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70 Pro+ 体验:全焦段「制霸」的全能机皇?
产品
2021-09-10 10:05
深夜当你划亮一根火柴,准备点燃篝火时,远在 1500 米之外的猫头鹰可能早就察觉到你的一举一动。
相对于你我,猫头鹰天生就有着非凡的夜视能力,它们对微弱光线的感光能力要超过人类 100 倍。深夜行动自如,犹如白昼一般。
▲ 蔡司 Outs 55mm f/1.4. 图片来自:ZEISS
正是感叹于猫头鹰有着强大的光线捕捉能力,蔡司把自己不同系列的镜头命名为具有优异视力的鸟类,其中镜皇级的镜头就被命名为 Otus,也就是猫头鹰中的「角鸮」。
▲ 蔡司 Outs 28mm f/1.4. 图片来自:ZEISS
恰如其名,Otus 系列镜头共有 4 枚,从广角到长焦,每一枚都是 f/1.4 的光圈配置,且对光学素质毫不妥协,想要做镜头界的「孤独求败」。
只是,大自然给予了你一项特长,一定会夺走些什么。角鸮拥有了强感光,但少了彩色视觉,也就是色弱。蔡司毫无保留的做出了 Outs 系列,有着力臻完美的品质追求,但用料狠了,价格也随之起飞。
曾经,拥有一枚蔡司「小蓝标」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的人生目标,更别说同时获得多枚的梦想了。这曾经遥不可及的想法正被 vivo 付诸现实。
vivo X70 Pro+ 就是这个「现实」,vivo 给这款超大杯打出了「三主摄」的口号,并且算上 5 倍的长焦,全系都有 OIS 防抖和蔡司 T* 镀膜。
手握 vivo X70 Pro+,好像一下子拥有了四枚蔡司镜头,瞬间完成了人间大圆满。只是它是否会像 Otus 一样为了极致的影像性能,而去妥协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答案吧。
充满「新鲜」的影像力
新鲜感是我拿到 vivo X70 Pro+ 后的初始印象,一是来自豪华套餐式的硬件堆料,二是 vivo 与蔡司的梦幻联合。
也是这种新鲜感,促使我在拿到 vivo X70 Pro+ 的第一时间就有了想要出门的冲动,犹如拿到了一台梦寐以求的新「相机」。
相对于前代,vivo X70 Pro+ 同样配备了四枚镜头,超广角、广角、人像与长焦。其中超广角、广角与前代同为 IMX598、三星 GN1,这次提升的主要是人像与长焦。
人像镜头(2x)升级为 IMX663,有着更大的 f/1.6 光圈。5x 长焦镜头依旧为 800 万像素,但加入了 OIS 防抖。
人像镜头规格的提升,让 vivo X70 Pro+ 打出了「三主摄」和「全防抖」的概念,包括超广角的微云台防抖,全系镜头均配备了机械防抖系统,稳如「鸡头」。
不止于此,vivo X70 Pro+ 的广角镜头(传统意义上的主摄)内还配备了与蔡司合作的「超高透」玻璃镜片,以来提高通透性和降低色散,提高整个镜头的光学素质。同时,全部的镜头都具有蔡司 T* 镀膜认证。
在明显点光源的逆光场景中,vivo X70 Pro+ 的表现相当稳健,配合 HDR,得出的样张依然清澈、通透,几乎不见鬼影与色散,最关键的是,全焦段均有着相同的表现,不惧「见光死」。
除了与蔡司在光学方面深入合作之外,vivo 也联合蔡司联合制定了色彩标准,提供了「蔡司自然色彩」的呈现。
▲ 蔡司自然色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蔡司自然色彩与 AI 增强算法也是,这二者不可同时开启,只能选一。
本着对蔡司的向往,我选择了「蔡司自然色彩」,无它,我只是更想获得风格化明显的照片,而非千篇一律。
当我高频率的拍了几百张样张之后,我觉得可以用「克制美」来形容「蔡司自然色彩」的风格。
初看,它可能没有那么抓眼球,色彩运用较为克制,红黄蓝三原色上更接近现实,而非是浓郁风。
▲上:蔡司自然色彩,下:AI 增强.(更多样张还请移步爱范儿公众号,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在样张中最为明显的还是对天空的呈现,AI 增强比较直接,会直接拉高蓝色的明度,呈现出一副「克莱因」蓝的风格。
蔡司自然色彩会把蓝色的明度拉低,整体稍稍加些对比,质感更胜。 尤其是在强光下的建筑时,这种冷冽调教风格更为明显。活脱脱的把广州拍出了巴戈利亚的感觉,有「德」内味了。
这种「克制」几乎表现在各种场景之中,包括绿色、黄色、红色等等,涵盖的场景也不限于强光之下,室内、弱光之下都有着较为一致的风格。别问,问就是德味。
vivo X70 Pro+「克制」的色彩表现,让成片不再掺杂过多「数码味精」,回归平铺直叙,去强调原本的秩序和美感。
抛开色彩,vivo X70 Pro+ 还内置了蔡司四款镜头包,分别模拟蔡司 Biotar、Distagon、Sonnar、Planar 四种经典光学结构所呈现的不同散景,理想是丰满的。
▲ 人像模式下的蔡司 Biotar、Sonnar 风格虚化.
但现实是骨感的,想要呈现出不同的虚化风格,对于背景的光源数量要求比较高,如树下,LED 灯光前是比较容易展现。日常状态下,Biotar 的旋焦,和 Sonnar 的长焦剥离感更容易被感知,Plannar 和 Distagon 风格化没有那么明显。
除了 vivo 与蔡司的深入合作外,让如此多功能的顺利、快速的呈现,vivo 的自研专业影像芯片 V1 功不可没。
如同 vivo X70 Pro+ 给我的初始印象是「新鲜感」,专业影像芯片 V1 则是「省电」。
在高强度连续不间断拍摄一小时下,按照以往的经验,摄像头取景,屏幕常亮,CPU 不断地调用,吃掉 40% 的电量我都不会惊讶。
而在 vivo X70 Pro+ 这里,相同的操作,大概耗去了 20% 的电量,CPU 占用了不到 30 分钟。15 点满电出门,毫无保留的使用,一直到 23 点回家依然有 12% 的电量保命。
与低功耗有着强烈对比的是,专业影像芯片 V1 还会提供足够强的算力。先于主芯片,V1 能够把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加快图像处理,带来更好的成像效果。
▲ 夜晚开启防抖后,手持骑车视频截图。PS:动图对视频画质有压缩
有了专业影像芯片 V1 的助力,vivo X70 Pro+ 很多特性都能够实时预览,做到所见所得。尤其是在弱光下,在屏幕上就能够实时预览成片,同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手动调节曝光,做到风格化。
▲ 左:未开启夜景视频截图,右:开启夜景视频截图.
另外,在视频上,vivo X70 Pro+ 依旧保留了许多前作颇受好评的功能,比如视频 HDR、超清夜景视频。同时借助于专业影像芯片 V1,在拍摄「夜景视频」时,整机的功耗更低,且配合主芯片的 ISP,会有着更好的效果。
说实话,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对 vivo X70 Pro+ 的影像功能有着十足的新鲜感,无论身处何种场景,我都愿意用它来记录几张,或者录一段视频,上手几天,512GB 的存储用去大半。
vivo X70 Pro+ 均衡的多焦段镜头配备,联合蔡司的软件硬件调教,以及专业影像芯片 V1 的更多可能,都足以让它稳坐影像旗舰的铁王座。
陶瓷云窗存在的独特性
「回归」是近期很多产品的一个关键词。vivo X70 Pro+ 在机身设计上「回归」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创新。
vivo X70 Pro+ 共有三种配色,两种材质。至黑为 AG 玻璃,旅程、旷野则是素皮材质。至黑比较好理解,机身整体为黑色,背盖的材质为萤石 AG 工艺,不沾指纹的同时提供了细腻的手感。
旅程是为橙色素皮,旷野则是蓝色素皮,金属中框与背部的素皮风格保持一致。相对于 vivo X60 Pro+ 的素皮设计来说,vivo X70 Pro+ 视觉上的一体性更足一些。
在「正面」全是屏幕的大潮流下,智能手机的背部成为为数不少能展现品牌风格的一个区域。以往为了展现不同,各类流光溢彩的风格跃然背上,个性有了,但少了几分「雅致」。
vivo X70 Pro+ 机身单色配色的运用便是在美感上的「回归」,萤石 AG 玻璃、素皮不同材质的运用则是在雅致下所带来的个性需求。
在 vivo X70 Pro+ 的背部,摄像头模组占去了相当大的空间,为了平衡视觉,vivo 把「云阶」的设计延伸到了右侧,做出了一个「陶瓷云窗」。
如此,整个背部就有了三种不同材质的「拼接」,给视觉和触觉带来了反差。实际之中,「陶瓷云窗」的存在,也让整机的辨识度提升了很多。
倘若不看数据的话,「陶瓷云窗」的设计也间接隐藏了较大的摄像头模组,并不会被凸显出来,且三种不同的材质的确会给触感加分。
在体验 vivo X60 Pro+ 时,单手握持时,食指容易接触到镜头模组的边角。而到了 vivo X70 Pro+ 这里,单手握持,食指会自然而然的接触到「陶瓷云窗」上,手感升级了。
不过,鉴于在影像上的「堆料」,让 vivo X70 Pro+ 整机的厚度、重量相较于 vivo X60 Pro+ 有所提升,实打实的重量级「超大杯」。
只是,拿到 vivo X70 Pro+ 之后,在看到背部的摄像头模组之后,8.89mm 的厚度、213g 的重量都已释然,无它,只因蔡司四摄的魅力太大。
整体来说,vivo X70 Pro+ 的设计焦点就在于摄像头部分,扩展的「云阶」变成「陶瓷云窗」,凸显了摄像头的存在感,也平衡了整机的观感。
从影像特长生成为全能优等生
以往来说,为了扛起影像先锋这个大旗,vivo X 系列总有一点点「遗憾」,与「均衡」失之交臂。
▲ vivo X60 Pro+.
拿上一代超大杯 vivo X60 Pro+ 来说,蔡司四摄的配备足以「笑傲江湖」,但没有双扬声器、没有无线充电、只是 1080p 的屏幕,无法称之为全能优等生。
到了 vivo X70 Pro+ 这里,不仅在影像上继续精进,也在尽力做到均衡。
硬实力上,vivo X70 Pro+ 凑齐了高通骁龙 888+ 处理器,以及三星 LPDDR5 运存与三星 UFS3.1 闪存这个「黄金」三件套。
屏幕更是直接拉升到了 Android 阵营的天花板级别,采用了最新的三星 E5 材质,2K 分辨率的 AMOLED 屏幕,支持120Hz 高刷与 LTPO 动态变频技术。
在连续拍摄时,vivo X70 Pro+ 的优良续航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专业影像芯片 V1 外,E5 材质屏幕的低功耗也是原因之一。
另外,双扬声器,无线快充这些前作的遗憾也统统补足,如此再也不必纠结于「全能」还是「影像」。
其中无线充电是一项用过了就回不去的配置,vivo X70 Pro+ 配备 50W 无线快充之后,在日常体验中,几乎很少用有线充电,随手一放就能以 50W 的高功率来补电,比某些万元旗舰都快,极大的提升了充电体验。
全能的表现除了硬件的补全,OriginOS 也是 vivo X70 Pro+ 的一个「全能」体现。
OriginOS 采用了比较流行的磁贴设计,图标大小、信息丰富程度、视窗风格都可以随意调整。并且也支持简单的交互,连接到相应账户之后也能够提供相当个性化的信息,可玩性很高。
抛开影像系统,vivo X70 Pro+ 全能的配置,依然可以算是一台「均衡」的旗舰。若说影像力是 vivo X70 Pro+ 的绝对优势,那如今全能的软硬配置就是它的基本盘。
继续领跑影像的「超大杯」
若说 vivo X60 系列最为突出的就是影像力的话,那相比来说,vivo X70 系列,尤其是 vivo X70 Pro+ 就稍显「平庸」。
但这「平庸」并非是贬义,而是在这一代内,除了继续领先的影像性能,其余的规格配备也与影像一般成为 vivo X70 系列的优势。
换句话说,曾经 vivo X 系列的最强名片是「影像」,而到了 X70 这里,尤其是超大杯 X70 Pro+ 最强的名片已经渐渐成为「全能」。
并且在全能旗舰的范畴里,vivo X70 Pro+ 的影像性能几乎达到了全焦段「制霸」的水准。
这也足以回答文章一开始提出的疑问,vivo X70 Pro+ 并非像蔡司 Otus 系列一般做了取舍,而是尽自己所能不去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