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对抗新冠病毒的歌曲舞蹈正在短视频平台上流行

公司

2020-03-15 22:11

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疫情已经持续了数月,从目前看已经在事实上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

当然,人类是一个顽强的物种,自然不会轻易向灾难低头,越是在紧要的关头,越是会产生出许多振奋人心的文艺作品。

▲ We are the world

用文艺作品的能量去对抗灾难,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相当常见的。远的不说,已故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公益歌曲三部曲《We are the world》、《Heal the world》和《Earth Song》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并为之动容。

国内带有公益性质的歌曲更是常见,比如《感恩的心》和《同一首歌》等等,这些歌曲都在对抗灾难的时候发挥过自己的作用和能量。

不过如今时代变了,电视不再是年轻人们的第一块屏,手机的便利性与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流媒体乃至短视频的流行,而短视频自身短、平、快的特性使得本身成为了最易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传播的平台。

关于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一些关于勤洗手讲卫生的歌舞在短视频平台上逐渐开始流行,并成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正能量。

不过社交平台的流行同样包含了大量的无用甚至是有害信息,比如在疫情期间大量的不准确的信息也同样在网络上激增。

▲Dominican Dembow 歌手 Yofrangel

Dominican Dembow 歌手 Yofrangel 911 于 2 月 10 日在 YouTube 发布了名为「Corona Virus」的新歌,其在 Twitter 发布的 21 秒片段目前观看量已经达到 64.1 万。

Yofrangel 在这首歌的 MV 里开头假装咳嗽、打喷嚏,到后面他开始倒下在救护车上抽搐。Yofrangel 开始说头痛手痛膝盖痛,之后还有注射药物等情节。

但该 MV 所表达的情节并非完全准确,比如新冠肺炎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发烧,目前也尚无特效药可以治疗。很难说这首歌与 MV 能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带来什么积极意义,而更像是一次比较低级的蹭热度。

Twitter 网友们也认为这首歌带来的感受有所争议,有人认为这能让人们更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也有人认为这不尊重病患和医生,甚至是在制造恐慌。

如果说这首歌还有争议,接下来这个就纯属恶心人了,荷兰一家广播电台播放了一首歌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归咎于中国,2 月 8 日这家广播电台进行了公开道歉。

但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在流媒体平台,尤其是短视频这种平台上抗击疫情的歌舞内容开始快速增多。

比如越南的为了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将 2017 年的流行歌曲「Ghen」重新填词并制作了 MV 内容将其命名为「Gen Cho Vy」,这是一种对新冠病毒的双关语。

「Gen Cho Vy」的受欢迎程度甚至比想象中更加火热,甚至在 TikTok 上引发了舞蹈挑战,而这又要归功于越南舞蹈家 Quang Dang,他在舞蹈编排中加入了一些洗手的元素,提醒人们要注意卫生。

还有一些其它的流行视频带来了更多的预防措施,比如在联合国的官方 TikTok 视频中用手肘或脚踝触碰来代替握手和贴面礼。这个视频获得了 3370 万的播放量。玛利亚·凯莉,休·杰克曼……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提醒大众如何正确洗手。

这种情况在国内同样也有,比如女星范冰冰在自己的微博发了自己出镜的「洗手歌」,比如在关闭方舱医院时医护人员的跳舞小视频,都在微博或者抖音等平台获得了不俗的传播量。

至此,「不(亲密接触)打招呼」这个行为了成为了一种「迷因(meme)」,越来越多的短视频以此行为衍生创作出更多流行短视频。从客观上说,这些短视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更健康的防护知识,对于提高对疫情的认知与自我卫生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网络传播与「迷因」现象

刚才我提到了一个词——「迷因」,也有翻译做「模因」,这是一个传播学层面上的词汇,在中文语境里可以理解为「网络爆红」。

这个词最早是由英国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 道金斯在他 1976 年的大众科学畅销书《自私的基因》中使用的。这个词既可以指在用户间传播的内容,也可以指隐藏在内容背后的理念或者其转播的这种现象。

▲ 哲♂学鬼畜 UP 主 泽野螳螂作品

迷因的意思也有点类似于玩梗,但概念上范围要比玩梗大,玩梗通常是在小圈子里进行,比如 B 站的鬼畜区就因玩梗诞生出一批「全明星人物」。但迷因相比玩梗的不同在于它是出圈的,是在大众互联网上爆红引发的行为。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迷因是对各种产业都会产生影响的一个因素,比如 2017 年在因为 1、2、3 木头人挑战(假人挑战)在网络上流行,作为背景音乐的 Black Beatles 一下子在 Billboard 榜上夺冠,也让 Rae Sremmurd 这对双人嘻哈组合进入了大众眼线。

迷因的另一特点就是有时候毫无道理和逻辑可言,华盛顿邮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挑明了这些千禧一代(2000 后成年)和 Z 世代(2000 后出生)的网民们笑点是如此怪异和难以捉摸。

就像微博上那些让你怀疑自己笑点是不是太低了的「沙雕图」。

但迷因传播通常会随着传播时间与距离源头越来越远而逐渐「失真」,比如说Cosplay 最早只是小圈子中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动漫作品、游戏中以及古代人物的角色,是一种圈地自萌自娱自乐的行为。

但随着 Cosplay 行为的出圈,越来越多模仿者们不再拥有原本的内核,其中一些变成了带有色情擦边球意味的行为,也让很多不了解 Cosplay 文化的吃瓜群众认为产生了 Cosplay 是一种带有色情意味行为的偏见。

如果你不记得的话,想想前几年 ChinaJoy 上越来越过分的 Showgirl。

▲ 《航班蛇患》

虽然短视频的流行让迷因传播迎来了新的爆发,但其实早在 2006 年时就有电影运用了迷因传播的方式进行病毒式营销。由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主演的电影《航班蛇患》(Snakes On A Plane),直白的标题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并被网友改编出一系列作品,包括文字、搞笑歌曲、涂鸦和病毒视频。

而近几年最典型且流行度又广的网络迷因则要数「瓶盖挑战」了,最开始只是一个格斗爱好者发起的挑战,到影视明星的加入,甚至在后面有高尔夫开瓶盖,猫开瓶盖等多种花样。

不仅仅是在海外流行,在中文互联网的流行度也相当可观,有赵文卓、甄子丹这样的武打明星,也有周杰伦这种歌唱明星。可以说是社交平台与短视频推动网络迷因的一次典型体现。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与社交关系的变化,网络迷因在可见的未来一定会更加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只不过像对抗新冠病毒这样的迷因传播只是一次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下的现象,而我更希望可以早点回去那个肆意笑出眼泪,视频「沙雕」到让人看了就停不下来的日子。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