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块的「雪糕刺客」让人心痛,几百块一只的毛绒玩具让成年人抢着买单
成年人不想生孩子,但想养娃。
娃是个泛指,可以是猫猫狗狗,可以是泡泡玛特,可以是高达模型,也可以是毛绒玩具。
毛绒玩具界的顶流选手,除了宜家鲨鱼,还有 1999 年创立于伦敦的 Jellycat。
有一个小朋友十分喜欢果冻(Jelly)和猫咪(Cat),想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咯咯地笑,这便是 Jellycat 的品牌由来。
这个名字在可爱里透着些许古怪,反映着 Jellycat 的设计风格——时而古怪、时而可爱但又总有一点不同。
20 岁买刚刚好,30 岁也不显老
阿汤哥的女儿苏瑞、贝克汉姆的女儿小七、奥兰多·布鲁姆的儿子「小精灵王子」,这些星二代有个共同点,他们被街拍时人手抱着一只 Jellycat 邦尼兔。
▲ 阿汤哥和苏瑞.
明星买账,和 Jellycat 对质量的强调不无关系。
Jellycat 被称为「世界上最柔软的安抚玩具」,抱着舒服手感好,又不容易掉毛,每一款都经过欧洲安全标准(EN71)和美国安全标准(ASTM)的测试。
除非有吊牌提示,Jellycat 一般适合所有年龄——出生到 100 岁(当然也可以更久)。
不辜负 Jellycat 对男女老少的「一网打尽」,近几年它在国内经历了一次受众人群的转变,从「值得每个家长信赖」的代购组团吆喝,到「28 岁的我能买只 Jellycat 吗」的主动收藏行为。
小红书上有 8 万多篇关于 Jellycat 的笔记,豆瓣也有了「戒断Jellycat 互助组」,点进去却发现,有不少戒断失败转而晒娃的,原来不是不买,而是斟酌一下怎么买。
暖心妈妈为女儿一口气买了三只 Jellycat、31 岁猛男全款购入 Jellycat 并觉相见恨晚、23 岁生日对象送了 23 只 Jellycat,这样引人羡慕嫉妒恨的帖子反而热度更高。
让这些成年人折服的,除了手感,还有 Jellycat 的设计和故事。对他们来说,毛绒玩具不单是怀里抱抱或者用嘴咬咬。
Jellycat 款式数以千计,风格以可爱为主。官网共有 20 个系列左右,包括动物、植物、水果、食物、饮料等。每个系列所含的款式不少,既有大众也有小众。
▲ Jellycat 全系列.
光是动物系列,就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从火爆的巴塞罗熊和明星同款的邦尼兔,到冷门的火烈鸟和变色龙,甚至还有蝴蝶、蝎子、毛毛虫,成全千人千面的喜好。
植物系列也是如此,既有多肉和仙人掌,也有三色堇和风信子。
款式虽然多,大多数 Jellycat 是乖巧的豆豆眼微笑表情,让你看着就觉得治愈,但也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家伙。
▲ 谢尔顿虾.
坊间流传,谢尔顿虾是因为长得像《生活大爆炸》的谢尔顿而得名。但是它看起来不怎么聪明,远远看过去像是翘着个二郎腿。看多了这只皮皮虾,或许还有表情被同化的风险。
蔬菜系列的茄子则是凭借表情包实力出圈。虽然它的表情和大多数 Jellycat 没有什么不同,但用牙签在茄子皮上划一划就能加工出各种表情包。搭配紫色的松软身躯和绿色的根茎帽子,它进则阴阳怪气,退则躺平摆烂,有一种恰到好处的丧气感,粉丝尊称一声「茄总」。
和主人们自发制作表情包异曲同工,Jellycat 也会主动赋予它们个性化的故事。
比如 Jellycat 的「Slackajack」大象,它拥有柔软的皮毛和长长的四肢,喜欢在城里闲逛,坐在任何地方看书和画画,你可以依偎并抚摸它柔软的躯干和绒面革流苏尾巴。
▲ 井越与小箱儿.
Vlogger@大概是井越,就有一只叫「小箱儿」的「Slackajack」大象,小箱儿与他形影不离,甚至成为了他 vlog 的标志。井越将平淡的生活变得有趣,在旅程中关注环境和身在其中的人,和大象的故事遥相呼应。
不仅如此,Jungle & Safari 系列来自遥远的土地,你可以与长颈鹿一起登上树顶,或与斑马一起驰骋沙地平原;Mythical Creatures 系列都是自带神话的神秘生物,独角兽助你施展咒语,尼斯湖水怪邀请你潜入深水。
▲ 打扮一下巴塞罗熊.
有了 Jellycat,你可以做童心满满的农夫、冒险家、表情包大户,幼稚什么的请先抛在一边。
Jelly 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不算便宜。在淘宝旗舰店,邦尼兔最小的 13cm 款是 94 元,最大的 108cm 款是 1599 元;茄总只有一个 17cm 款,也要 115 元。
更准确地说,这是我的缺点。
你看那个毛绒玩具,它像不像我
宜家鲨鱼 Blåhaj(布罗艾),也是当代成年人爱宠,适合 18 个月以上的孩子。
它眼神呆滞、张着大嘴,脸上是一种平静而无言的崩溃,侧躺在沙发像是唉声叹气,被翻过面抱在怀里时生无可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布罗艾到底高不高兴不知道,但人类就喜欢这种模糊地带由自己主宰。
一方面,「回家第一天就帮我把方案写了」「一到家就把我一年没刷的碗都刷了」,明着夸布罗艾,暗着自嘲和吐槽,是典型的互联网冲浪青年状态。豆瓣「今天你的宜家鲨鱼在干嘛」小组里,还有更多的趣闻轶事。
▲ 一起爬山吧. 图片来自:ins@roadion
另一方面,抱着一米长的布罗艾很让人安心,布罗艾的底色被宜家勾画得很暖心:
「这只蓝色的大鲨鱼很安全,如果你想探索海洋世界,有它陪伴会很好。鲨鱼可以游得很远,潜得很深,还能听到差不多 250 米外的声音。」
不管是 Jellycat 还是布罗艾,毛绒玩具不再是单纯的可爱了。
因为毛绒玩具本身设计足够有趣,又留有可塑性,晒娃、玩梗、产出表情包、赋予人格玩角色扮演,人人都可以自得其乐,找到儿童式的天真和专属自己的个性化表达。
类似的还有日本文具企业 San-X 的角落小伙伴,它们是一群喜欢躲在角落里的「不完美」生物,各有各的缺点和烦恼,比如生在北方却怕冷的白熊、没自信的企鹅、自卑的炸猪扒。
▲ 角落小伙伴.
我们或多或少能从它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从中得到同病相怜的安慰。
蔬菜精灵系列的作者来自日本,创作本意是因为孩子们不喜欢吃蔬菜,希望通过这个系列,将蔬菜变成可爱的事物,让孩子们对蔬菜更感兴趣。
而国内网友因为谐音,对其中憨态可掬的菜狗完成了一次文化收编——「我是菜啊,能怎么办呢」,他们还向入驻 B 站的作者提议创造「辣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黑色幽默才是英雄本色。
云养猫、云养狗也有着这种趋势,除了汲取可爱力量,我们希望看到萌宠更拟人化的一面。
Instagram 上的网红斯拉夫猫 Stepan,经常一只腿靠着吧台坐,吧台上是酒、食物与鲜花,房间里放着迪斯科舞曲,它在五颜六色的灯光里看起来忧郁而厌世,似乎与周遭热闹的一切格格不入,思忖着「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
毛绒玩具对于成年人不一样的意义,有点像《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的主题——「用笑点爆击痛点,用幽默跟生活和解」。
不需要宏大叙事,不需要过度拔高,这种碎片化的瞬间、传播全网的梗和段子,呼应着生活里的片刻心酸和落寞,已经是一种安慰。
童心是有的,同病相怜也是有的。不只是可爱,它们也可以有一副松弛而无力的模样,那是我们自己的投射。
是「非必要」消费,也是情绪刚需
毛绒玩具,可能常常被视作「非必要」消费,但对于个体来说并非如此。
梦枕貘《阴阳师》里说,名字是最短的咒,是束缚事物根本形貌的一种东西。当我们买下一只毛绒玩具,赋予它们名字,就像小王子驯养了狐狸。
在小红书,有人为自己的 Jellycat 保留了吊牌,做了花名册,仪式感充足,「毕竟都是我的安抚员,要对它们负责」。
毛绒玩具的安抚作用,早有实验证实。
1959 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为幼猴提供了两只人造母猴,一只用海绵和毛织物包裹,内置一个温暖的灯泡;另一只由铁丝网制成,胸前安装奶瓶。
结果发现,所有的幼猴几乎整天黏着绒布母猴,只有在吃奶时不得不到铁丝母猴身边。它证明了,在温饱之外,真实可感的、毛茸茸的安全感多么重要。
这在人类身上同样适用。「丁香医生」指出,我们非常需要握手、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大脑会因为愉快的身体接触释放催产素,它可以缓解恐惧的情绪。
除了朋友、家人、爱人,与宠物、毛绒玩具、厚毛毯贴贴,也有类似疗效。
甚至很多时候,缓解孤独只能靠后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独居状态的成年人数量预计将超过 9200 万。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曾说:「渴望与人相系,却更恐惧被就此绑死。害怕孤单,所以找人同行,但新的不安却从别处涌现。」
毛绒玩具不能彻底缓解孤独,但至少没有与人相处的进退失据。
你只需要一个坦然表达爱意的对象,付出本身就是开心的,它能不能回应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主体性,你此时此刻的感觉。尽管这本身也是一种无奈。
相反地,垃圾车上挂着毛绒玩具的场景,总让我们觉得有些难受。毛绒玩具的柔软、垃圾车的冷硬,给人的印象天差地别。
这样的现象在日本和欧美比较常见,和观感不同的是,它其实是为了拯救那些被主人遗弃的毛绒玩具,也为垃圾处理工提供精神慰藉。更多的毛绒玩具,已经在看不见的地方被搅碎了。
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里,一堆玩具为了不被小主人丢弃而较量;近年也有玩具修复师的职业兴起,老玩具们与往日时光、珍贵记忆相联系,在物质丰沛的年代依旧无可替代。
时光匆匆飞逝,被选召的孩子与数码宝贝分离,自认宇宙英雄的巴斯光年发现自己只是个量产塑料玩具,当成年人告别过去的孩子,又能以自己的能力买毛绒玩具慰藉当下,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