨了蜘蛛侠未来电影的安排,还和当时漫威公司的话事人见了面,得到了认可。

索尼不可能把蜘蛛侠这个 IP 还给漫威,漫威也希望索尼的蜘蛛侠电影能有所改善,因为电影表现低迷也严重影响漫威的蜘蛛侠玩具销售。最终,几方达成了一个实际上颇为复杂的合作。

综合几方的协定,蜘蛛侠在漫威宇宙里出现的电影还是漫威负责制作、迪士尼负责发行,但蜘蛛侠单人电影则由漫威和艾米 · 帕斯卡的制片公司共同制作、索尼负责发行。双方的电影都各自负责盈亏。

于是过去几年,汤姆 · 霍兰德饰演的蜘蛛侠一直在两边荡来荡去——先是 2015 年出现在了迪士尼 / 漫威的《美国队长 3》中,此后又在 2017 年索尼的《蜘蛛侠:英雄归来》中开启了新故事线,今年又出现在了迪士尼 / 漫威的《复仇者联盟 3》里,明年又要回到索尼的《蜘蛛侠:英雄远征》中……

尽管这些电影名义上都是在漫威电影宇宙之中,但幕后的出品方始终是不同的阵营,剧情上的割裂已经初现端倪。几方合作的年限只持续到 2019 年,也就是索尼与艾米 · 帕斯卡的协议到期之时。也就是说,蜘蛛侠在漫威电影宇宙的时间,其实只剩一年了。

蜘蛛侠在漫威电影宇宙的去留,将对索尼手上的其他项目产生连带影响。除了《毒液》,索尼依旧在推进自己的「蜘蛛侠宇宙」计划,《莫比乌斯》《猎人克莱文》《银貂》《黑猫》等一批项目已经官宣。

虽然名义上拥有蜘蛛侠漫画 500 多个角色可开发,索尼的高管一直很清楚,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不知名的小角色。在漫威宇宙横空出世后,艾米 · 帕斯卡就曾私下抱怨:「我手上只有蜘蛛侠宇宙,里面除了蜘蛛侠,不是他的反派,就是他的家人和女朋友。」

索尼的王牌

手上缺少系列大片,是索尼反复围绕蜘蛛侠做文章的根本原因。

索尼发行的所有电影里,票房表现仅次于蜘蛛侠的是 007 系列。从 2006 年的《皇家赌场》到 2015 年的《幽灵党》,索尼的 4 部 007 电影总票房超过 30 亿美元,其中《007 大破天幕杀机》全球票房超过了所有蜘蛛侠电影,至今仍然是索尼影史上票房最高的一部。

但问题是,007 的版权在米高梅手上。和米高梅合作,索尼需要承担每部 007 电影一半的开支,但只保留 1/4 甚至不到的盈利。在《幽灵党》之后,米高梅与索尼持续十年的合作也到期了,下一部 007 的发行转交给了环球和 Annapurna(甲骨文创始人女儿 Megan Ellison 的公司)。

再往下数,索尼手里总票房超过 10 亿美元的系列大片只有三个:《黑衣人》系列、《精灵旅社》系列以及丹 · 布朗系列小说改编电影。并且,这几个系列还算不上现象级,所谓 event film。

更糟糕的是,时隔十年回归的《黑衣人 3》在北美票房创下系列最低。因为威尔 · 史密斯等主创的高票房分红,索尼也没有赚到太多钱。

丹 · 布朗系列小说改编电影也面临问题。导演朗 · 霍华德、主演汤姆 · 汉克斯等主创要分走相当一部分收益,最近的两部电影《天使与魔鬼》《但丁密码》都是亏了钱的。

谢天谢地,「巨石」强森拯救了索尼。

去年末上映的《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沿用了索尼 1995 年老片《勇敢者的游戏》的核心创意。尽管同期迪士尼推出了《星球大战 8》这样的巨无霸,这部电影却意外成为索尼历史上北美票房最高的影片,全球票房更是超过了所有蜘蛛侠电影,仅次于《007 大破天幕杀机》。

这样的成绩给汤姆 · 罗斯曼很大的惊喜,因为这个项目正是他 2015 年接掌索尼影业后放行的。按照 Deadline 的说法,这一部电影预计最终能为索尼带来 3 个多亿美元的利润(算上蓝光 / DVD、在线点播、电视播放授权等长期收入)。

这是什么概念?最赚钱的第一部《蜘蛛侠》为索尼赚了 4 个多亿美元,而回到漫威电影宇宙的《蜘蛛侠:英雄归来》,利润刚好 2 亿美元出头。一个 20 多年前的儿童冒险片创意,居然比大部分蜘蛛侠电影还赚钱?这样的成绩喜得索尼马不停蹄地找回强森开拍续集,并已经计划好将要拍摄第三部。

在《蜘蛛侠:英雄归来》和《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的帮助下,索尼影业 2017 财年(18 年 3 月截止)扭亏为盈,赚了 3.76 亿美元。而根据索尼集团 10 月底发布的财报,索尼影业今年的盈利预计会进一步增长,达到 500 亿日元(约合 4.44 亿美元),这当中自然有《毒液》的重要贡献。

可以说,最近两年索尼影业时来运转也并不为过。不到一年时间,索尼手里多了两个可以开发成系列大片并且是掌控在自己手里的 IP,意义非同小可。这也能多少缓解索尼影业被卖掉的焦虑。过去几年,不时有传言称索尼集团想要卖掉影视业务。

影视是整个索尼集团的第四大业务板块,去年其营收超过 10000 亿日元(约 90 亿美元),但最近 10 年这一业务部门的表现却一直低迷。从 2009 年开始,索尼影业连续七年未能实现盈利目标,2016 年更是亏了 6.82 亿美元。

索尼集团前 CEO 平井一夫是索尼影视业务的坚定支持者。但今年年初,索尼 CEO 已经换成了吉田宪一郎。

按照华尔街日报的分析,如果以索尼影业 2017 财年 91 亿美元的营收,乘以同类媒体并购交易溢价倍数的中位数,索尼影业的卖价大概在 350 亿美元。要知道,迪士尼买下 20 世纪福克斯的出价,最终超过了 700 亿美元。

「六大」往事

当得知默多克决定要卖掉 20 世纪福克斯时,好莱坞最意外的是:「六大」里第一个要被卖掉的,居然不是派拉蒙。

2016 年,万达集团掌门人王健林公开喊话,想收购一家好莱坞「六大」公司,此后很快传出了万达洽购派拉蒙的消息。只不过因为母公司维亚康姆的大股东雷石东(Sumner Redstone)坚决反对,最终派拉蒙拒绝了收购提议。

从 2011 年开始,派拉蒙的票房已经连续 7 年在好莱坞「六大」里垫底,去年其在北美的市场份额甚至被狮门超越,跌到第七。去年派拉蒙发行了 12 部电影,而今年前 10 个月,这个数字只有 6 部。

派拉蒙手中的系列大片储备原本是好于索尼的。但在强势的雷石东家族的掌控下,派拉蒙过去 10 年连续失去了一批合作伙伴,错失了很多 IP。

事实上,最早拥抱漫威电影宇宙这一天才设想的并非迪士尼,而是派拉蒙。2008 年开始,派拉蒙连续发行了《钢铁侠》《钢铁侠 2》《美国队长》《雷神》等 4 部漫威电影。但在 2009 年,迪士尼以 40 亿美元收购了漫威,当时漫威电影宇宙才刚刚起步。在将剩下两部漫威电影的发行权卖给迪士尼后,派拉蒙和漫威的电影再也没了关系,错过了漫威后来的爆发期。

也几乎是同一时刻,因为利润分配的严重分歧,梦工厂和派拉蒙的合作也走到了尽头。在 2012 年梦工厂动画的发行协议到期后,派拉蒙失去了《功夫熊猫》《驯龙高手》等大获成功的动画 IP。

因为对其高票房分成的不满,雷石东与汤姆 · 克鲁斯的矛盾也持续了十几年。最近三部《碟中谍》都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出现延期。

除了《碟中谍》,派拉蒙手上的系列大片近年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变形金刚 5》亏损超过 1 亿美元,《忍者神龟 2》也亏掉了 7500 万,《终结者 5》和《星际迷航:超越星辰》票房都不及预期,后续作品不得不延迟。

相比派拉蒙和索尼,福克斯的表现其实要好一些,最近三年市场份额都在第三、四位徘徊,2014 年的时候还是「六大」年度票房冠军。

福克斯的系列大片,依靠的也是漫威。20 年前,福克斯先下手为强,仅以几十万美元就买下了人气颇高的 X 战警漫画相关角色。包括《死侍》在内,福克斯的 X 战警电影全球票房已经超过 57 亿美元。但这是建立在 11 部电影的基础上的。算下来,X 战警系列平均每部电影票房 5 亿美元,而索尼的蜘蛛侠电影平均每部票房超过 8 亿美元。

除了剑走偏锋的《死侍》,福克斯过去几年的系列大片表现并不稳定。《X 战警:天启》最近一部的表现令人失望,接下来的《X 战警:黑凤凰》《X 战警:新变种人》目前都遭遇了延期。刚刚有起色的《异形》和《王牌特工》系列最近一部表现都不如人意,《猩球崛起》后两部全球票房明显下滑,而卷土重来的《独立日 2》更是口碑票房双扑。

最近两个财年,影视娱乐板块的营收对上市公司 21 世纪福克斯的营收贡献已经不到三分之一。所有人都在等的《阿凡达》续集却一拖再拖。原计划 2014 年问世的《阿凡达 2》目前已经延期到 2020 年底。

只可惜,那个时候福克斯已经是迪士尼的了。今年 7 月,在经过 7 个月的拉锯战后,迪士尼和福克斯的股东终于达成协议,迪士尼以 713 亿美元收购 20 世纪福克斯。收购将在 2019 年上半年完成。按照迪士尼掌门人鲍勃 · 艾格(Bob Iger)的说法,福克斯将和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一样,成为迪士尼电影版图中的一部分。

届时,好莱坞「六大」将不复存在。

迪士尼的天下

从市场表现来说,好莱坞「六大」这一说法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六大」每年的市场份额都是较为平均的,基本都在 10% 到 15% 之间,剩余部分由狮门、韦恩斯坦、焦点等中小型公司瓜分。

但从 2015 年开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排在头名的一家公司就能分走全年票房的 20% 以上。最开始达成这一壮举的是环球,之后两年是迪士尼。到了今年,差距更大了。排在头名的迪士尼票房占比已经快接近 30%,其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当于两到三家公司之和。

今年如果不是《碟中谍 6》上映,派拉蒙全年的市场份额可能还不到 5%。截至 10 月底,派拉蒙在北美的总票房不到 6 亿美元,全球票房不过 13 亿美元,这还不如迪士尼一部《黑豹》的票房多。

发生这一变革的根本原因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播放渠道的变化,观众在流媒体观看内容的习惯已经被培养起来。真正的威胁早就不在好莱坞内部,而来自硅谷。

在迪士尼收购漫威的 2009 年,当年北美总票房是 105.85 亿美元,在线影片租赁服务商 Netflix 年收入是 16.7 亿美元,仅有前者的 1/6。而到了去年结束,北美总票房为 110.66 亿美元,Netflix 年收入已经大幅增长至 116.92 亿美元。

Netflix 目前的市值超过 1300 亿美元,迪士尼的市值超过 1700 亿美元。而整个索尼集团市值不到 700 亿美元。有了足够的资本支持,Netflix 早已不满足于只是作为好莱坞电影、剧集的播出渠道,而是直接开始争抢内容生产:先是在 2013 年以《纸牌屋》开启了原创剧集道路,又在 2015 年开始做原创电影。

今年 Netflix 更是大幅增产,推出 80 部原创电影。从早期千万美元水平的文艺片做起,短短两三年间,Netflix 电影投资规模大幅提升。去年的《光灵》成本达到 9000 万美元,而马丁 · 斯科塞斯新片《爱尔兰人》成本高达 1 亿美元,这已经是《毒液》这类特效大片的制作投入。

同样被投资者追捧的亚马逊在原创内容也紧随其后,先是投资了斩获奥斯卡的《海边的曼彻斯特》等文艺片,紧接着大手笔花 5 亿美元拍摄《指环王》剧集。

Facebook、Youtube、Twitter、苹果…… 如今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争抢原创内容。谁也说不清,苹果以后是不是也要做电影?毕竟,苹果账上躺着 2000 多亿美元的现金。

面对兵临城下的硅谷巨头,迪士尼是警惕性最高的。迪士尼去年就宣布将自建流媒体平台,计划在 2019 年上线,届时迪士尼将收回对 Netflix 的授权,漫威大片、皮克斯动画、《星球大战》系列等等都将从 Netflix 上消失。

好莱坞分流

面对 Netflix 的进攻,受影响最深的正是索尼这样的公司。

今年 1 月,威尔 · 史密斯不再与索尼影业续约,其制片公司与索尼的合作将在《绝地战警 3》等项目后正式结束。威尔 · 史密斯是与索尼的合作超过 20 年,《黑衣人》系列、《绝地战警》系列、《全民超人汉考克》、《全民情敌》、《当幸福来敲门》、《功夫梦》等等都是双方合作的产物。

但从 2013 年开始,威尔 · 史密斯的票房号召力失灵了,《重返地球》《焦点》《震荡效应》《附属美丽》票房接连扑街。这当中,索尼为《迷失地球》和《脑震荡》两部电影花了 2 亿美元,最终却让索尼赔了 5000 万美元。

Netflix 却向威尔 · 史密斯伸出了橄榄枝。去年 12 月,威尔 · 史密斯主演、耗资 9000 万美元的《光灵》在 Netflix 独家上线。尽管评论界口诛笔伐,3 天内居然有超过 1100 万人观看了这部电影,于是很快传出了要开拍续集的消息。

这不是孤例。同样和索尼合作了 20 多年的亚当 · 桑德勒,也在 2014 年和 Netflix 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后者拍 4 部只在 Netflix 上线的电影。双方在去年又续了约。

一直以来,亚当 · 桑德勒的电影都得不到评论界追捧,但他和威尔 · 史密斯一样却非常有观众缘。看准这一点,索尼从 1999 年开始,以几乎一年一部的速度,和亚当 · 桑德勒合作了将近 20 部主打桑德勒的喜剧电影,包括大获成功的《冒牌老爸》《初恋 50 次》《人生遥控器》《长大成人》等等。

以往缺少系列大片的时候,索尼靠的就是威尔 · 史密斯、亚当 · 桑德勒的明星效应,很多项目能够启动,完全就是因为他们的票房号召力。有索尼影业高管曾经开玩笑说:「我们的房子都是靠威尔和亚当买的。」

和威尔 · 史密斯一样,亚当 · 桑德勒的明星光环效应过去几年也不管用了。他 2015 年出演的《像素大作战》成本超过 1 个亿美元,盈利才千万出头。但在 Netflix 上,亚当 · 桑德勒的电影却备受欢迎——这类电影主要靠情节和人物魅力,不需要花钱的特效大场面,即使在家看体验上也没有多少损失。

对观众来说,如今这些大明星主演的电影在家也能看,为什么还要花大半天时间额外花一笔钱去电影院?这也能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好莱坞大公司现在全都只拍特效大片(以及强调体验的恐怖片和动画片),中小成本的剧情片越来越少。

迪士尼 2016 年曾推出过一部剧情片《卡推女王》,讲述一个乌干达贫民窟出身的女孩如何成为国际象棋神童的故事。电影成本只有 1500 万美元,但票房居然更低,只有成本的一半。电影的惨败让迪士尼彻底放弃了中小成本电影,只做漫威宇宙、《星战》系列、动画和真人童话片。

华纳、环球都在朝着同样的方向。华纳有和 DC、传奇影业、乐高、温子仁合作的 DC 宇宙、怪兽宇宙、乐高动画宇宙以及招魂宇宙,还找回了 J·K· 罗琳重新开启了魔法系列。

环球也找回斯皮尔伯格重启了《侏罗纪世界》,宣布了怪物黑暗宇宙以及《第六感》导演奈特 · 沙马兰的超级英雄宇宙,《速度与激情》明年也会迎来外传。旗下的照明灯娱乐在拓展《小黄人》之外的动画电影(《爱宠大机密》《绿毛怪格林奇》),回归的梦工厂明年也将推出《驯龙高手 3》。

只不过,失败的计划也不少。和漫威对标的 DC 宇宙多部电影遭到口诛笔伐,后续方向不得不再次调整,只有《神奇女侠》得到一致好评。去年阿汤哥主演的《新木乃伊》惨烈扑街后,环球刚刚启动的怪物黑暗宇宙立马没了动静。

而索尼惟一的「蜘蛛侠宇宙」未来如何推进,还是要看明年索尼、漫威和帕斯卡之间合作到期后的进展。除了真人版的蜘蛛侠,索尼其他漫威角色的电影目前并不包含在漫威电影宇宙里。

索尼继续在翻箱倒柜找 IP 重启。明年,观众不仅会看到《黑衣人》《霹雳娇娃》《咒怨》的重启,还会等到《愤怒的小鸟》的续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棱镜(ID:lengjing_qqfinance),作者为李然,编辑为李伟,爱范儿经授权发布,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爱范儿立场。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