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两届 IPPA 一等奖获得者刘丹:我还没拍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作为手机摄影界的「奥斯卡」,每年的 IPPA (iPhone Photography Awards) 都备受瞩目。
7 月 22 日晚间,第 13 届 IPPA 的获奖名单正式公布,优胜者中有 20 位来自中国,中国获奖总人数为历届最高。其中来自四川省的刘丹,获得了四个奖项,分别是系列类一等奖、风光类一等奖、孩童类二等奖、生活方式类三等奖。
其中,获得系列类一等奖的组图,是刘丹用 iPhone 11 Pro Max 记录下来的纹面老人肖像,拍摄于缅甸西北部深山一个古老的「纹面族」,那里的妇女们至今还保留着纹面的习俗。刘丹对爱范儿表示,拍摄这组照片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沟通不畅,在交流时费了很大的功夫。
作为一名喜爱风光和人文的摄影师,刘丹在近几年行走了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另外三张获奖的照片,也分别取材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如获得风光类一等奖的照片,摄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波浪谷(The Wave),iPhone 的智能 HDR 将画面细节较好的保存了下来。
在缅甸(Myanmar)的一个沙滩上,两名儿童正在进行当地的传统民族运动——手球。在两人腾空而起的瞬间,刘丹将这个画面抓拍下来,获得了孩童类二等奖。
印度尼西亚的伊真火山(The Ijen volcano)是刘丹去过数次的地方,他曾多次用镜头记录下来这里的硫矿开采工人。「我还体验过硫矿工人的工作,估计他们的扁担矿篓加矿石有 200 斤重,实在挑不起来」,刘丹对爱范儿说。获得生活方式类三等奖的照片,拍摄对象是他们矿工团体中力气最大、工作最拼的一位工人,当地人都称他为「矿工之神」。
实际上,这也是刘丹第二年在 IPPA 拔得头筹。 2019 年,他获得了第 12 届 IPPA 植物类的一等奖。彼时他使用 iPhone XS Max ,在美国的约书亚树国家公园,拍摄了一大片泰迪熊霍拉(Teddy-bear cholla)。这些植物无惧酷热与干燥,在烈日下肆意的生长。
01 从商人到全职摄影师
刘丹的摄影经历,其实并不算久。
2013 年,在接触到相机后,刘丹迅速迷恋上了摄影。当时他的妻子正处于怀孕待岗期间,在全家最需要稳定的时候,刘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从自己经营的生意中全身而退,做起了全职摄影师。
面对亲朋好友的质疑与不解,刘丹很笃定。他对爱范儿表示,之所以当初有这么大的勇气,作出这个改变人生走向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受父亲的影响。
刘丹的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把一生都用在了教书育人的事业上。虽然对外面的世界有着极大的热情,但囿于家庭经济情况的关系,父亲从未出过远门。
在刘丹和妹妹参加工作后,家庭经济情况逐渐好转,父亲终于有机会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可 2008 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让这个机会成为泡影。在这场灾难中,刘丹失去了他的父母双亲。
刘丹替他父亲的人生打抱不平。
父亲为了这个家庭放弃了太多太多,刘丹不希望自己人生也是如此。他希望自己能替父亲实现未完成的梦想,多出去走走,不给人生留下遗憾。而摄影师相比商人,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世界。因此刘丹鼓起勇气,决定走出舒适圈。
谈及此处,刘丹坦言:「回想起来,自己作出这个决定还是有一点自私的。不过压力可以转换成动力,这也让我在之后的摄影工作中比别人更拼。」
▲刘丹肖像照
02 手机正在重建摄影的仪式感
在接触相机摄影初期,刘丹是非常排斥手机摄影的。他认为拿着单反才能找到摄影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仪式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会认为手机就是一个单纯的记录工具。拿起单反,才会有正式创作的感觉」。刘丹说,「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手机硬件有限,无论是像素还是宽容度等等,都无法和专业相机相比」。
不过随着近年来手机摄影功能的迅猛迭代,刘丹的观念也相应受到了冲击。
「大概在 iPhone 7 发布之后,我发现自己出门的装备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很多时候如果不是商业需求,我基本不会使用专业相机拍照。后来我发现,在一趟旅行中,专业相机基本全程都在包里躺着。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手机已经完全替代了相机的位置」。刘丹表示,「现在手机的硬件素质,已经完全能够胜任我的创作需求了」。
而摄影的「仪式感」,正在被手机解构重建。
「以前大众会觉得,摄影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活动,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其方法。而到了如今全民摄影的时代,摄影的门槛极大地降低。所有人都可以随时用手机镜头来记录生活,或者说记录生活态度。在消除仪式感的同时,又在重新建立仪式感。」刘丹说。
▲刘丹的手机摄影作品
在「计算摄影」技术不断进步的语境下,传统摄影讲究的「所见即所得」,在手机上已然不奏效了。「多帧融合」「景深合成」「超级夜景」「AI 月亮」等功能,已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在此背景下,手机拍出来的画面,并不一定是我们实际看到的景象。一些传统的摄影师,可能对此颇有微词。
关于「计算摄影」,刘丹认为「方向性上是好的」。「我认为在硬件技术无法破壁的当下,使用AI 来做弥补,这种尝试是好的。不过目前来讲,这些技术并非完全能被大众消费,可能存在着噱头的意味。」刘丹又忙称,「这样说也不恰当,虽然我更喜欢真实的颜色,或者说真实的场景记录,但我还是认为计算摄影是有价值的,这是手机摄影技术变革路上很好的尝试」。
▲刘丹的手机摄影作品
不光软件技术在变革,各家厂商也纷纷在手机摄影的硬件上火力全开。「1 亿像素」「100 倍变焦」等参数,看起来颇有摄影「军备竞赛」的意味。在此背景下,DxOMark 网站上的分数排名,越来越被重视,甚至成为一些品牌的背书。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 DxOMark 网站上的分数排名时,刘丹显得有些犹豫。「分数的话,可能对于消费者,会起到一定的参考和指导的意义。我个人的话,就看个热闹。」
在问及对下一代 iPhone 的摄影功能有什么期待时,刘丹笑道:「我肯定希望有革命性的突破,很久没看到颠覆传统的变化了。如果说具体的期待,我首先希望 iPhone 能把广角镜头做的更好一些,能有一个台阶的进步」。
▲ 刘丹的手机摄影作品
03 对生活有热情是摄影的前提
在访谈过程中,刘丹不止一次地强调,「对生活抱有热情,是拍出好照片的前提」。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有发现「美」的能力,才能捕捉到那些动人的场景,才可以与美好瞬间建立连接。
对于摄影新人来说,刘丹认为审美的建立,是摄影之路的第一站。而建立与培养审美,除了对生活有热情之外,还有「四字箴言」需要牢记:多看多拍。
「多看」意味着需要多观摩优秀的作品,先对大众审美建立起一定的认知度,在心里建立起自己的标准,即视觉上什么是美的。理论层面有认知之后,就需要去「多拍」,把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拍摄准则。
刘丹认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需要具备三个特质:审美、基础和情怀。说到情怀,刘丹表示其实就是对摄影本质的理解。「比如你今天去拍一张风光照,你是想得到一张好照片,还是处于对自然的喜爱?我认识的一些大师,他们对自己的创作领域,绝大多数都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不仅是尊重它,还会有意愿去保护它。」
▲刘丹摄于古巴
在这些年使用手机进行摄影创作的过程中,刘丹特别喜欢 iPhone 对真实色彩的还原。「这与个人审美有关,我会认为真实、不做作的色彩,对于有后期创作想法的人十分友好,会让你对图片后期处理变得更加灵活,保留更多的可能性。」
「我经常使用 Snapseed 和 VSCO 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对局部调整要求比较高的风光照片,我会用 Snapseed 处理,如果是日常的摄影,只是对调色有一些要求,我会使用 VSCO」。刘丹说。
▲刘丹摄于古巴
04 我还没拍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自 2013 年全情投入摄影中来,至今已有 7 年。虽然陆续获得过许多摄影大奖,但刘丹对自己这 7 年的成绩只打出了 60 分。
「我还没有拍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刘丹说,「以前我一直在做视觉上的东西,但现在视觉摄影已经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了。我希望能在摄影的领域有更深入的学习与探讨,去做更多的尝试。我现在在做严肃摄影,但是接触这一行越久,越发现这个领域是不能用小聪明去做好的。在研讨摄影究竟有多少可能性上,我越来越发现自己仅仅是一个刚入门的状态」。
▲ 刘丹摄于印度
谈到「小聪明」,刘丹坦言自己还有一些懒惰和浮躁,作品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我的父亲总说我是一个聪明人,但是这种聪明是小聪明。小聪明可能让你在生活中很快尝到甜头,但是对你的人生是没有好处的。」
「我希望自己能把自己的状态调整过来,不能再靠小聪明,或者说一点点小天赋去创作。而是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完成每一个项目。」刘丹说。
▲刘丹摄于印度
谈及对未来的期待,刘丹表示,「说实话,我心里其实挺迷茫的,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我真的不清楚我现在喜欢的领域,或者说在做的事情,能不能做成功,我只能努力地保持状态做下去。但是我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我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从小学生成长为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