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怀念那些五花八门的「游戏安装界面」

游戏

2020-04-29 11:38

还记得你有多久没有留意过游戏的安装界面了吗?这并不奇怪,因为现今的游戏安装过程实在是太无趣了。无论主机还是 PC,数字平台都会为你展示千篇一律的进度条 —— 没有嘎嘎作响的机械咆哮声,没有精美的说明书供人阅读,也没有那些颇具仪式感的等待创意。

如果回到异想天开的 90 年代,开发人员会把安装程序视为游戏的一部分。电脑屏幕上闪过引人瞩目的概念图和广告,他们有时甚至会专门制作一个与作品相符的主题,只为减少人们等待的痛苦。即使到了 PS3 时期,仅仅是盯着《潜龙谍影 4》主角 Solid Snake 抽烟的加载界面,也可能感觉时间没那么漫长。

特立独行的安装界面几乎已经消失了,从出现到慢慢淡出视野,这期间的变故无疑令人好奇。

游戏还用得了安装?

不管是最远古的「米罗华奥德赛」主机,还是用到了 ROM 卡带的红白机,早期的电子游戏要么能即插即玩,要么本身就被植入到了设备中。

反直觉的是,传统的计算机程序也是如此。相当一批运行在 DOS、Mac OS、Atari TOS 和 AmigaOS 上的游戏同样无需安装,直到硬盘开始取代软盘和卡带成为主要的存储介质后,「安装」的概念和需求才慢慢浮现。

比如从 1983 年起开始支持硬盘的 MS-DOS,它到 1988 年又把支持容量提高到了 2GB,IBM 当时还基于 4.0 版本制作了可安装文件系统,使得操作系统能够识别和加载用于文件的驱动程序。

▲ Installer

到了 1992 年,Commodore 公司为 AmigaOS 开发了一种名为「Installer」的脚本语言,允许游戏开发者一步步地构建安装程序,它可以为安装包自动创建存档,保证项目能够随时保存,操作起来也比较灵活。

那时的安装界面还相当古朴,DOS 和 AmigaOS 上常常见到纯文字画面。1993 年由 EA 发行的科幻游戏《辛迪加》就没什么「花活」可言,5 张软盘按照顺序依次塞进去,艳丽的蓝色背景下就只有几行「Reading File」(读取文件)的字符不断跳动。由于安装时间并不算长,可能也没有整活的必要。

▲《辛迪加》的安装界面

虽然同样基于 DOS 平台,但 1996 年发售的《断剑:圣堂武士的影子》在安装界面就下了很多功夫。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古朴且精致的花纹墙,砖块有时会随着规律的上下浮动,玩家可以在这个界面选择安装路径,看到软件具体的容量需求……甚至,还有一个「打砖块」的小游戏供人在等待时打发时间。

事实上,打砖块和《断剑:圣堂武士的影子》的主题并不搭调。因为作品的本体,其实是一款基于第三人称视角的 2D 冒险游戏,玩家需要通过点击屏幕与环境进行交互,进而收集物品、解决谜题。

▲ 断剑:圣堂武士的影子

同时期还有两款游戏的安装界面令人眼前一亮,其中之一来自于 FPS 游戏《巫魔天境 2:血之复仇》。它倒是非常符合「奇幻」的故事主题 —— 伴随着不断旋转的五芒星符号,一个披着头巾、满脸褶皱的古怪男人在你身边耳语,安装进度条也像是魔法或者生命值的 UI,散发出淡淡的诡异。

▲巫魔天境 2:血之复仇

初代《百战天虫》的安装界面则十分搞怪,很契合该系列的风格。一颗象征性的手榴弹,一台老旧的计算机,屏幕上映射着主角的面庞,而连绵不绝相继猝死的虫子们,也替代了原本古板的进度条。

▲ 百战天虫

不过,真正在上世纪 90 年代称得上「安装界面狂魔」的,还要数大名鼎鼎的 Westwood(西木头)公司。

早在 1995 年时,他们就做出了极为惊艳的《命令与征服》。估计当时玩家看到这款游戏安装界面时,就和我们早几年体验《使命召唤:现代战争 2》片头的情绪差不多,颇具科技感的绿色网格相互交错,声音采集、生化药品,战术地图等诸多元素一拥而上,即使今天再回顾一次也很有代入感。

▲ 命令与征服

而在短短两年之后,在《命令与征服》外传《红色警戒》的安装界面中,Westwood 又依据菜单进度,为我们展示了一枚导弹的解构、组装、运输再到发射的过程,瞬间抓住了所有军事宅的眼球。

▲ 红色警戒

而且不要以为他们的涉猎范围仅限于军事题材,由 Westwood 开发的《大地传说:命运守护神》便是一款基于 D&D(龙与地下城)的第一人称 RPG。本作的安装界面犹如一本魔法书,进度条变成骷髅试管中的液体。书本上不仅写满了神秘的记号和古文,偶然还会出现怪物的幻影。

▲ 大地传说:命运守护神

值得一提的是,年龄偏小一点的玩家可能会对 1998 年《帝国时代 黄金版》的安装界面更有印象。在一片空旷的石地上,农民们从零开始建起了一座欧式风格的拱门,菜单上的 UI 也都以金色花纹和徽章装饰起来,显得非常高雅和精致,确实无愧于「黄金版」的称谓。

▲ 帝国时代 黄金版

安装界面还能防盗版?

回过头来看,之所以要花功夫来打磨那些花里胡哨的安装界面,除了美观,炫技和吸引玩家的眼球之外,从功能性的角度分析,恐怕防盗版也是开发者们考虑的问题之一。它的一种形态早已广为人知,在今天被称为「输入激活码」,从 Windows 到 Adobe、AutoDesk,大部分生产力工具至今为止仍在沿用。

▲ 这种安装界面你肯定没少见

但撇开太过常见的激活码不谈,一定程度上,最早的物理介质本身就能防盗版。诸如卡带、磁带和软盘,因为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就那么几家公司,极客们小打小闹也掀不起什么波澜。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还有一种叫做「关键盘」的物理防盗法。它本质上是一种用于检测的介质,本身不包含游戏软件的文件或副本,用途是在安装时(或程序启动时)插入电脑进行识别,以此来判断玩家到底买没买正版。

▲ 银行里用的「U 盾」其实也是一种关键盘

直到软盘、光盘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盗版商有了大规模倾销能力时,开发者才开始考虑用软件来设防。此时恰好有很多公司觉得「多加一张关键盘」过于麻烦,而且还增加了制造成本,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密码短语法」,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

所谓密码短语法,可以说是虚拟与现实的完美联动。游戏开发团队会饶有兴致的在安装界面里单独设置一页,提示用户从说明书中找出一个单词或短语输进去。更有甚者往包装盒里塞了个塑料转盘,只有根据安装界面提示,按照指定步骤拨动才会出现正确的密码。

有一批 90 年代 PC 上的《蜘蛛侠》游戏,就喜欢在安装到正式启动的过程中设置问题。尽管所有答案都可以在说明书里找到,但有趣的是,要是你熟读那个时期的蜘蛛侠漫画,同样可以脱稿答出来。

而 1990 年由桌游改编成电子游戏的《西洋陆军棋》(Stratego),则配套附赠了一个带密码的硬纸板转盘。在软件安装完成到游戏开始前,可以借助几个图标提示来从转盘里找到防盗代码。

▲《西洋陆军棋》的转盘

不过,后续这种 DRM 模式慢慢脱离了安装界面的束缚,和游戏融为一体。

雪乐山旗下的《太空探险 4》就有一个进入太空舱的桥段,玩家需要输入正确的火星文密码才能推进流程,方法是从说明书一页的 X/Y 轴找到两个对应字母。D&D 游戏《金盒子》系列也差不多,系统「地下城黑客」时不时给你抛出个防盗页面,破解手段无非是找到几页几段几行的某个单词。

▲ 太空探险 4

相比之下,Introversion 开发的《黑客精英》做得更有意思一些。它的游戏光盘中存在一个标识为「受保护密码」的 zip ,文件描述里包含揭开谜题的线索。直到人们通过这些信息把 16 进制的代码转换成正常格式,才能获得解压 zip 的密码。但它实际上和 DRM 无关,你最终会得到一份游戏的开发日志。

在 2010 年前后,游戏安装界面还是可以零星找到的,比如我早期购入《暗黑破坏神 3》的实体版时,还能看到一个精美的安装器,能够通过翻页来了解一系列背景故事。

但它不久之后就被并入暴雪战网,此时兴起的「账号绑定+全程在线」模式,逐渐取代了输入密码的 DRM,花心思捣腾安装界面变得更没必要。除此之外,2009 年迅速崛起的 Steam 也给了安装界面沉重一击,Valve 完善了自己粗糙的分发业务,他们开始提供便捷且整齐划一的下载、安装、游玩服务,而复杂的安装流程,则变成了后台默默推进的蓝色进度条跟百分比符号。

虽然我很怀念那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但也清楚的察觉到,在换个游戏商店都难上加难的当下,要玩家们在安装界面多点几下鼠标简直要人老命。当然,如果开发者们能把省下的精力都用到游戏正篇中,并且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东西,这也能算是一件好事吧。

相关阅读:

游戏说明书之死

点卡的消亡

消失的游戏秘籍

参考资料:

DOS Nostalgia

tvtropes:Copy Protection

The nostalgic joy of ’90s style PC game installers

本文来自「游戏时光 VGtime」,作者箱子,爱范儿经授权发布。)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