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的赌城 CES 之旅,我们看到了消费电子行业的 3 个新变化

CES2019

2019-01-11 17:25

伴随着各大主流厂商发布会的相继结束,历时 4 天的美国 CES 消费电子展缓缓落下帷幕。

临出发之前,我问了在美国生活十年的朋友一个问题:「拉斯维加斯有什么好玩的?」

「除了赌场和脱衣舞,那边啥都没有。」

这回答非常现实了,但或许 CES 是个例外。

4500 家参展商,18 万参观人次,今年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给出了新的成绩单。新奇特的电子产品星罗棋布,科技公司展台鳞次栉比,业内人士穿梭其中人头攒动,带着好奇心的公众摩肩接踵。

赌城拉斯维加斯因为 CES 的召开,镀上了科技感的色彩。

当然,一些看不到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影响着这个已有 50 年历史的展会,比如说中国参展商的数量。 2018 年,多达 1551 家中国公司赶往拉斯维加斯,这相当于当年所有展商的三分之一。

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届 CES 的中国参展商数量下降到 1200 家左右,比去年少了 20%。华为高管去年激情澎湃的演讲现场不再,百度也是仅保留了一个展位,中兴更是自 2011 年来首次缺席。

当然,在会场南面的 South Hall 中心里,你还是能看到很多来自中国的科技公司——比如专注机器人的优必选、主打人工智能的地平线、抢发折叠手机的柔宇科技、无人机领域的翘楚大疆等,它们依旧把展位放在了最明显的位置。

有趣的是,哪怕是中国参展商数量整体下降,可属于中国参商展区的面积却跟 2018 年差不多大。

或许是因为大型企业的参展面积还在不断扩大,而小型企业的摊位则少了不少,这背后也能说明点问题。

由于没有太多和智能手机相关的消息,CES 展会的看点还是以笔记本电脑、电视、显示器这些熟悉的产品为主,而像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或是 AI 之类的概念,基本每年都在说,但总觉得成为主流还有一些距离。

所以,现在的 CES 越来越偏向行业化,以及主打汽车领域,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能吸引那些在屏幕另一端、可能连 CES 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网络观众,不少媒体人每天往返于三个主展馆和周边快闪店之间,在人群中随波逐流,就是希望能在各种电视、笔记本电脑和汽车之外,找到那些小众、却足够有新意的设备。

可我也不认为 CES 的存在没有必要。它就像车展、游戏展甚至是钟表展一样,每个行业都需要这样一个能聚集起足够多的同行公司的活动,不仅是为了让从业人士一览新品、洽谈生意,也是在证明这个行业仍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有新的东西可以看。

更重要的是,它们所关注的领域,以及展示的新技术,也决定了未来 3-5 年内我们拿到手上的产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笔记本电脑一边学习智能手机的长处,另一边在等待 5G 的到来

同样的外观结构,换上新的处理器和显卡,调整配色和接口,拿到市场上又可以再卖一年,这对于笔记本电脑市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当使用习惯定型后,为何迟迟没有出现有突破性的驱动力?还是说它表现的太好,以至于还不需要被改变?当个人 PC 处于增长乏力的困境时,我们更倾向给出后者的答案

「除了改掉那个反人类的摄像头外,我们还找不到能够让整体形态变得更好的办法,至少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还做不到。」在戴尔的 CES 发布会现场,XPS 部门副总裁 Frank Azor 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然而,形态上的固步自封,不代表细节上的一成不变。我们能看到的是,笔记本电脑正越来越懂得如何从智能手机设备上汲取成功的经验,这既有在外观设计上的借鉴,也有一些潜藏在内部的变化。

▲ 图片来自:CNET

比如说全面屏,这基本已经成了当下主流笔记本电脑的首选设计。从华硕 Zenbook S13、联想 Yoga S940 采用的反向刘海设计,到戴尔 XPS 13 为了缩小尺寸而选用的微型组件,这些在本届 CES 上亮相的新笔记本都和手机一样,在实现全面屏形态的同时,也在想办法解决和前置摄像头之间的矛盾。

可说到创新的激进程度,这些 PC 厂商往往会比智能手机更为大胆。是的,哪怕是传统 PC 的销量一直没有起色,但一些细分用户群仍然有强烈需求。

像游戏玩家,他们对 PC 配置的要求会更高,换机的频率也比普通用户更快,这自然会驱动厂商做出更多的尝试。

▲ ROG 做了一台 17 英寸的「Surface Pro」

▲ Acer Predator Triton 900

所以你会看到 Alienware 推出的 Area-51m,外星人号称它可以取代原有的电竞台式机;还有 Acer 的 Predator Triton 900,采用了另类的轴承结构;至于像 ROG 超神 X 这样重达 4.69kg 的怪兽级设备,你已经很难将其作为是一款正常笔电来看待了。

然而,玩家们喜欢这样的产品,普通消费者也会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厂商们也乐于将概念产品落地。

毕竟在 CES 这样的展会上,卖货并不是大厂的主要任务,他们反而会更看重用户对自己的品牌关注度。

另一方面,「随时在线」这个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大 PC 厂商的宣传页面上。

不管是此前高通为内置骁龙处理器的 Windows 笔电提出的「Always Connected PC」概念,还是本次 CES 英特尔推动的「Project Athena」计划,性能已经不再是这些上游芯片厂唯一会关注的环节。

强调功耗平衡,强调实时联网,强调续航,这些都是笔记本电脑正在向智能手机学习的地方。

为了不让高通从自己手中抢走太多的订单,英特尔甚至在新的 10nm Ice Lake 处理器上推行了「大小核」的搭配。这种设计在移动芯片上已经非常常见,可以让智能手机根据软件需求调用不同的核心,而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也是为了平衡功耗和续航。

所以,要不了多久,我们可能还会迎来笔记本电脑的新一轮变革。已经有厂商向我们表态,5G 时代驱动的云端平台,将会进一步解放本地物理设备的计算力,也意味着笔记本电脑可以去掉那些非必要组件,对形态做出更多改变。

不管你使用的是 PC,还是平板电脑或是智能手机,在本地设备只扮演云平台的显示载体的理想状态下,三者或许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融合。

哪怕这样的未来还有些模糊,但已经有人确信它必然会发生。

电视和面板技术的精进息息相关,它们仍然在充当新型屏幕的试验田

在过去几天里,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新显示屏,以及新电视,这两个品类一直都是 CES 展会中的焦点,但大部分都离不开屏幕尺寸和面板形态的变化。

至少桌面显示器还在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大。在本届 CES 上,三星、LG、戴尔、华硕和联想都推出了自家的超宽屏显示器,尺寸基本都在 40 英寸以上,差不多是原来传统 20+ 尺寸显示器的两倍大。

而惠普更是面向游戏玩家提供了 65 英寸的显示器,若旁人不说,估计你会直接把它当成一台电视。

当然,宽屏显示器的好处并不只适用于游戏和多窗口管理,它们也支持接入两个视频信号源,意味着你可以在一个显示器上看到两台电脑的画面。

我们曾经讨论过屏幕对于智能手机的意义。从最初的功能机,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屏幕主导了手机形态的变化,而作为信息输出的载体,消费者对于尺寸的追求似乎也永无止境。

这个情况同样适用于电视和显示器设备。增大尺寸、强化色彩、缩减厚度、消除边框,所有需要拿屏幕显示内容的电子设备,都逃不开这个魔咒。

但屏幕本身并未止步于只是改改尺寸这个程度,从 4K 到 8K ,从弯曲再到折叠,当屏幕分辨率已经远超肉眼可见的极限后,我们终于开始把焦点放在了设备自身的形态变化上。

在本届 CES 中,LG 的新电视 Signature OLED TV R 便展现了这样的特点,其配备的柔性 OLED 面板不仅足够纤薄,还能像挂画一样卷起来收纳在底部的箱子中。

随之带来的改变还有电视本身的定位。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电视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只能以一块黑漆漆的屏幕形象存在于客厅之中。

但 LG 这款不仅能完全收纳起来,还可以只露出上半部分,用来显示时间和天气等信息,完美解决了电视在闲置状态下的实用性。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三星的 Micro-LED 技术。它吸收了三星 OLED 面板的自发光特性,同时能实现真正的无边框设计,所以三星还将其打造成模块化的组合方案。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将屏幕拼接成不同的尺寸,而三星更是在现场组成了一面高达 219 英寸的 The Wall 巨型电视墙。如字面意思,它真的就像是高墙般屹立在你眼前,加上无边框的结构,只要稍微走远点,就完全可以忽略模块之间的缝隙。

虽然目前受限于成本,这两款电视的造价都非常高昂,短时间内也无法普及到寻常家庭之中,但毫无疑问,LG 的卷轴屏幕和三星 Micro-LED 拼接模式,正在颠覆电视原有的形态,重塑电视在客厅中的形象定位。

我们相信会在未来几年里,看到更多的同类产品。

巨头们更频繁地在 CES 上刷存在感,没人希望失去物联网的掌控权

业内的一些大公司,早已经没有参加行业大会的习惯。比如苹果,每年例行召开 WWDC 和秋季发布会的它,基本不会在 CES 进行展示和营销;而 Google 和亚马逊至少会在打广告这点上积极点,但重磅新品还是会留到自己办的大会上公布。

然而,你仍然无法忽视这三家巨头的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尤其是 Google Assistant 和亚马逊 Alexa 这两个语音服务。在多场发布会上,它们被屡次提及——大至电视和汽车,小到一个门铃、窗帘和灯泡,基本只要是能联网的东西,厂商们都恨不得能塞一个语音助手进去。

你还可以在 CES 主会场门口看到一整个 Google 的临时场馆,主要就是展示 Google Assistant 语音助手的各种硬件,旁边还有一个免费拿奖品的巨型扭蛋机,这东西光是排队就得排上 2 个小时。

事实上,巨头们的竞争在 CES 召开前就已经打响了。第一个发起攻势的是亚马逊,亚马逊设备部门高级副总裁 Dave Limp 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透露,迄今已有超过 1 亿部设备预装了亚马逊的 Alexa 服务,还说光是《生日快乐》这首歌就唱了几百万次。

而 Google 也不甘示弱,随后也在 CES 召开后宣布接入自家 Google Assistant 的设备量达到了 10 亿台,虽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 Android 手机支撑起来的,像智能音箱和物联网之类的设备只占了其中一部分,可起码在声量上为自己扳回了一城。

但更值得关注是来自苹果的动作。在 CES 开展前两天,三星称即将推出的 2019 年款三星智能电视内置了苹果的 iTunes 电影和电视内容,同时还支持 Airplay 2 协议,意味着 iPhone 和 iPad 用户可以将照片或视频直接投屏到三星电视上观看。

这也成为了今年 CES 上最劲爆的新闻之一。

在过去,如果你想在电视上观看 iTunes 里面的电影,或是收听音乐,只能将苹果自家的 Apple TV 盒子和电视机连接到一起,还得注册一个 Apple ID。

但现在,苹果直接把自己内容服务放在了一个第三方平台上,这确实非常少见。不止是三星,光是这届 CES 上,我们就先后看到包括索尼、LG 和 Vizio 在内的数家电视厂商,宣布自己的新电视会支持苹果的 Airplay 2 连接协议。

还有 HomeKit,作为苹果的智能家居平台接口,Belkin、宜家、TP-Link 等几家公司都推出了集成 HomeKit 的产品。苹果还专门为此举办了一场非公开的小型沟通会

这也是为什么,鲜少在 CES 上露面的苹果,今年也学 Google 一样包下了场外的巨型广告牌,还写了一句「What happens on your iPhone, stays on your iPhone.(在你 iPhone 上发生的事情,只会留在你的 iPhone 上)」的标语,强调自己对于隐私安全问题的重视。

面对来势汹汹的 Google 和亚马逊,苹果仅靠自己的 HomePod 和 Apple TV 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也难以构筑起足够吸引人的物联网生态;而为了摆脱 iPhone 对公司整体营收的束缚,也促使它需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服务业务。

认识到这点的苹果,应该还会在今年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也迟早会就电视内容,和 Netflix 等流媒体服务展开竞争。

我们应该对消费电子设备的明天,抱以更高的期待吗?

无论有没有亮眼的新技术,产品是否足够吸引人,只要 CES 仍然会在每年 1 月份召开,这个行业还是会对它保持最大的关注度。

Uber 的自动调价算法大概能从侧面印证这个情况——在 CES 开展前,打车到主场馆只要花 15 美刀,而等到 CES 正式开幕后,同一时间地点,打 Uber 的费用会暴涨到 35 刀。

事实上,每年 CES 展会举办的时间,也是拉斯维加斯人流最密集的时候。

另一角度来看,CES 也不只是单纯的厂商对消费电子产品的展示,你也可以将它看作是一次行业创新技术的大型预告。那些从实验室里呱呱坠地的新鲜技术,正在摸索着想要成为现实中令人着迷的优秀产品,带动着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世界向前发展。

但经过这几天各种新品的巡礼后,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一种割裂感——一方面,我能接触到大量最尖端的技术,万物互联、空中汽车、智慧城市,他们或许就代表着未来;但另一方面,当我回到酒店躺在床上又会想,为什么需要空中汽车,万物互联能带来什么好处,智慧城市会有哪些变化?

海量的展示仅仅只是展示,还没有构筑出一个有力的答案。

或许 CES 就像是一个海市蜃楼,勾勒的未来在某处确实发生着,只是不在目之所及的当下。

当然,革新并不总是时刻发生的,厚积才能薄发,我们所处的当下大概就是积累的沉寂期。就算这一次的 CES 没有那么魅力四射,也不是 CES 的问题。我们只需要稍事等待,技术成熟之时,大概就是 CES 大放异彩之日 。

本文由木斯和肖钦鹏共同完成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