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用 5G 手机会致癌?别傻了

商业

2019-07-22 18:11

无线信号、手机辐射是否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是一个几乎被说烂的话题。

前一段时间,搜狐科技 CEO 张朝阳就曾在一场 5G 会议上发表观点,称 5G 基站密度高,尤其像毫米波这种高频波段,对人体危害很大。

此番言论一出引发众人热议,不少人认为他是在给 5G「泼冷水」,或许是迫于舆论压力,他近期接受采访时又回应称

「我收回这句话,5G 对人健康的影响我真的不是专家,我真的不太懂,我只是看到一些报道,还需要专家进一步研究。”」

然而,「不太懂」的又何止是张朝阳一人,5G,乃至是智能手机辐射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又是否会致癌?直至今天也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令所有人都信服的解释。

20 年前,就有人说无线网络对人体有危害

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有不少研究小组、知名专家给出各种报告,称智能手机的射频辐射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持反对观点的也大有人在,并且可以推移到差不多 20 年前。

近期《纽约时报》便报道称,早在 2000 年,名为 Bill Curry 的物理学博士就曾发表过一份无线信号对人体影响的报告。

当时,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家公立学校正计划铺设无线 Wi-Fi 网络,并邀请他来做相关的风险评估和研究。

但 Bill Curry 博士却给出了一份与学校期望相悖的报告,他认为无线 Wi-Fi 网络使用的高频电波,可能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会有致癌的风险。

在这份「脑组织微波吸收」的图表上可以看到,随着无线电波频率的增高,大脑所吸收的辐射剂量会逐渐上升,其中 Bill Curry 博士还专门标注了手机、电视、收音机等设备的无线频率范围。

这个增幅一开始十分缓慢,但一旦频率超过了 1GHz,增幅就开始变快,而到了 Wi-Fi 网络所处的 2.4GHz 频率范围,则几乎已经呈直线上升趋势。

一时间,「无线频率越高,危害越大」的说法,也开始伴随这份研究结论在反对无线网络发展的群体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也成为了该论点常被援引的科学依据。

▲ 图片来自:Health Impact News

在 2011 年,纽约州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David Carpenter 曾在一场诉讼案中,试图迫使某家公立学校放弃使用无线网络,其中便引用了 Bill Curry 博士的报告作为论证。

据说这起诉讼案是由一位家长发起的,就和我们经常会看到的那些新闻一样,他担心网络辐射会危害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

现在,5G 快来了,「手机辐射是否会危害健康」再度成了新一轮的热议话题,比起 4G 时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图片来自:Daily Mail

为何我们会谈 5G「色变」?

在 2018 年,你应该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在荷兰,有几百只鸟在一座 5G 基站塔附近神秘死亡。

事实上这是欧洲一个叫「Stop5G」的反 5G 组织杜撰的,目的是希望让当地人对 5G 网络的铺设持谨慎态度。

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和过往一样,仍然是强调电磁波的危害,但相比 4G 使用的中低频,由于 5G 的频率更高,更符合之前 Bill Curry 博士所说的「高频=高危害性」结论。

以中国地区主推的 Sub-6Ghz 的 5G 规格为例,其中中国移动主要会使用 2.6GHz 与 4.9GHz 频段,而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则会分食 3.5GHz 频段,三者均高于此前 4G 所使用的 700MHz-2.6GHz 频段范围。

但更让人担忧的是欧美地区推行的 mmWave 毫米波规格,它的频率已经超过了 24GHz。如果刚才那张图表的推论正确,这种高频电波无疑会进一步增大致癌的风险。

不过,纽约大学放射学教授 Christopher Collins 却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他称在讨论电磁波对人体影响时,不能忽略「屏蔽效应」。

「Curry 博士只是研究了电磁波对实验室中分离组织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会对人体造成同样的伤害,他忽略了一些生物学或医学常识。」Collins 教授说。

「人类的皮肤本身就可以视为是一个保护层或屏障,它会将电磁波阻挡在外,让我们的内部器官免遭辐射的影响。」

英国物理学家和癌症研究员 David Grimes 接受《连线》采访时也认为,有关「5G 致癌」的说法,更像是将过往「无线基站和手机对人有危害吗?」的问题进行了重新包装。

这就像反疫苗分子看到新疫苗面世后,也会把之前一些已经被推翻的说法又拿出来批判一番一样。

同时,他称将电磁波和「辐射」这种字眼联系在一起,只会徒增大众对新技术的恐慌:

「但事实上,并非所有辐射都是有害的,只有那种超高频的电磁波(短波长),比如一部分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 图片来自:NYT

我们一般将这种有害辐射归类为「电离辐射」,这种短波会直接破坏人体 DNA 中的化学键,对细胞造成影响,增加引发癌症的概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说,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可能会导致皮肤癌,以及在医院做 X 射线检查时,检查室门口能看到一个黄色的三角形警告标志,因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和 X 射线都归属于电离辐射的范围。

而大部分移动通信网络、Wi-Fi 路由器、机场安检的扫描仪和手机射频信号等,都处于「非电离辐射」范围,它们的能量还不够高,其辐射水平还不足以改变细胞结构,甚至远远低于太阳光对人体的辐射影响。

换句话说,对于「非电离辐射」,你就算想防,也防不住。

「手机辐射会致癌」的情况,只在老鼠实验上证实过

为了解答公众的迷惑,英国电信运营商 EE 在今年发布的一篇 5G 科普文中明确指出,运营商建立的基站,以及发射的信号功率,都会采用由 ICNIRP 组织制定的限值。

后者是一家独立的国际科学组织,他们根据科学文献结果及有关健康风险评估,制定了非电离辐射限值,而运营商基站和入网手机都会采用 ICNIRP 制定的限值,这已经成了通信行业的默认规范。

事实上,大部分专家和学者们对「手机辐射是否会引发人体癌症」这个问题的结论,只能给出「可能」、「也许」等模棱两可的字眼,而无法得到 100% 的答案。

在几份比较有说服力的世代研究(cohort study)报告中,也均未得出「手机辐射会导致脑癌患病风险增加」的结论,只有一份英国的研究报告指出患上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的概率有所增加,但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疾病十分罕见,以至于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确定,这是否和辐射有直接联系。

▲ 图片来自:Reuters

目前,业内最重要的一次研究结论现身于 2018 年 10 月,根据美国国家毒物管理局发布的实验报告称,他们有「明确证据」证明,智能手机产生的辐射会提高动物得癌症的概率,但因为实验对象是老鼠,且实验环境是在 2G/3G 网络下,所以无法直接类比于人类。

这场实验持续了两年,研究人员每天会让 3000 只老鼠持续暴露在电磁波辐射下长达 9 小时,剂量是正常人类接受值的 4 倍,被认为是同类研究中最全面的一次。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主席 Samet 则认为,对于「手机辐射和癌症关系」的问题,需要要等到未来才能回答:

「人类花了 20-25 年时间,才搞清楚吸烟和肺癌之间的关系;而智能手机在近几年才普及,更别说尚未到来的 5G,我们还需要拿出更多的理论数据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2014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曾将智能手机的电磁波,列为「可能会导致癌症」的物质(2B 类)。之所以这么分类,也是因为他们无法从现有试验中得到明确的证据。

在这个「可能会导致癌症」的 2B 类别下,还有其它一些要么日常要么防不胜防的东西,比如腌菜和汽油发动机尾气。

还有二氧化钛,这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常用于口香糖。

如此看来,或许移动电话带来的辐射,可能和你走在路上嚼着口香糖差不多吧。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