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男人放弃的高跟鞋,现在女人也不喜欢了
早些时候,模特石川优美(Ishikawa Yumi)在 twitter 上发起了一项抗议不合理高跟鞋文化的运动。在日本职场,女性一般会被要求要穿上黑色浅口的高跟鞋,这才是职业的表现。
但这种职业感也是有代价的。英国足病学院进行的一个调查显示,大约有一半的女性穿着不舒服的鞋子后会出现脚部问题。大多数女性在穿着高跟鞋 1 小时 6 分钟后开始受伤,而 20% 的女性则在穿着高跟鞋 10 分钟后感到疼痛。
石川发起的活动就是在反抗这种强制或半强制的职场高跟鞋文化。该活动被命名为 #KuToo。结合了鼎鼎大名的「MeToo」运动,「kutsu(靴子,鞋子)」和「kutsuu」中的「ku (苦痛)」,既与女权运动相关,也与女性穿着高跟鞋受到的痛苦相关。
对大部分人而言,这可能只是女权运动的一个部分。但其中作为主角被无数职场女性控诉的高跟鞋反而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事实上,不只是日本,在全球范围内,有不少女性都饱受高跟鞋的折磨。高跟鞋近几年销量逐渐下降,也是女性消费生活选择改变的一个缩影。
高跟鞋的历史:先有功能,后才性感
高跟鞋的出处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和地点记载。唯一可以确认的是,高跟鞋在公元前就已出现在了不同的地区。
在古希腊及罗马时代,高跟凉鞋被称为「kothorni」或 「buskins」。这指的是有木质高跟的凉鞋,由木质软木鞋底从地面抬起,尺寸在 8 到 10 厘米之间。当时戏剧主角会穿高跟凉鞋用来与其他配角区别。鞋子的高度也有助于观众区分社会阶层和舞台上描绘的各种角色的重要性。此外古罗马时代的娼妓也会穿着高跟凉鞋以便让顾客辨识身份。
而波斯骑士在中世纪穿着高跟鞋也是为了帮助自己骑马。延长的鞋跟就是专门为骑行而开发的,这可以防止骑车者的脚滑出马镫。当站在马镫和射箭时,它还有助于保持骑手稳定。令骑马的人更容易站立于马镫之上。
而东汉刘熙所著的《释名·释衣服》也记载了一种坡跟式高跟鞋——晚下。这是古代一种形制和用途都很特殊的履,其形制与舄相类。东汉刘熙著《释名·释衣服》曰:「晚下,如舄,其下晚晚而危,妇人短者著之,可以拜也。」
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中有首《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诗里有:「履高疑上砌,裾开特畏风。」穿着鞋子就像上了一个台阶,说明那时的鞋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
而在明代墓葬定陵出土的明神宗孝端显皇后尖翘凤头高底鞋就是一个更为明显的证据了。
虽然早早就有了高跟鞋,但这并不是为了追求漂亮或时尚。埃及罗马时代的「kothorni」是为了辨明身份,中国古代则是为了「防走光」。当时的礼教讲究妇女的衣裙要曳地,妇人的衣裙最好把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包住,又不妨碍走路。于是,就有了「衣曳地则覆履,惟见底,故底高。」可见,以前女性鞋子的底高,不仅为了增高美丽。
而在欧洲,高跟鞋的存在也是为了彰显身份和避免污垢。众所周知,许多中世纪的欧洲街道以脏乱差闻名,而那段时期的鞋子也是由脆弱而昂贵的材料制成的。因此,为了保护这些昂贵的衣饰,男性和女性都穿着将脚抬高到地面以上的鞋子。有些鞋子的跟则非常之高,导致有些女性无法自主行走,必须依靠女仆的帮助才能正常行走,这也让高跟鞋再次成为了地位的象征。
高跟鞋第一次纯粹因时尚而诞生是因为法国王后 Catherine de Medici,作为不受宠爱的王后,高跟鞋是王后吸引他人注意力的方法之一。帮助她显得身材更加高大,在走路时显出婷婷袅袅的姿态。到后期,这种有跟的高跟鞋也渐渐变得时髦了起来,在贵族之间非常流行。
高跟鞋上一次不受欢迎,是被男人所抵制
在 16 世纪,高跟鞋在男女中都非常流行,甚至在男人中的受欢迎程度大于女人。
后期女性对高跟鞋的喜爱也和当时的女性平权运动有关。有人认为女性穿着有肩垫的服装,抽烟,穿高跟鞋都只是为了让自看上去更加男性化,这是她们为了获得男性权力的一种努力。
▲ 三位女星身着西装拍摄的广告
是的,你没看错,部分女性在一开始穿上高跟鞋时,也只是为了使自己充满男子气概。
但这种与高跟鞋相关的男子气概很快就被放弃了。启蒙运动让人更想穿着理性的服装,高跟鞋、化妆品都因被认为是不理性而逐渐退出舞台。而这时期的女性也和男性一起放弃了高跟鞋,因为这是一种不舒服的鞋子。
19 世纪中卷土重来的高跟鞋所代表的符号可能更像我们熟悉的高跟鞋——性感。
在第一批开始进行摄影创作的摄影师中有一些偏好特别风格的摄影师,在他们照片中,模特可能只穿着一双高跟鞋。这或许是高跟鞋与女性性欲相关联的开始,但这种联系到现在都没有切断。
鞋子策展人 Elizabeth Semmelhack 在接受《收藏家周刊》采访时表示:「在整个 20 世纪的过程中,高跟鞋会进出女性的时尚,但它在男人的情色中永远不会过时。因此,高跟鞋的这种日益增长的意义,作为女性服装的色情元素,通过男性兴趣杂志延续下去。每次时尚拒绝高跟鞋然后重新引入它,它重新引入的方式使它更接近它在色情中的表现方式。」
▲ Elizabeth Semmelhack
虽然男性因为高跟鞋的不理性拒绝了它,但女性却因高跟鞋的性感因素对其更加着迷。
高跟鞋:美丽的代价,有人不愿意付
不过高跟鞋的这股风也在慢慢变冷。
2017 年全美鞋类销售额增长了 37%,而根据 NPD 集团的零售跟踪服务,同期高跟鞋的销量下降了 11%。
市场研究公司 Edited 则称,2017 年高跟鞋零售库存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28%。
唯品会发布的《中产女性消费报告》也表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消费更自主更悦己。在消费行为中,她们更愿意忠于本心,取悦自己,对舒适度高、实用性强的产品需求更多。
在各地,高跟鞋销量的下降与它的不舒适有极大的相关性。磨脚、卡鞋跟、容易摔跤都是高跟鞋带给女孩子的附属品。
詹妮佛劳伦斯穿着高跟鞋上台领取奥斯卡时就不小心摔了一跤。
蕾哈娜穿着细高跟鞋不卡跟也是众多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鞋子带给女性的磨难也能从英国的一个特殊职业看出来。在英国,女王有专门的人员为她进行试穿,直到皮鞋变得非常柔软,这双鞋才会穿在女王脚上。高跟鞋磨脚带来的疼痛是全世界女性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常穿高跟鞋也会带来一些足部疾病,VOGUE 美国版主编和维多利亚贝克汉姆都是其中的代表。不过这两个人到今天也依旧对高跟鞋爱得深沉。
高跟鞋有如此多的缺点,也难怪有人在红毯上都忍不了,脱掉鞋子勇敢上。
▲ 走红毯走到一半脱掉高跟鞋的克里斯汀
ELLE.com 的高级时装编辑 Nikki Ogunnaike 也表示,自己已经不怎么穿高跟鞋了。「高跟鞋并不舒服,我不能随心所欲,它们也并不实用。如果没有工作的特殊要求,我会每天都穿运动鞋。」
现在,时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越来越重要了,但这也不代表高跟鞋会消失。
有女星为了显示自己支持平权运动或更在乎舒适的体验在红毯穿着运动鞋,但这也只是偶尔为之。我们看到的更多女明星都穿着超过 10 厘米的高跟鞋。
▲ 曾穿着平底鞋出席红毯的盖尔加朵依然常穿高跟鞋出席红毯
高跟鞋疼痛背后的经济市场
高跟鞋不会消失,高跟鞋带来的伤痛也不会消失,而这也带来了很多的新商机。
高科技的发展也能帮助高跟鞋变得更加舒适,但是这些加了弹簧、橡皮球、充气装置、金属环等装置的高跟鞋变得更丑了;换鞋跟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当你需要高跟鞋的时候,就从包里拿出两个鞋跟加上,但更换的鞋跟如何能够安装紧凑,保证鞋跟不会滑掉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美国,也有专门的从事提供高跟鞋的创业公司,在派对上直接向女孩送上精美的高跟鞋,让这些女孩子无需穿着高跟鞋走更长的路就能穿着美丽的高跟鞋。
新兴的公司在发展,原有的品牌产业也在弥补因高跟鞋不受欢迎而留下的市场空缺。
在高跟鞋销量逐步下降的情况下,运动鞋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了。在 2017 年高跟鞋销量下降 12% 的情况下,女式运动鞋的销售额反倒增长了 37%。运动鞋的品牌甚至正在进军奢侈品牌的地盘,它们在著名的托尼第五大道(tony Fifth Avenue)新设旗舰店,还会参加备受期待的时尚盛宴 Met Gala。
PUMA 和蕾哈娜的合作是这其中的一个缩影,混合了舒适和时尚的联名系列在全球都备受欢迎。而 Nike 和 Adidas 也是替代高跟鞋的主力军,几年前流行的 Adidas 绿尾小白鞋就曾收割了各大时装周,甚至与时尚界人士认为毫不搭配的毛呢大衣都碰撞出了新火花。
在高跟鞋的疼痛不可避免的同时,谁能给女性消费者更多的舒适和方便,谁就能在当下获得更多的青睐。
毕竟越来越有选择权的女性,现在更想讨好自己。
封面来自《华尔街之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